劉召強 馮雪穎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管理者。班級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效果。因此,只有班主任打開與學生溝通的這扇大門,才能真正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班級更加和諧。下面就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藝術,談幾點個人的淺見。
一、創設溝通的條件
創設溝通的條件,就是班主任要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交流氛圍,消除溝通的障礙,使學生敢與班主任溝通,愿意與班主任真誠的交流,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班主任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班主任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敞開自己的胸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交心的。推心置腹的交談,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和忠告;否則,即使是真理,學生也不容易聽進去。這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二是班主任要學會換位思考,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真正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傾聽學生的表達,只有這樣,師生才可以和諧溝通。
二、把握溝通的機會
把握溝通的機會,就是班主任處處做“有心人”和“知心人”,利用一切機會與學生溝通,幫助他們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就能使班級管理工作更主動,更有效,從而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教師要抓住契機,及時教育,此時此刻教育學生最容易被學生接受,效果最佳。
我曾看到過曾憲梓與金利來的故事。金利來真正揚名四海源于一次電視廣告,1971年,獲得世界冠軍的中國乒乓球隊訪問香港,曾憲梓買下了電視臺轉播乒乓球表演賽的贊助權,“金利來領帶,男人的世界”這一廣告詞從此家喻戶曉。金利來從一個手工作坊變成了生產名牌領帶的工廠。金利來的騰飛無疑得益于曾憲梓對機會的把握。商人做生意要瞅準時機、把握火候。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更要瞅準時機,把握火候。選擇恰當的時機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學生的班級生活,當學生做了好事要及時表揚,當學生犯了錯誤要及時批評,當學生心理有了障礙要及時疏導……
三、選擇溝通的方式
選擇溝通的方式,就是班主任根據溝通的對象、溝通的內容、溝通的目的因地制宜地選擇恰當的方法,與學生進行溝通。使他們能夠朝積極、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常用的溝通方式有以下三種。
1..口頭溝通:指借助語言實現的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口頭溝通具有實在感和親切感,在語調、表情的輔助下可以更準確地交流信息,并利用反饋信息隨機應變或相互強化。當班主任要布置任務、總結班級工作的優缺點的時,可以面對全班同學進行口頭溝通。當班級某些同學發生人際沖突時,或者有些同學心理有障礙需要進行個別交談時,可以選擇與學生進行口頭溝通。
2.書面溝通:書面溝通也叫“筆談”。它具有永久性,給人以持久的刺激并且可以反復閱讀。如讓學生寫班級周記,創造一個與班主任交流的平臺;通過批語,評述學生的所想所為,寄予老師的殷切希望;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作用,做一些正面的宣傳和鼓動,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利用網絡資源,如:qq群等新的溝通平臺,與學生談心,從而實現“零距離”的溝通,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3.活動溝通:指在活動中通過一系列外顯行為而實現的溝通。班主任可以根據小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團體活動,如:春游活動、手抄報比賽等。
四、講究溝通的技巧
講究溝通的技巧,就是班主任正確分析溝通對象的行為和心理特點,針對溝通內容,選擇恰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以使溝通效果良好。作為班主任,應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去精心地呵護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哪怕在他犯錯誤時,也應尊重他們,注意溝通的技巧。
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在一所鄉村中學當校長時,有一次看見一個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他并沒有馬上批評那個女孩,而是走過去蹲下,拉著小女孩的手,微笑著問她:“你能不能告訴我,你要拿這朵花做什么用呢?”小女孩害羞地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想拿這朵花送去給奶奶看一眼就還回來。”蘇霍姆林斯基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又親手摘下兩朵玫瑰花,遞給了小女孩說:“其中一朵是送給你的,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另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因為我要感謝她生了這么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蘇霍姆林斯采取了一種友好的方式與學生溝通,從學生的錯誤中挖掘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
現在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從小到大受的挫折也比較少,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極強,對于正面的批評教育往往不能接受,但對于別人給予的評價卻極為敏感,所以,這時班主任應注意溝通技巧。以誠相待,用情去感化他們,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遇到問題,能不正面批評的盡量不正面批評。
總之,溝通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連接師生心理的橋梁,做好了與學生的溝通工作,班主任工作就會順利、高效,班級就會更加和諧。
【作者單位:惠民縣石廟鎮御史小學 ?惠民縣石廟鎮桃源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