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飛
摘要:隨著我國對中小學教育階段經費投入的逐年增加,學校的固定資產規模不斷膨脹。學校的固定資產能否管好、用好成為了各級政府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本文從結算中心和學校兩個層次出發,對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結算中心;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改進的措施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家對中小學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學校的固定資產規模不斷膨脹。但是與此同時,學校管理水平的進步卻遠落后于資產增長的速度,從而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出現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學校的發展。為此,各地區相繼成立教育財務結算中心,負責公辦中小學的財務核算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
一、結算中心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
為了進一步理順中小學財務管理體制,加強中小學教育經費管理,筆者所在地于2010年10月成立了區教育財務結算中心(以下簡稱結算中心)。該中心負責全區公辦中小學的財務核算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是融會計核算、監督、服務于一體的財會集中核算機構。
結算中心成立后,學校的財務工作移交結算中心管理,不再保留出納和會計,只安排一名報賬員負責學校的財務工作。在資產管理方面,學校負責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記錄固定資產臺賬。結算中心負責學校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工作,登記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兩者相互配合,分工明確,運作模式已相當成熟。
二、結算中心及學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為配合區財政局資產管理系統上線,由結算中心牽頭,從2017年底起,各間學校陸續聘請獨立第三方機構對本單位的資產狀況進行全面清查,包括會計賬表、實物臺賬、資產存量及使用狀況等。經過近一年的清查,發現結算中心在賬務處理方面、學校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具體如下:
(一)結算中心環節
1.登記的數據不夠完整。登記固定資產賬時,結算中心按照資產類別設立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但沒有使用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只記錄了金額,沒有登記固定資產的其他信息,如固定資產編號、購買時間、存放地點等,使得資產賬的登記與實物的管理脫節,難以做到賬實相符。
2.固定資產確認標準不統一。(1)大批同類物資的認定標準不統一。根據規定,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不過對“大批”的具體標準卻沒有明確的規定。結算中心現執行的標準是總價超過1000元的批量物資就認定為“大批”。這個標準被認為過于謹慎,不符合學校的實際狀況,也加大了固定資產管理的難度。(2)校舍維修費用記入固定資產的標準不統一。按照規定,增加使用效能或延長使用年限的修繕支出,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而維護資產的正常使用而發生的日常修理支出,應計入當期費用。在實際業務中,校舍的維修支出比較頻繁,如防水補漏、場所裝修等,那些支出要記入固定資產或支出金額多少才要記入固定資產,難以判斷,因此在實操中一般不會把維修支出記入固定資產。(3)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的劃分標準不統一。目前還沒有規范的文件把兩類設備的名單詳細列出,各間學校的劃分標準都不一樣,造成學校之間會計處理的不一致。
3.結算中心監管缺位,缺乏實質的監管手段。按照職能,結算中心負有監管國有資產的責任,而實際上結算中心只負責賬務處理,學校的資產完全由學校負責管理,結算中心缺乏實質的監管手段,監管形同虛設。
(二)學校環節
經過對學校資產的全面清查,發現學校在資產的登記、使用、管理、報廢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歸并到結算中心集中核算之前,即2011年之前,遺留的問題最多。具體問題有:
1.歷史遺留問題多
(1)分類錯誤。中小學校普遍將低值易耗品登記為固定資產,如體育課用的跳繩、籃球、足球等,導致學校的固定資產賬包含大量低值易耗品。
(2)盤虧情況嚴重。由于多年來學校基本上沒有辦理過固定資產報廢手續,所有的固定資產都還登記在賬上,如20多年前購買的電腦、桌椅等。由于年代久遠,大量的固定資產早已不見蹤影,學校卻沒有及時調賬,因此出現了嚴重的資產盤虧現象。
(3)存在大量的賬外資產。由于記賬不規范,部分固定資產沒有登記入賬,如購買的學生書桌、接受捐贈的空調等,造成大量賬外資產的存在。
(4)部分資產入賬價值不準確。部分農村小學的校舍由村委無償劃撥的,但由于結算手續不規范,相關的單據不完整,校舍的價值無法確定。在登記入賬時,校舍的價值沒有經過評估,僅憑村委的口頭報價入賬,隨意性大,造成資產的價值嚴重失真。
2.內部管理不規范
(1)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學校沒有建立固定資產購買、登記、使用、維修、清點、報廢等制度,部分學校雖然有相關制度,但不完整。
(2)固定資產沒有專人管理。學校都沒有安排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員,大部分是兼職的,小部分學校連兼職的都沒有安排。
(3)實物賬卡設置不規范。有部分學校未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未對固定資產進行登記管理;有部分學校雖然設置了固定資產卡片,但記錄不夠規范,存在多個資產合并記錄在一張卡片上、卡片記錄金額與記賬金額不一致、卡片信息不完整等情況。
(4)日常管理不規范。學校對于資產的使用情況沒有跟蹤管理,發生變化時沒有及時登記,如資產的存放地點發生了變化,學校沒有及時登記,造成資產的去向不明,難以查找。
(5)沒有定期盤點。學校基本沒有對固定資產進行過全面的盤點清查,導致固定資產存量不清,賬簿登記的固定資產與實際嚴重不符。
(6)報廢手續繁瑣,報廢率低。辦理固定資產報廢手續時,學校需要提供相應的發票、賬、證等復印件,經教育局審核后送到財政局審批。財政局審批同意后,學校才能處置資產和調賬。由于涉及的資產多、時間跨度長、手續繁瑣,學校普遍不愿辦理,因此報廢率很低,造成大量的不良資產長期掛賬。
三、改進的措施
(一)結算中心應完善相關的賬務處理,加強對學校固定資產的監管
1.完善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結算中心應購買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用于詳細記錄資產的信息,達到與學校的固定資產卡片記錄內容一致,以方便與學校對賬。
2.完善固定資產的報賬手續。學校購買固定資產,除了向結算中心提供發票、合同等資料外,還應提供“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的復印件、資產的照片等資料,以證明資產的登記手續符合規范,否則結算中心不予付款。
3.加強對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指導和監督。結算中心應充分發揮財務專業特長,參與到學校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派人參與學校大額資產的購買過程和學校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等,把監督工作從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控制轉變,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強化對國有資產的監管。
4.制作固定資產分類清單。根據固定資產的六大分類,制作詳細而科學的分類清單,供結算中心和下屬學校共同使用,保證各學校的資產分類和會計核算科目一致。
5.建立強制的定期聘請第三方進行資產清查制度。按照規定,學校最少每年進行一次資產清查,但實際執行的學校基本沒有。為此,建議結算中心建立強制的資產清查制度,規定學校必須定期聘請獨立第三方進行全面資產清查。如根據學校規模的大小,強制每1-3年清查一次,并向結算中心提交清查報告,以便了解學校的資產狀況,確保賬實相符。
(二)學校應采用漸進的方式逐步化解固定資產的歷史遺留問題
對于歷史遺留問題,學校可按照“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原則,采用漸進的方式來解決。1.對于錯誤記入固定資產的低值易耗品,可按照錯賬調整的原則,調減固定資產的價值。2.對于盤盈的和價值嚴重失真的資產,應委托有獨立第三方機構對資產評估,并按照評估價調整固定資產的價值。3.對于盤虧的資產,可應采用分批報廢、小步快跑的方式,用較長的時間逐步消化處理。4.對于無法正常報廢的大額資產,如已拆掉的校舍等,應向當地政府提出處置申請,并按批復意見辦理。
(三)學校應加強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學校應建立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1)建立固定資產的購買、登記、使用、處置等制度,做到有規可依;(2)安排專職的資產管理人員,責任落實到人;(3)完善固定資產的登記制度,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并為每項資產貼上標簽;(4)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資產發生變動時如資產的存放地點發生變化等應及時登記,避免資產的無序流動和丟失;(5)完善固定資產的清查制度,如每年自行或聘請獨立第三方進行一次清查,核實資產的使用和保管情況,避免資產賬實不符;(6)建立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理制度,對到期的或沒用使用價值的資產及時辦理報廢手續,避免大量的不良資產長期掛賬。
(四)簡化固定資產的報廢手續
由于固定資產的報廢手續繁瑣,報廢率低,因此建議相關部門簡政放權,簡化報廢手續。建議方法有兩種:1、部分放權,例如把單價在一萬元以下固定資產的報廢權限下放給學校,學校可根據相關規定自主辦理資產報廢。而單價在一萬元以上的資產報廢則需由相關部門審批后才能辦理。2、全部放權,資產報廢的權限全部下放給學校,學校可根據相關規定辦理資產報廢,并在相關部門備案。相關部門則負責對學校進行培訓、檢查、監督,督促學校落實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體責任。
(五)細化固定資產認定的標準
1.對大批同類物資的認定標準。結算中心1000元的認定標準被認為過于謹慎,不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因此建議把認定權限下放給學校,學校可根據自身的情況,確定大批同類物資認定為固定資產的標準,并在內部的管理規定中予以明確。
2.對于校舍維修費用記入固定資產的標準。實際操作中,學校的校舍維修支出通常不記入固定資產,但這不符合規定。因此建議制定一個統一的限額標準,超過限額的就要記入固定資產。限額的大小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設定,例如在廣州地區,根據2017年開始執行的《廣州市小額建設工程交易管理試行辦法》規定,100萬以下的修繕工程屬于小額工程,因此限額可設定為100萬,超過100萬的大型修繕支出計入固定資產,否則不予計入。
總之,固定資產作為學校開展工作的物質基礎,對學校發展至關重要。而結算中心在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強化國有資產監管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結算中心與經管學校齊心協力、相互配合,能有效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辦學成本,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中小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28號.
[2]謝淑芳.淺談如何加強公辦學校固定資產管理[J].新財經,2013年1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