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摘 要】新形勢下日語翻譯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的目標是,建構翻譯課堂、翻譯研究、翻譯實務“三位一體”的教育創新模式,本研究以本科日語專業高年級翻譯人才培養為例,從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針等三個方面嘗試建構日語翻譯教育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新形勢;日語翻譯;教育模式;三位一體;創新建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2-0100-002
【Abstract】The goal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translation education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mode of translation classroom,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Trinity".This study takes the training of senior translation talents of undergraduate Japanese majors as an example,and tries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mode of Japanese translation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such as educational content,educational form and educational policy.
【Key words】New situation;Japanese translation;Educational model;Trinity;Innovative construc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出了新時代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科學判斷,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1]同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國際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各行各業對翻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在這種新形勢下,高校日語翻譯專業的就業前景卻不樂觀,大部分畢業生所具備的素質無法滿足市場上對日語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具有專業技術(包括經貿、法律、IT等專業技術)的日語人才、高級日語翻譯人才相對缺乏。究其原因,學生很少參與相關企業及社團的活動,普遍缺乏翻譯實戰經驗,傳統的從書面到書面的教育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翻譯市場化的新形勢。
上述現狀表明,日語翻譯教育模式的解構與重構,創新與發展必須迫切提到議事日程上了。就本科日語專業高年級翻譯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建構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建構內容上,注重實務性、實效性、針對性和前瞻性。用于學生翻譯實踐的素材大部分來自本地企業或政府機構的簡介、招商廣告、旅游公示語等,讓學生直接參與本地企業的翻譯實踐,從實踐中總結規律,努力做到語言能力與翻譯能力雙管齊下,共同提高。共建本土化教學模式,根據企業反饋信息為學生提供學習就業指導,既服務于社會又得到大量的鍛煉和收益。
主要授課內容可以包括:文學與非文學翻譯、法律合同翻譯、商務旅游翻譯、廣告文案翻譯、招標招商翻譯、科技信息翻譯、電影字幕翻譯、新聞傳媒翻譯等等。采用案例教學,用真實的情景和語料為學生開展“實習式”的翻譯教學,以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
2)建構形式上,依托多媒體、多模態、多學科相結合。打破傳統的從書面到書面的授課方式,改在語言實驗室上翻譯課。同一課程邀請不同專長的老師分階段教授學生,按專題開展“實習式”翻譯教學。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翻譯教學,在多模態、多文化教學模式中,不僅讓學生熟練掌握日語翻譯技巧,更側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學生角色,將教材內容“主題化”,同時在多位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在各種翻譯聲像材料提供的語言環境下,進行口、筆譯全方位的訓練,并結合高年級《翻譯理論與技巧》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理論思維與實踐訓練。
(2)打破傳統的“板書+滿堂灌”的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采用“語境案例→知識預備→交際實操”的教學教材模式,建立“分組預備→雙語訓練→現場評價”的“課堂對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搜集大量典型例句、例文,結合教師的親身實踐經驗,制成課件講解具體翻譯工作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和方法,并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參與地方企業、旅游景點的廣告文案翻譯工作,以更早地了解社會需求、適應社會變化。
(4)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開設集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實習實踐和科學研究四位一體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讓學生在“高大上”的同聲傳譯會議實驗室里親身體驗日漢、漢日同傳交傳翻譯技術。
(5)組織學生自建漢、日雙語翻譯語料庫,為師生提供教學和自主訓練環境,做到校園內隨時隨地可以開展翻譯技術的教學、自學、實踐和研究。
3)建構方針上,與讓學生走出去,把優秀校友、專家請進來。結合當前市場對日語人才的新需求,為學生提供“走出去、請進來”的實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以及實用的學習指導。校企合作是教育模式創新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在創新創業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參加全省乃至全國的日語翻譯大賽,激發學生潛能,同時也讓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撰寫研究報告、實習報告,發表論文。一方面做好學術科研創新思維訓練,一方面為學生搭建專業化創業指導平臺,把他們培養成高層次的應用型、綜合型翻譯人才,讓其步入社會后就能迅速適應企業需要。
另外,可以開展日語專業優秀校友經驗交流會,帶領學生到校友創辦的企業參觀學習,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思路和門路,組建一支包括企業家、管理專家、創業者、專業教師在內的導師資源庫。還可以與相對知名的翻譯服務公司合作,不定期地承接小型同傳會議、講座交流會、志愿者翻譯活動等,與本省、本地企業建立實訓關系,讓學生更早地了解市場需求,既服務社會又增強翻譯實踐能力,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新形勢下日語翻譯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的目標是,建構翻譯課堂、翻譯研究、翻譯實務“三位一體”的教育創新模式,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把具有前瞻性的學術理論研究與具有針對性的翻譯實務教學相結合,同時聯合翻譯公司、本土企業、優秀校友企業家、外貿公司等一切社會資源,培養跨學科的日語翻譯新人才。只有教師的引導、學校的重視、相關制度和資金的保障以及各方面的有機結合[2],才能夠突破傳統,促進日語翻譯本科教育與日語MTI教育的順利對接,促進日語翻譯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修剛.新時代中國專業日語教育的轉型與發展[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8(1):75-79.
[2]宣軍磊.翻譯教學與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4):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