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一
摘要:虛擬裝配技術的應用,根源上改變了傳統產品設計、制造的模式。這種技術可應用的軟件較多,本篇文章基于Autodesk Inventor軟件,利用其提供的動畫功能模塊,實現設計的產品模擬機械運動。文章首先介紹Autodesk Inventor的動畫功能模塊,然后再提出千斤頂虛擬裝配技術應用。
關鍵詞:Autodesk Inventor;虛擬裝配設計;功能模塊;實體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03-0221-02
傳統的產品設計,通常是在草圖上勾勒好大致的形狀,為了驗證產品運動時結構的正確性、完整性,還要制作出實物模型來確認設計作品的成效。通常這種設計模式,需要經歷好幾次的修改才能得出功能較為完善的產品。而虛擬裝配技術,則透過軟件直接模擬設計產品的運動狀態,通過設置較為真實的模擬條件,能夠更高效地驗證設計作品的正確性、完整性。
1 Autodesk Inventor動畫功能模塊概述
這種軟件是一種3D建模軟件,具有多種功能模塊,其中它的驅動約束和裝配分解模塊,在設計應用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現。首先是驅動約束,利用這個功能模塊,能夠實現設計的零部件運動模擬,同時可以根據需要增加裝配約束。軟件自動為設計的零部件設置相互偏移距離。設置相應的約束變量,就能很好地模擬零部件實際運行環境,以此測試設計作品的性能和結構。其次是裝配分解,以動畫的方式,讓使用者了解裝配體零部件之間的連接關系和相互作用。直觀地了解,各零部件組成的步驟,對于一些沒有露出在表面、容易忽略的零部件,通過裝配分解的功能模塊,能夠幫助使用者發現并改正設計錯誤[1]。
Inventor Studio功能模塊,這種模塊是環境模塊的附加功能,它能夠在原環境模塊的基礎之上,在進行環境渲染和動畫制作,使整個設計產品真實感更強,獲得的渲染圖片質量更高。然后是運動仿真功能,這一功能模塊,主要是模擬真實的環境,并以構建的產品模型模仿真實的運動軌跡,進行旋轉、升降等運動。通過這個模塊,設計者可以知道各零部件的應力情況,然后分析模型在進行某一運動過程時,所呈現的動態載荷。這一模塊,主要測試設計產品的力學性能。
2 Autodesk Inventor的千斤頂虛擬裝配技術應用
所謂“千斤頂”,是一種由頂蓋、底座、旋轉桿等組成的起重設備。使用千斤頂,首先在其螺桿上部扳動旋轉桿,在設計上考慮到底座、起重螺桿之間發生的螺紋嚙合作用,可以實現上下運動,同時托舉起大于自身重量的物體。
千斤頂的零件結構形狀采用回轉體,在設計此類設備時,要特別注意不同角度觀察零部件銜接的合理性。使用Autodesk Inventor軟件,可以制作、生成千斤頂的模型,并且使用相應的功能模塊,還可讓設計的千斤頂轉動展示,由此讓設計者觀察物體運動狀態和過程。鑒于以上要求,建議采用IPart、iFeature、fx的模塊,然后再建立一個Excel表格,創建千斤頂的參數化模型。這樣設置,可以按照需要構建不同規格的零件模型,只需要在原基礎上修改相應的參數,由此簡化構件零部件模型的過程,提高設計效率,對于需要多次修改的模型,更有創建參數化模型的必要。底座還與起重螺桿使用矩形螺紋傳動,為了強化設計模型的真實感,首先繪制矩形草圖,勾勒出零部件的大致形狀,然后在從“零件特征”工具欄,選擇下級工具“螺旋掃掠”來繪制零部件表面的螺紋。為了提高創建模型的效率,可以采用跨零件、自適應投影功能,快速完善零部件的特征。例如,頂蓋與起重螺桿接觸面、大小相同,因此可以使用以上兩種功能創建零件特征。這種軟件使用竅門,對于設計擁有眾多零部件的設備來說,有效簡化其模型構建流程[2]。
3千斤頂的虛擬裝配及干涉檢查
采用Autodesk Inventor軟件提供的裝配環境,在現有模型基礎上,逐個添加零部件的裝配約束。例如,裝配千斤頂的底座與起重螺桿,首先在模型上添加平面裝配約束,然后再添加插入約束,觀察兩者在此裝配環境下,是否出現不能有效銜接的問題,如果是則進行適當的調整。
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軟件的“干涉檢查”功能,通過這個功能模塊來確認底座與起重螺桿之間有無干涉。需要特別注意的而是,在進行“干涉檢查”的環節,需要記錄各零件的干涉發生次數,干涉因素應包括零件的體積、質心位置等參數。“干涉檢查”功能,通常用以設計前期,檢查零件之間是否存在沖突的情況,幫助設計者發現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修改零件模型的錯誤,然后再使用“干涉檢查”,確保零件間無沖突狀態,方可進入下一步操作。相比起傳統設計,虛擬裝配設計在“干涉檢查”方面,有著更大的設計優勢,不必等到制作實物模型的環節,就能夠發現設計缺陷。能夠及時修改和驗證零部件缺陷。
4利用Autodesk Inventor軟件裝配分解千斤頂、動作順序調整
4.1分解千斤頂
在菜單欄選擇創建帶.ipn擴展名的模板,再然后在分屬工具欄上,選擇“表達式圖面板”→“創建表達視圖”→選定要裝配的千斤頂裝配文件[3]。
在操作上,首先操作螺釘沿著軸線向上移動12.5mm的距離,這是螺距呈現為1.25mm,在此條件下旋轉螺釘10圈,保證裝配動作真實感。具體操作過程:1、選定螺釘,點擊鼠標右鍵,選中彈出選擇欄的“調整零部件位置”按鈕;2、在彈出的選擇框,先將位置參數類型設置為“線性”,在相應的Z軸位置輸入12.5;3、當螺釘Z軸呈現藍色反應,可以按下“應用”按鈕;4、同第一步的操作,進入“調整零部件位置”操作,在位置參數類型設置為“旋轉”,在Z軸的參數為10*360。需要特別注意的而是,為避免螺釘在旋轉時遮擋住其他零部件的裝配效果,需要將螺釘水平移動125mm,操作方式可以參照上述步驟進行。
起重螺桿裝配也是需要沿著模型的軸線向上移動,為了解這一設置的運動軌跡,需要添加兩個約束變量來測試,即讓起重螺桿同時進行向上移動和旋轉。這一運動和分解過程,可以參考千斤頂螺釘的裝配思路。在這個創建的起重螺桿模型中,它的螺距設置為4mm,所以在設置沿著軸線向上移動約束變量的數值,數值應設置為4的倍數。基于這個要求,在彈出的設置框上設置為56mm。轉動圈數為14圈,即將56除以4得到數值。
4.2動作順序調整
在模型動作調整方面,主要設置向上移動和旋轉移動兩個動作,為了方便調整這些動作的變量,應分開創建模型的兩個動作,然后又設置為組合運動。具體操作如下:1、首先在瀏覽器選中漏斗形狀的圖標,然后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順序視圖”的按鈕,顯示模式也因此變為可以展示模型動作順序的視圖。通過這個視圖,能夠讓軟件使用者更加快速地管理和操作,模型所設置和添加的動作。2、點開下拉菜單的,可以發現動作順序的界面,出現默認動作名,如“任務1”>“順序xx”“任務2”>“順序xx”。3、選中屬于起重螺桿的向上移動動作,為了便于識別此項動作,建議將此動作命名為“起重螺桿向上移動”。完成上述操作后,按住此動作拾取鍵將這一動作拖入起重螺桿“移動和旋轉”的組合運動中。
其他組合運動,都參考以上步驟操作,通過按住拾取鍵,調整各項動作的順序和運動時間。為了更方便地讓軟件使用者理解各項動作對應的運動,需要在創建運動時進行命名。此外,還可利用Excel記錄各動作的數值,當設置某類動作類型時,可以快速地選取相似動作,稍加修改后就可使用。
5零件虛擬動畫裝配和設計建模流程
5.1虛擬動畫裝配
Autodesk Inventor的表達視圖子環境,可以將設計產品的組合零件進行分解,為了更好地發現零件的細節,可以使用“設置照相機”的功能,能夠為軟件使用者以不同角度、視點來觀察零件的組裝情況,通過視圖形象再現裝配體特征,由此展現千斤頂的虛擬動畫裝配過程。設置好零件的分解參數,然后再設置照相機的位置(視點、角度),然后再點開“動畫命令”,由此生成部件的分解動作。
使用虛擬動畫裝配,表現為以下幾個流程:1、組織裝配,創建內部零部件,裝入內部參照,引用內部部件或外部參照;2、添加裝配約束,進行配合、表面平齊、對準角度和插入;3、管理裝配的零部件,修改、替換和復制部件定義,實現內部化、外部化的拆離和刪除;4、裝配分析,這一過程能夠現顯示自由度,分析它的質量特征,同時進行干涉檢查和最小三維距離測試。
5.2設計建模流程
設計建模流程,需要經過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驟有以下接種流程:1、分析零件外形輪廓,定義草圖輪廓,然后下分為設計尺寸變量和施加約束;2、設計尺寸變量完成后,再進行施加約束;3、修改約束尺寸變量。
第二步驟有以下幾個流程:1、實體拉伸、旋轉、掃描三維模型,然后確認是否要繼續添加特征;2、如果需要添加特征,則進行定義草圖平面、添加約束和尺寸變量、得到實體(三維旋轉),然后修整倒角和圓角,得到零件模型;3、如果不需要添加特征,那么直接進入修整倒角、圓角的環節,得到零件模型。
為了提高部件建模的速度,建議構建模型的參數,在設計類似零件的情況下,稍加修改即可,由此節省了建模和動畫裝配的時間,提高設計效率。
6 結論
綜合上述,虛擬裝配技術相比傳統設計手段,能夠及時發現和修正零部件的缺陷。同時基于Autodesk Inventor軟件的虛擬裝配,有效提升了構建零部件模型的效率和質量,能夠呈現各種復雜的機械運動,對于產品設計、開發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官鑫,劉建成.基于Autodesk inventor的礦山機械設備數字樣機虛擬拆裝實驗系統的思考與設計[J].民營科技,2018(6):140.
[2]南愛強,王鋒憲.BIM技術Autodesk Revit軟件在橋梁外形、配筋以及橋位3D建模中的應用[J].微型電腦應用,2018,34(4):67-69.
[3]陳鋼.設計改變世界 創造美好未來——訪歐特克公司亞太區數字制造銷售總監Koji Tsujino、歐特克數字制造區域銷售經理游波[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7(6):40-41.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