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根超
[摘要]隨著“互聯網+”在各行業的深入發展,為促進教育行業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深入探討“互聯網+”對傳統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高等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目前大部分仍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本文以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分析了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從而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旨在為提升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的能力提出一條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管理;課堂教學
引言
“互聯網+”技術在各行業深入廣泛的應用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以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重點關注物流管理專業“互聯網+物流”的發展態勢和發展理念,通過“互聯網+”思想下的教育理念,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化物流人才,這也是目前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
一、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一)課堂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首先,當前物流管理專業在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受教師個人水平及喜好影響較大,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匹配性不夠高,沒有真正做到以行業需求和就業情況為評價標準,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直接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在認知和技能上都存在很大限制。
其次,當前物流管理專業的課堂教學內容依然以傳統理論教學為主,實踐類課程和“互聯網+”下的業界新動態、新技術并未得到很好的普及。而作為高職類院校,在培養學生時,就需要對行業發展動態及新技術都有很高要求,應以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中心,目前的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最終會導致專業畢業生出現就業難或就業不對口的情況。
(二)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較為單一
推進“互聯網+”教學模式的良好發展,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但是在“互聯網+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我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簡單,考核方式仍然較為單一。
首先,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多樣化。教學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課程特點及個性化不夠突出,新技術使用不夠明顯,信息化教學手段單一,多為多媒體教學,且各門課程課件和講授方s弋參差不齊。
其次,教學方式創新性不強。當出現某種較好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手段時,很多教師會爭相模仿,創新性不強,沒有充分結合物流專業課程本身特點、學生特點、專業發展需求、新技術的發展及自身教學特點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模仿性較強、迎合學生心理較強、新技術應用較弱、創新性不強。
最后,考核方式較為單一。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理論課程較多,考核方式依然以期末考核為主,過程性考核和平時考核所占比例較小;同時,考核方式也較為單一,多為期末試卷考試,形式不夠多樣化。未能將新的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職業技能考核方式等普及到專業考核中去,這也與學院在對課程考核方式上的限制有一定關系。
單一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各項知識,也無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很難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實際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沒有結合“互聯網+”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內容,沒有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多是憑借學習成績,無法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
(三)缺乏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的教學能力
單純依靠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而目前所提倡的微課、翻轉課堂以及慕課的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目前我院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門專業課程運用微課和慕課平臺進行授課,雖然學校從多角度舉辦微課大賽、慕課大賽,但教師水平及當前學校硬件設施均不能很好地匹配當前的教學環境,教師缺乏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微課的制作和教學實施。
二、“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
全方位地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總體水平,需要注重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采用“互聯網+”的教學方式,可以強化總體教學效果。面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需要加以切實有效的改革和優化,充分“互聯網+”學的優勢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學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
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互聯網+物流”以及“互聯網+教育”意識,讓每位教師都能積極接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形勢,充分了解“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哪些是可以進行改變的,又有哪些改變是可以適應自己和學生的。正確樹立和強化互聯網思維,不要認為“互聯網+物流”只是簡單的相加,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物流行業及物流管理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環境。
(二)提升教師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首先,要不斷學習新技術,關注智慧物流設備及技術發展趨勢,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來提升對智慧物流最新技術的應用,提升對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認識能力。其次,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積極接受教育技術等相關方面的培訓,通過出國培訓、調查以及到企業掛職等多種方式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老師快速地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專業上的運用。
(三)積極開發互聯網新課程
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人才培養課程具有很多的不足,為了能夠解決傳統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憑借互聯網思維,以物流管理學科的經典課程作為前提,通過開發“互聯網+物流管理”課程,不僅可以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針對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物流行業的影響,可以相應的設計出“互聯網+”物流經濟方面的課程,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智慧物流、快遞業的需要,應該合理地開設智慧物流裝備技術、智慧物流平臺應用、現代物流實施、物流企業經營模擬等現代化物流專業在線課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物流管理的需要。
(四)采用創新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開展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對設備和場地具有較高的要求,操作性很強,因此在對物流管理專業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創新型多樣化教學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對學生的培養。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條件,通過手機智慧課堂、網絡在線課程、網絡云空間等方式豐富教學過程,并合理利用這些平臺獲取課堂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手段,以更好地滿足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比如像“物流企業經營”課程,可以充分利用學院服務器,搭建課程云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校園網內24小時隨時訪問、隨時練習,徹底打破唯課堂論。同時可以將課程資源上傳至智慧課堂平臺和網絡學習空間平臺中,學生隨時可以訪問,進行資料的查詢與學習,并可以在其上發布作業任務,學生亦可在此平臺上進行作業的提交、課堂內容的測試和經驗的分享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物流專業的能力。
(五)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完善
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應不斷地將新的信息技術和內容融入當前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多借鑒國家級和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網絡課程、微課、慕課等資源,將其中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中的精華提煉出來,融入我們當前的課堂教學內容中去。其次,教師進行自我調整,在相關課程中不斷融入新的信息技術和內容。例如:在學習“倉儲管理”時,可充分結合物流管理專業國家級比賽,打破純理論授課形式.將國賽平臺與國賽要求重點知識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去;在學習“客戶關系管理”的時候,可以把微信、微博、客戶呼叫平臺等新媒體、新平臺融入客戶服務內容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新媒體的運用,還可以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溝通能力;在學習“配送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把無人機、智能小車等智慧設備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不僅可以學習實踐專業知識與技能,還可以與時俱進,更好地了解專業及行業的發展,為以后工作做下良好的鋪墊。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對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進行改革,通過改革不但能夠提升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還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在新型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師生之間很好地實現了交流活動,學生積極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所以說,在開展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才能更好地進行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黎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技術技能培養鏈條”的構建與實踐[J].物流技術,2017(12):108-109.
[2]葛啟文.基于“互聯網+”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路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5):105-106.
[3]鄭麗娟.互聯網+時代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物流優化技術》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10).
[4]馬靜,邱琳,史子新.“互聯網+全域旅游”視閾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及評價[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