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如強
【摘 要】 課堂教學也稱“班級上課制”,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身邊的切實感受,簡單的談一下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數學機智? 學習興趣? 課堂設計? 吸收率? 優化率? 用愛教育
目前我國教學手法多種多樣,教學輔助設施日新月異,但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國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如何提高農村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無疑是每個教師青睞的對象。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身數學教學機智,把自己完全融入課堂
所謂教學機智就是指教師通過敏銳的觀察,靈活的思維,果斷的決策對教學中的各種信息反饋作出有效的反應和機敏的處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思維才智,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要提高一堂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機智,把自己完全融入課堂。
數學以其嚴謹的邏輯體系和抽象的思維特征區別于其他學科。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機智除了具有一般的隨機性、靈活性等特點外,還有特定性、開放性、及時性等一些自身的特點。
而啟發聯想,構思多解,是常用的數學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對一些問題可啟發同學們仔細觀察其特點,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類比以前掌握的解題方法去猜想、探求,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知”的問題,從而迅速合理地解決它。有時還可通過多解,開闊同學的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發散性。另外,多巧妙使用反例,注重逆向思維培養。同時也要重視課堂調節,吸引學生注意。
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多引數學典故,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無疑地,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高中數學每堂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陌生感,如果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實際問題或引入趣味數學故事,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另外,對學生的表揚與激勵,也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質疑,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多問的勇氣和信心,并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課堂教學和諧高效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有復習、引入、講解新課、反饋、深化、小結、作業等,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安排,精心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設計課堂層次時,認知過程的完整性放在首位。數學知識的引入也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邊講邊練,邊練邊反饋,并有意識地讓講與練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一堂課的內容,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對知識的領會加深,能力也得到發展。
四、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輕松快樂的學習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根據實際恰當的運用教學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另外,數形結合思想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種數學思想,尤其在函數圖像及立體幾何中大部分題要數形結合求解。對于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可逐一分析條件,采用點撥法,點其竅門,減緩坡度,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也便于學生吸收。對于一些較難例題,切忌蜻蜒點水,不深不透。對數學的每一堂課,教師必須在“講”上狠下功夫,強抓“練習”這一環節,注重啟發式、探索式,講時做到深入淺出,語言簡潔明了,練習時做到難易適中,有的放矢,力求使同學在認識與實踐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用愛教育,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共同學習體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愛心教育提到了第一位,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把自己全部的心血用在學生身上,和學生建立起彼此依賴的和諧關系,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讓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去激勵學生,讓學生首先愛教師,進而達到愛其所帶學科,上課也就能像欣賞一部電影似的投入到你精心設計的一堂課中,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要提農村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學生的輔導者這一觀點,憑借數學思維性強、靈活性強、運用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布置教學活動,擺正講與練的關系,形成熱烈的學習氣氛,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把自己全部的熱情投入到一堂課之中,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