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
【摘 要】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閱讀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逐步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 閱讀? 創新思維? 小學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開始注意到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就從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簡單介紹,以期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空間的發展。
一、搭建參與平臺,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它往往表現為發明新技術、形成新觀念、提出新方案和決策、創建新理論。所以,在學生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創造一個有利于探索創新的學習情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搭建自主參與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展開聯想,放飛想象
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著非常廣泛的想象空間。然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我們常常忽略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逐漸趨向于共性。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幫助學生打開創新思維閘門,進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改編故事結尾,以續寫、擴寫故事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樣的過程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可以讓學生感覺創新思維意識在閱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學生大膽的想象,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創新平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逐漸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強化發散,賞識求異
小學生年齡小,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認識多種多樣的事物,但是思維尚比較稚嫩,認識事物的縱深度劣于橫向聯系,發散思維較之聚合思維更有優勢。發散思維力求打破局限,朝著多種方向去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方法,因而強烈刺激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加強發散思維訓練,珍視學生的求異思維。比如,閱讀《小兔子運南瓜》這個故事,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金點子”大賽,激發學生想出多種運瓜的方法,有求助路人法,有候鳥空運法,有螞蟻兵團作戰法,等等。大多數學生從運瓜的途徑方面考慮,個別學生卻從“南瓜”下手,提出“換瓜法”,就是挑選一個大小合適的南瓜扛回家去,雖然這個方法不如其他方法復雜,可是角度與眾不同,并且與原版的“滾南瓜法”相比,不會使南瓜受到嚴重損壞而更為可取,由此體現出來的量力精神也值得稱道,故而我特別給予表揚。常言道:“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創設民主、和諧、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允許爭議的存在。發散思維解放了學生的思想,拆除了傳統閱讀教學答案標準化、單一化的藩籬,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容易激發出不落俗套的奇思妙想,給閱讀活動打上個性化的烙印,因而能很好地催生創新思維。另外,教師對求異思維的賞識將使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敢于暢抒己見,標新立異,這對學生形成創造性人格特征有積極的影響。
四、創新形式,綜合實踐
美國加德納教授經過多年研究,證明了人類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了“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思維方式”,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僅是其中的兩種方式,“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啟示我們,無論師生,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要注意創新形式,以多種方式來解讀文本,結合閱讀內容開展綜合性的學習活動。
五、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的網絡化,教材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汲取養分,逐漸養成自主創新的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會”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和讀書心得,相互講給其他同學,進而,使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逐步使學生在不斷積累中進行創新,最終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其從小養成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習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魅力,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力,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穎,關文信,趙晶紅.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2] 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3).
[4] 邵瑞珍,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
[5] 張小茜.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8).
[6] 牛馳.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