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 郭莉莉
1.日照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山東日照 ? 276800;2.日照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山東日照 ? 276800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健康教育對內分泌護理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124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該院內分泌科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依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護理 前后的血糖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FPG與2 h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組護理后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內分泌護理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在臨床當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健康教育;內分泌護理;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016-03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內分泌患者的護理工作之一,有利于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使患者重視自身疾病,并能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有效治療。該案選取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該院內分泌科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糖尿病健康教育對其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案研究對象124例,均為在該院內分泌科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依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者62例。對照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為(56.2±2.3)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為(7.4±1.7)年;其中Ⅰ型12例,2型50例。研究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為(56.4±2.2)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為(7.2±1.6)年;其中Ⅰ型11例,2型51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以常規護理,包括飲食指導、用藥護理、血糖檢查等;給予研究組患者以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如下:①成立專門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組:選取內分泌科經專業訓練、資歷較老的主管護師作為小組成員,掌握糖尿病的最新治療方法與相關健康教育知識;了解患者基本狀況,依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定期召開組內會議,總結患者病情發展狀況并及時給予調整。②基礎知識教育: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包括發病機制、病因、影響因素、治療方法等,讓患者及其家屬知曉如何控制血糖水平,并就及時就醫和用藥[1]。③飲食指導:為患者講解飲食控制方法與措施,讓患者掌握飲食節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嚴格控制食物攝入量;為患者講解飲食營養學知識,囑患者定時定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嚴禁進食甜品及含糖量較高的食物。④運動指導:告知患者運動對于疾病控制的重要作用,囑患者日常生活當中應參與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等,注意運動量的循序漸進,避免發生低血糖[2]。⑤藥物指導:加強控制患者用藥劑量,并給予患者用藥教育與指導,避免患者因缺乏對藥物的了解而產生副作用或發生并發癥,緩解患者對藥物的抵觸心理。⑥血糖監測:加強患者血糖監測教育,囑患者定期檢查血糖水平,并依血糖水平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運動量與用藥情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血糖的自我測定,若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3]。⑦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給予患者心理疏導,若有必要,還可遵醫囑給予適量藥物以控制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使其能主動接受并堅持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包括空腹血糖(FPG)與餐后2 h血糖(2 hPG);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內容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定期血糖檢查、接受胰島素治療與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等[4]。
1.4 ?統計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表示為例數百分比[n(%)]和均數±標準差(x±s),并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FPG與2 h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 護理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組患者護理 后的FPG與2 hP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定期血糖檢查、接受胰島素治療與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等的依從性分別為100.00%、96.77%、100.00%、96.77%、100.00%、93.55%,較對照組的84.38%、67.74%、82.26%、74.19%、88.71%、61.29%均明顯更優,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其發病機制在于體內胰島素功能障礙而導致體內脂肪與糖分代謝出現問題,臨床表現主要為血糖顯著升高。糖尿病的病程較長,治療的關鍵在于嚴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盡早發現患者并發癥[5]。
多數糖尿病患者需長期堅持服藥,部分患者在進行治療時由于過分著急或是盲目而導致治療效果欠佳,還引起了各類嚴重并發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實際上,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不僅需合理用藥,更需調整飲食結構、保證良好作息,而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6-7]。首先要加強對患者的基礎知識教育,讓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其次,要依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幫助患者改善其飲食結構,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血糖水平的升高;再次,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讓患者知道此疾病需長期“戰斗”,要懂得堅持方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8]。此外,還要告知患者一些必要的應對突發情況的方法,讓患者能做到自我調節,定期檢測血糖,并積極治療治療與護理。
該案將于該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依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健康教育護理,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FPG與2 hPG水平明顯低于護理前與對照組護理后(P<0.05),表明經健康教育護理,患者血糖水平明顯下降。另,研究組患者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定期血糖檢查、接受胰島素治療與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等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健康教育護理有利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內分泌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當中,應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在臨床當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洪珍珍,吳捷娣,劉海輝,等.糖尿病健康教育對患者護理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7):146-149.
[2] ?張麗艷.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6):83-84.
[3] ?洪賽賽,單萍.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0):3726-3728.
[4] ?張素君.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9):140-141.
[5] ?李菁,謝鋒,譚美娟,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8):25-26.
[6] ?陸敏,費淑袆.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4):3828-3831.
[7] ?徐玉芳,程國榮,邵桂芳.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4):135-136.
[8] ?郝夢園,王璐.探究連續性護理對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163-164.
(收稿日期: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