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不斷深入化的發展,高校體育教育模式針對于社會體育、體育鍛煉意識等多方面,隨之也做出了一定的創新改革。由于體育俱樂部制,是在遵循我國傳統體育課程教學規律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新現代化教學模式。本文將重點就體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方面,而做出一定的分析與研究。進而,以期更為進一步地推進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體育教改 高校體育俱樂部制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47-02
當前,我國各大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大多采用的是較為系統化、及固定化的教學模式。對此,這一教學模式的主要表現特征,即是以教學大綱為主體、教學人員為主導。是以學生在于學習與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時,往往會處于一種過于被動的狀態。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教學模式,一定的束縛、或是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也就導致許多高校學生潛意識地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枯燥的體質教育和身體操練。為此,換句話來講,也就是說目前有關于如何充分地運用體育俱樂部制,調動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并促進其實現改革目標,則可謂是具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體育俱樂部制教學的簡要概述
體育俱樂部制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由于其在一定的程度上,順應了我國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并且,由于這一教學模式極具綜合性與自主性。就現階段而言,其不僅逐步地滲透進了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同時更是取得了廣大教學人員、及學生的認可與接受。另外,由于運用體育俱樂部制進以教學,可以較大程度的加強相關教學人員對于培養學生心理與身體健康的認識與重視。是以,想必通過教學人員對其的悉心教導、及其自身的刻苦努力,勢必會為其今后的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自主性,完善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
體育教學,不僅是高校教育的發展基礎,同時也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環節。與此同時,由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其教學中心。因而,在培育學生的體育興趣、習慣、能力,又或是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等方面時,也就時常會存在較為顯著的局限性。并且,特別是關于促進學生心理、與生理等全面健康發展之時,則更是很容易形成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困擾現象。而促成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大因素,即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更為適應于體能教育、及體育技能教育。是以,在此過程中,為了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學生的實際需求,則可以通過適當地增添一些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而達到相應開展改革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體育熱情,提高學生運動能力
目前,部分學生雖然對于體育運動懷有一定的喜愛心理。但令人深思的是其對于體育教學課程,卻持有較為嚴重的抵觸和消極心理。對此,產生這一問題現象的主要原因,即是因為現階段我國多數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教學內容較為乏味,以及教學體系較為不完善。而與之相反的是,考慮到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較為良好的滿足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要求與喜好。因此,在實行其改革與創新過程中,務必應充分地加強其課程教學結構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從而,在此基礎上,而保證可以更為良好地增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喜愛,并據此而為形成優良的體育教學環境提供有利的支撐作用。
三、體育教改背景下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途徑
(一)建立現代化健康教學觀念
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所接觸到的各類信息也是更為廣泛與繁多。是以,其對于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教學過程,也就有了更為深入、及具體的認識。從而,這也就表明不僅目前各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理念,需要得到更為科學及全面的改進。而且,對于相關體育教學人員的具體教學方式,也是提出了更為高標準及高質量的要求。所以,針對于一些學生在開始體育運動前未進行必要的熱身,亦或是在運動結束后未配合適當的拉伸運動的問題現象,其相關教學人員則務必應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而有效、且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更為科學的進以體育鍛煉。而后,由于體育俱樂部制相較于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更為具備健康、合理、以及全面的優勢。因此,為了能夠更為有效地避免、或是降低學生出現損害健康的可能性,則更是應將這一教學觀念貫徹于各項體育教學環節之中,并借此而為高校體育教育整體的質量、及效率方面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性。
(二)更新教學人員教育理念,提高教學人員教育能力
從高校體育教學人員的角度來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實施,一方面既可以說是一種提升自身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力的機遇,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對于其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儲備的一種挑戰。與此同時,這也就意味著其相關教學人員除了應不斷地加強對于體育教學項目的認知,還應針對于各類專項科目進以更為深層次的了解。另外,處于現階段體育教改影響日益廣泛化的時代背景下,其相關教學人員還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而不斷地更新與調整自身的教育理念。繼而,確保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與效能,另一方面能夠樹立起時刻以學生需求為教學主旨的觀念。為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學人員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其相關教學部門則可以通過采取建造良好教學氛圍,開設專業知識講座,及完善教學審核體系等形式,而進以直接地優化教學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職責修養、以及綜合能力等等。
(三)擴大體育教學場地,加大體育設施資源的投入
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實施,多為需要依據高校體育活動的場所和設施情況,而確定具體的開展方案與舉措。是以,無論是高校的硬件設備、還是軟件設施等其它資源的投入,均對于其實際的發展趨勢具有著很大的影響。然而,盡管現在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已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效,并吸引了大批的學生積極地參與進體育教學活動中。但同時,不容忽視的是,由于一些教學院校的體育教學場地、以及體育器材等,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也就造成這些高校無法及時地跟上改革的步伐。而對于這一類院校而言,則應通過結合分析其實際所處的現狀,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或處理計劃。進而,確保在不影響其教學聲譽的同時,而又達到引入足夠資金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應用,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擺脫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束縛,并實現了較為充分發揮教學主體作用的目的。但究其根本,在其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學生的體育意識、習慣、及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著些許的欠缺。所以,只有促進體育俱樂部制教學在體育教改背景下實現進一步改革與創新,才可從根本上更為有助于提高、以及優化高校學生體育運動的整體質量與素養水平,并達到有效拓展、與豐富體育課程教學空間和內容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虹.體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J].學園,2018(01):60+62.
[2]文雄.淺析專項運動技能訓練的大學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1):92-93.
作者簡介:
韓旭(1988.2-),女,回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原理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