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富
【摘要】德育作為小學生所必須具備的一項基礎素養,做好其教育工作尤為重要。但是在農校小學德育中還存一些問題有待改進,為此,本文將結合筆者實踐經驗,首先對農村小學德育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基于此探討其有效的改進策略,以供廣大同行參考與交流。
【關鍵詞】農村小學 德育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79-01
一、農村小學德育所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工作途徑過于單一
就目前看來,在我國農村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往往采取的是疏導法與評價法的方式來進行,部分學校也會采取示范法,而該類方式都是比較傾向于理論性教育,實踐教育相對不足。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原因歸根究底在于大多數農村小學都沒有能夠全面認識“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概念,沒有能夠對德育教育工作的時間活動予以重視,部分學校就算組織了相應活動,不過活動還是存在形式化的問題,無法將德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作用與價值有效發揮。
(二)德育評價全面性不足
德育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體系的合理性。當前相較于城市德育教育而言,農村德育評價還是不夠合理,不少農村小學的德育評價還停留在學生是否乖巧與聽話之上,且簡單的在“思想品德”一欄中填寫一個分數,或者在總評上給一個高度概括的評價,具有較大的隨意性,該種評價方式無疑全面性不足,缺乏可信性、層次性以及可比性,沒有能夠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以及經常性評價,忽視了評價學生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以及自我評價,沒有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政治以及思想等內容,使得學生德育目標受阻。
二、改進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優化基礎德育課程
在基礎課程中,學校生活與課堂教學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所以農村小學應當要切實將核心素養在不同學科課程中的整體育人原則進行落實,將不同學科教學的德育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聯系學生的在校生活,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其學校生活以及不同學科教學當中,從而實現課程整體育人效果。不僅如此,校園文化其實也屬于一項隱性的德育課程,有助于學生的德育發展,所以農村小學應當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發已有資源,積極打造一個清新、明麗、高潔與寬容的“田園教育”特色校園文化氛圍。
(二)構建起健全的激勵體制
合理的激勵表彰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維持與提高,通過構建起健全的激勵體制能夠有利于學生能夠在長時間保持一種良好的行為狀態,進而形成一定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農村小學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應當要合理將激勵機制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生活全過程進行有效融合,以達到振奮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此其具有向上的渴求、期待的情感,讓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情感意志、興趣以及動機能夠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發揮作用。
(三)創新德育活動
農村小學應當要結合自身特色來對德育活動進行創新,積極樹立農村德育活動品牌。即與當代時事、節慶假日以及民風民俗相結合來開展多元化的德育活動。例如三月的植樹活動,四月的踏青活動,五月的包粽子活動,六月的合唱活動,九月的豐收節,十月的換客節等。讓德育活動能夠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并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提高其德育素養。
(四)實施聯動機制
要想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單單依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就現階段看來,我國不少農村學生德育養成存在嚴重的“5+2=0”的流失現象,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強社區、家庭以及學校見的聯動教育機制,成立家長學校,做好家校聯動。按照年級以及班級為單位來設置家長委員會,以德育處牽頭,成立家長學校。除此之外,還應當要根據不同層次來組織家長學校成員培訓工作,聯合家長定期開展與實際相貼合的家庭教育講座;定期組織家長委員會,來對學生在到的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討論,并商討出有效的應對方法;實行教師濕地家訪體制,切實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環境,正確找出學生在承載環節的困難與問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定期開展家庭開放日,讓家長能夠親自到教師當中,體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并掌握教師的工作與付出。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急需改進,這就需要學校與相關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問題的原因所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來不斷提高我國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質量,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德育素養。
參考文獻:
[1]范錦飄.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現狀與對策[D].廣州大學,2012.
[2]秦文娟,李巍,張立冬.淺談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