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摘要】遮蓋繪本閱讀策略能激起幼兒對于繪本細節的想象和閱讀興趣,通過對繪本的細節遮蓋、部分遮蓋、跳頁遮蓋、滯留遮蓋等策略,激發幼兒猜測閱讀的欲望,采用遮蓋經典部分、聚焦精細閱讀環節、開放釋疑閱讀空間的方法,拓展了幼兒的閱讀范圍,使幼兒的閱讀從粗略閱讀走向精細閱讀,同時也讓幼兒學會了跳頁閱讀精髓的本領,獲得了繪本閱讀意外的更寬泛的知識經驗,使繪本閱讀向更精細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遮蓋式 精細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92-02
《指南》指出“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為了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初步獲得繪本故事情節發展和結局的能力,采用遮蓋式閱讀策略,遮蓋部分內容或細節問題讓幼兒在猜測與想象中學會精細閱讀繪本,引發對早期繪本閱讀中問題的解惑興趣、探究精細問題和創編故事的能力。
一、遮蓋細節,激發猜測,學會精細閱讀
遮蓋細節閱讀指細致地觀察繪本中有趣的某個細節,教師故意把這一細節在情節中加以遮掩,讓幼兒感受作品可能發生的意境或是應該發生的情節的方法,讓幼兒細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1.遮蓋經典部分,從淺顯閱讀走向深層閱讀
為幼兒創設細讀的環境,分階段提供具有經典性的繪本材料,每個繪本投放前都有一個預設閱讀,每個階段除看懂繪本情景外初步嘗試講述故事遮住的經典部分,并細究繪本邊角處所蘊涵的故事或表達的意境,在對同個繪本遮蓋的內容反復猜讀過程中,讓幼兒學會從泛讀到精讀、從淺閱讀向深層閱讀的轉變。
如大班繪本《理發獅和被理發獅》,幼兒首先關注的是頁面上都是獅子、有多少獅子;至于這些獅子在干什么不會深究。所以采用遮蓋其中的幾只獅子讓幼兒猜,被遮蓋掉的會是什么?這就需要幼兒全神貫注的去細磨精究:蓋住的這些獅子是干什么的?它們出來會發生什么問題?里面會不會還有比獅子更厲害的動物呢?通過遮蓋最精彩的部分,對問題進行聚焦和解惑,使幼兒對故事的情節的發展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生成新的故事情境。
2.遮蓋細節部分,從廣度上挖掘深度上挖潛
細小的環節或細節在進行繪本閱讀時非常容易被幼兒忽視和遺漏,一般幼兒在進行繪本閱讀時對于細節部分往往不注意或根本不理會,所以在表達時一般也都是粗線條、流水賬似的講個大概,深入不到繪本描述的精髓中去,所以采用遮蓋部分細節來引起幼兒對繪本精細入微的關注與挖潛非常有效。如《糊涂先生作曲》繪本中“斑馬線像五線譜、交通警察指揮交通像指揮家指揮交響樂”的畫面被作為重點進行聚焦,幼兒對五線譜、指揮家都很陌生、對故事中的內函不太理解。因此就將這部分作為細讀的重點采用遮住邊角的方法將五線譜部分遮住——按序揭開、深入挖掘,精讀讓幼兒知識儲備更加精良,閱讀的精細度不斷增強,突破框架遷移繪本以外的樂理知識,用活了繪本內容,激活了幼兒的思維,觀察閱讀的定位更加精細,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二、遮蓋部分,聚焦經典,走近精細閱讀
遮蓋部分圖片激起幼兒的想象,還可將頁面中的人物、動物和情節做一些適當的遮蓋,聚焦繪本中的一件事讓幼兒展開聯想,調動已有經驗,建立繪本故事新平臺,走近繪本、細細品味繪本折射的內涵。
1.跳頁遮蓋,聚焦精細閱讀環節
采用跳頁遮蓋更能激發幼兒對跳頁部分的興趣,在看后面、想前面、猜中間的過程中學會思索與精細閱讀,萌發內心情感。如繪本《親愛的小魚》將首頁內容加以遮蓋,目的讓幼兒能根據故事情節發展,大膽想象,猜測情節,并用連貫的語言表達想法。
2.滯留遮蓋,開放釋疑閱讀空間
有時教師可以借故將遮蓋部分滯留在那里,留給幼兒多通道的釋疑空間,讓他們可以在活動后結對互動猜想遮蓋的情節會是什么?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等等。一個“滯留”舉動,可以揪住幼兒對繪本細究的心,也許一段時間內都會圍繞這個話題“糾結”,自然留給幼兒釋疑的空間就更大了。
首先對故事中的重點情節進行滯留質疑。老師要引導幼兒深入思考:閱讀時可對故事的一個片段或一句對話進行質疑,幼兒可以隨心所欲的用自己的語言來解答,也可以借助以往的經驗來回答。在復讀時,引導幼兒從最終結果或對一個動物的行為來質疑。其次對故事中的矛盾沖突進行滯留質疑,讓幼兒站在不同的視角去理解繪本的表象與內涵之間的異同,讓閱讀更深入和精細化。
遮蓋式閱讀策略激發了幼兒閱讀的興趣,使幼兒的閱讀從簡單向精細化邁進,同時也為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兢.《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2]余耀主編:《由圖畫書愛上閱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