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實現師生良好互動的舞臺。而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端,其無論是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亦或是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在課堂導入方面的一些點滴做法,對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藝術淺談一二。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導入 懸念 情境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39-01
課堂導入,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正式教學內容講授前的三到五分鐘內的教學活動,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是卻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著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好惡程度。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作用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實際來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以此來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進而為接下來正式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懸念導入,激發興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尤其是對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小學生而言,問題是促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妨在導入環節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以文本的具體內容為依托來向學生提出富有啟迪和思考意義的問題,進而在“欲知又止,懸而未結”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對于新課內容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先決條件。
例如,以《只撿兒童多處行》這篇課文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出示了《游園不值》和《詠柳》這兩首古詩,并對學生說道:“詩人葉紹翁從一只出墻的紅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賀知章從柳樹身上找到了春天。而有人卻說——‘游人不解春何處,只撿兒童多處行。”說著,我轉身板書了課文題目。隨后,我向學生問道:“到底是誰‘只撿兒童多處行呢?為什么‘只撿兒童多處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如此,通過層層設疑,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而且還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課內容,進而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二、情境導入,渲染氛圍
情境,指的是教師基于既定的教學目標,并依據教材的具體內容而創設的富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感知等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現代信息技術因其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獨特優勢,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圖片或生動形象的視頻來導入新課,以便在渲染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意境,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以《黃果樹瀑布》這篇課文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出示了黃果樹瀑布的圖片,以便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我向學生播放了黃果樹瀑布的實拍視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而且還不時地對黃果樹瀑布的壯麗景觀發出了陣陣的贊嘆聲。此時,我趁機出示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并對學生說道:“看過視頻,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會由衷地贊嘆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今天,就讓我們借作者的語言文字,與黃果樹瀑布來個零距離接觸,并一同去感悟黃果樹瀑布的無限生機。”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呈現黃果樹瀑布的圖片和視頻,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刺激了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和大自然無限生機對人性情的陶冶。
三、情感導入,引發共鳴
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都是作者抒發個人思想感情的載體,而且都旨在向讀者傳遞其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價值觀。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導入環節可以通過口頭語言的描述來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氛圍或情緒,以便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初步理解和感知的同時,還能夠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相信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或多或少地遇見過挫折。但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同學們,當你辛苦努力的成果在轉瞬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時,你還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嗎?今天,就讓我們看看談遷是怎樣戰勝厄運,在逆境中站起來的。”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不僅調動了學生記憶中的成長經歷,而且還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有助于學生深刻感悟談遷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精神。
清代文學家李漁有云:“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寫文章如此,課堂教學亦是如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并善于運用巧妙有趣的方式來引出新課內容,以便在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導入效果的同時,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安正俊.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之導入藝術[J].科技視界,2016(01):226.
[2]藺玉花.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幾點探索[J].學周刊,2017(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