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初、高中的區別就在于它既要給學生傳授相關的基礎知識,又要從專業技術方面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我們知道,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比較復雜。所以,學生道德素養現狀令人堪憂,急需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提升。
【關鍵詞】農村中職 學生道德素養 現狀 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課題《農村中職學生道德素養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852。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82-01
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中堅力量,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中職畢業生也備受到社會的歡迎。中職學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應當努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有高尚道德、專業技術過硬、思想素質全面的人才,以適應現代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要。那么,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道德水平,同他們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的積累和提高同等重要。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農村中職學生的素質以及他們的素質教育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中職學校的發展,對學生成長和技術技能的提高也影響嚴重,所以在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顯得尤為突出。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如何改進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經驗談幾點的看法和策略,與大家共勉。
一、農村中職學生道德素養現狀
1.道德素質低,厭學情緒嚴重
長期以來,農村中職學校的生源,一是中考失利的學生,一是社會上的適齡青少年,相對于普通初、高中生來說他們的文化底子薄,道德素質低,厭學情緒非常嚴重,在職校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差,學習無目標,混天度日。多數家長也是抱著讓孩子在學校安全的長年齡、長身體,將來混個畢業證。因此,許多專業課聽不懂,實訓操作怕累、怕苦又怕臟,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喪失了上進心,綜合素質相對較差,能力弱,長此以往,使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困難重重,甚至淪入“上職中無用”認識的誤區。
2.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法制意識淡薄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大多數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寶貝、命根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式的生活。所以,他們在生活習慣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再加之有很多是留守學生,習慣養成、是非觀的教育相對較少,科學、合理的管教更加談不上。這就導致他們在中職上學期間暴露出了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的霸道性格。而且法律意識淡薄,嚴重缺乏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行為散漫、做事輕率,膽大妄為,不計后果,把逃學、遲到、曠課、抽煙、喝酒、打架斗毆、課堂上睡覺玩手機、頂撞老師、破壞公物當成家常便飯,且屢教不改。不僅影響學校的辦學聲譽,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極為不利,所以針對他們的養成教育尤為重要。
3.心理存在障礙,不求上進
中職學生的道德素質將直接影響到中職學校的綜合能力,在倡導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的今天,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重視。目前大多數中職生心理有障礙,心理脆弱,不求上進,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學生成長發展,他們抑郁焦慮,偏激等不良心理影響著學生面對各種事件的態度。從而導致校園欺凌事件,傷害事件時有發生,這對構建和諧、平安校園帶來極大的難度。例如:失戀時就選擇跳樓傷害女朋友,或因一些不順心的事報復自己的同學,頂撞老師,離家出走等等。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與我們學校的教育不無關系,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關鍵環節,是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必要手段。
二、農村中職學生道德素養提升策略
1.在學校教育中影響,樹立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
對于農村中職學校的教育來說,做好學生的道德素養工作是促進學校德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農村中職學校生源復雜,家庭教育欠缺,學習成績差,自我約束能力底,生活自由散漫,集體團隊意識淡薄,沒有積極進取的意識,更沒有將來要為國家、社會、家人做貢獻的思想認識,導致在中職的學習也是隨心所欲,不思進取。因此,要想有效完成中職的德育教學工作,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人才,我們就要先從德育教育入手,堅持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比如,聽取法制講座、觀看勵志影片、進行國旗下演講,開展主題班會、舉辦“珍惜生命、遠離毒品”、“拒絕校園暴力”等活動,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想到自己將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們就會在學習中、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基礎文化知識,夯實自己的專業技術,爭取做一個為國家,為他人有用之人,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2.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對于農村的中職生來說,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讓他們感覺到家的溫暖,學校的溫馨,有人關懷,有人愛護,激活他們的內心熱情,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所以,作為中職老師,應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教育軟環境,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賞析名詩、名畫、名曲,傳承傳統文化,每天規定一定的時間誦讀《弟子規》、《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等。例如,分數性質的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是工業類專業課的基礎,在課堂上應該抽出大量的時間加強練習,使學生感覺專業課簡單易懂,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同時引導他們緊跟時代的發展,認真學習職業技能,通過優秀畢業生的創業事跡,使他們愛校、愛班、愛專業,樹立專業意識,讓他們學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從而讓學生從內心愛上學習文化課程,愛上動手操作熟悉技術的實踐鍛煉,這對他們文化基礎、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種積極的促進。
3.通過心理健康疏導,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農村中職生,可能是受社會上對中職學校認識偏見的影響,再加上他們本來是由于學習成績差,文化基礎薄弱不得已選擇中職,所以他們的心理脆弱、自卑、嫉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為切實提高中職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針對中職生的這些心理問題,學校要有計劃地采取措施或開展一些有益活動,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樂觀的人生信念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比如,開設挫折意識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的講座,對學生進行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學業、情感、個人魅力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教師應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變化情況,對學生易發生的心理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開設心理輔導討論或心理咨詢熱線,給學生創造傾訴溝通的機會,探索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宣泄的機制。通過這些心理健康的教育與影響,天長日久,學生就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正確認識人和事、學習與生活,從而強大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通過中職的幾年學習,爭取使自己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為社會的發展助力。
三、結束語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技術人才的重任,所以,作為農村中職學校的老師,要正視農村中職學生道德素養的現狀,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更加適合提高他們道德素質的教學對策,在對他們技能訓練的同時,加強德育工作,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努力使其成為技能出眾,品學兼優的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馬學平,耿學超,劉志.《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2]周秀平.《再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科技與生活出版社,2010年第3版,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