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欽 李志敏
【摘要】為探討大學生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特點及其關系,本研究選用由池麗萍、辛自強翻譯修訂,Amabile編制的學習動機量表和Schwarzer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層隨機抽取1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關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1)學習動機在性別、年級、獨生與否上存在顯著差異。(2)自我效能感在性別、年級、專業(yè)、獨生與否情況上無顯著差異。(3)自我效能感與內生動機顯著正相關,與外生動機無關。
【關鍵詞】學習動機 大學生 自我效能感 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88-02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并且維持個體學習活動,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驅力,可分內生和外生兩種。內生動機是個體為尋求挑戰(zhàn)、樂趣和滿足好奇心而參與活動的傾向,外生動機是個體為活動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而參與活動的傾向。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大學生,其學習動機往往也較高,因此,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夠預測學習動機的水平。鑒于此,本研究將以大學生為被試,進一步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的關系,從而為提高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業(yè)成績提供更為豐富的理論依據(jù)。
1.研究設計
1.1研究對象
選取三亞學院 120 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占53.2%,女生占46.8%;獨生子女占38.5%,非獨生子女占61.5%;理科占54.1%,文科占45.9%;大一占22.9%,大二占20.2%,大三占26.6%,大四占30.3%。
1.2研究假設
假設1:大學生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在性別、城鄉(xiāng)和獨生與否情況上差異顯著,在專業(yè)、年級上差異不顯著。
假設2:內生動機與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正相關,外生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無關。
1.3研究工具
Amabile等人編制,由池麗萍、辛自強(2006)翻譯修訂的《學習動機量表》,該量表由內生動機(包含挑戰(zhàn)性、熱衷性2個方面)和外生動機(包含依賴他人評價、選擇簡單任務、關注人際競爭、追求回報4個方面)兩個分量表組成。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Schwarzer及其合作者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中文修版,量表共10個項目,采用4級 Likert 計分。
2.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的總體描述性統(tǒng)計
為了解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的分數(shù)分布范圍及具體情況,我們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自我效能感量表總分范圍在20—32之間,平均分數(shù)為25.36,標準差是2.67。學習動機量表總分范圍在64—89之間,平均分數(shù)為76.51,標準差為5.18。其中內生動機分量表分數(shù)范圍在26—46之間,平均分數(shù)為36.04,標準差為4.73;外生動機分量表分數(shù)范圍在30—48之間,平均分數(shù)為40.48,標準差為4.44。而內生動機的兩個維度,挑戰(zhàn)性和熱衷性的平均分分別為20.49、15.44;外生動機的四個維度,依賴他人評價、選擇簡單任務、關注人際競爭和追求回報的平均分分別為15.24、9.99、10.25和5.00。
2.2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學變量分析
為了解大學生學習動機及其各維度和自我效能感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專業(yè)、年級等變量上是否差異顯著,我們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男女在挑戰(zhàn)性、熱衷性和關注人際競爭方面有顯著差異。在挑戰(zhàn)性上,男生的均值是20.53,女生的均值是20.45,由此可見,男生的挑戰(zhàn)性顯著高于女生;在熱衷性上,男生的均值是15.37,女生的均值是15.50,由此可見,女生的熱衷性顯著高于男生;同樣在關注人際競爭上,女生程度顯著高于男生;而依賴他人評價、選擇簡單任務、追求回報以及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總體,性別差異并不顯著。在是否獨生情況上,學習動機并無顯著差異,但在內生動機分量表中,大學生在挑戰(zhàn)性與熱衷性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其中,獨生子女在挑戰(zhàn)性上的均值是20.72,非獨生子女在挑戰(zhàn)性上的均值是20.12,可見,獨生子女的挑戰(zhàn)性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而在熱衷性上,獨生子女的均值為15.70高于非獨生子女的15.02,因此獨生子女也要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在依賴他人評價、選擇簡單任務、關注人際競爭和追求回報方面,無顯著差異。大學生學習動機及其各維度與自我效能感在專業(yè)類型上的表現(xiàn)情況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其各維度與自我效能感在專業(yè)類型方面都沒達到顯著水平。在不同年級中,學習動機有顯著差異,其中,在內生動機及其挑戰(zhàn)性、熱衷性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2.3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對學生學習動機、外生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得到各個變量的相關矩陣。總體上內生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程顯著正相關,而外生動機與自我效能感之間無關。在內生動機分量表中,挑戰(zhàn)性與自我效能感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414,而熱衷性與自我效能感無顯著相關。在外生動機分量表中,關注人際競爭和追求回報與自我效能感顯著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143和0.194,而依賴他人評價和選擇簡單任務與自我效能感無關。學習動機的兩個不同維度(內生動機和外生動機)之間存在較低的正相關,從總體來講,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與內生動機顯著正相關,與外生動機無關。
3.討論
3.1大學生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學變量分析
從研究中,我們得出男女在挑戰(zhàn)性、熱衷性和關注人際競爭方面有顯著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男生在挑戰(zhàn)性上得分要顯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熱衷性、關注人際競爭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與中國社會文化對男女兩性在活動過程中的成就評價標準不同有關,這種標準的潛在假設是:男性先天就比女性擁有更多的成功特質,即使男性一時沒有成功的表現(xiàn),也不妨礙其成功的進程,中國的社會文化給了男性足夠的探索空間,正是這種無形的空間,鼓勵了男性進行更多探究和選擇更多挑戰(zhàn)。而女性在社會評價中處于劣勢地位,這就使得女性必須時刻注意人際競爭并且熱衷于此,爭取獲得社會積極的評價,防止劣勢地位加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性別差異不顯著,對此,我認為進入大學后,男生由于自制力比女生弱,更容易沉溺于游玩,容易忽視學習,一旦失敗,就會認為自己能力有限、天賦不夠,錯誤的將自己定位,從而導致男女的自我效能感差異不顯著。
在學習動機上,獨生子女的挑戰(zhàn)性、熱衷性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顯然,這種差異與家庭環(huán)境有關,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并且主要通過與朋友溝通來發(fā)展自己的人際關系,而非獨生子女有著濃烈的兄弟姐妹關系,在成長過程中互相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獨立性和自主性,并且容易把關系圈局限于親屬之間。正是這種差異,導致獨生子女更具有獨立和自主的能力去接收挑戰(zhàn)性的任務,并在在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能較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具有較高的熱衷性。
在專業(yè)差異方面,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在專業(yè)上并無顯著差異,隨著大學教育的改革,大學生的學習更加自由,學習的知識更加豐富,而且近年來的教育更加注重科目的全面學習,使得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學習能力和方式上差異不大,可能是以上原因導致如今的大學生在專業(yè)上差異不顯著。
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年級上差異顯著,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作為內部心理特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這種穩(wěn)定性可能是造成有的年級在學習動機的某些維度差異不顯著的主要影響因素,對大部分人而言,要較大程度的改變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是需要較長的時間磨練和較多的經歷體驗。
3.2大學生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與內生動機程顯著正相關,而與外生動機無關。這說明,內生動機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也就越高。在內生動機分量表中,挑戰(zhàn)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相關系數(shù)達到0.414,呈顯著正相關,而熱衷性與自我效能感相關程度較低,可見,挑戰(zhàn)性與效能感的聯(lián)系更緊密;在外生動機分量表中,關注人際競爭和追求回報與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143和0.194,而依賴他人評價和選擇簡單任務與一般自我效能感沒有顯著相關。內生動機高的學生敢于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并興趣盎然、熱衷于此,而不必受制于外部因素,不在乎他人的評價,焦慮水平也較低,對自己的能力和從事的活動都充滿信心,有較強的自我效能感。這一結果得到以往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支持。在相關矩陣分析中,可以看出依賴他人評價與自我效能感存在較低程度的負相關。過多的依賴他人評價,喪失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能力,削弱個人的學習信心和學習動機,更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這樣會對自我效能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4.結論
結論一:學習動機在性別差異上,男生的挑戰(zhàn)性顯著高于女生,女生的熱衷性、關注人際競爭程度顯著高于男生;在獨生與否情況差異上,獨生子女的挑戰(zhàn)性、熱衷性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在年級差異上,大三年級的挑戰(zhàn)性、熱衷性顯著高于大四年級,大四年級的挑戰(zhàn)性、熱衷性顯著高于大一、大二年級。學習動機其他維度在性別、專業(yè)、獨生與否情況上差異并不顯著。
結論二:自我效能感在性別、年級、專業(yè)、獨生與否情況上無顯著差異。
結論三:自我效能感與內生動機顯著正相關,與外生動機無關。其中,內生動機中的挑戰(zhàn)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正相關。
參考文獻:
[1]趙丹.大學生學業(yè)拖延、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的關系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4.
[2]劉晨.大學生學習動機、社會支持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D].湖南:中南大學,2013.
[3]王學臣,周琰.大學生的學習觀及其與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8(3):732-735.
[4]池麗萍,辛自強.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及其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2:64-70.
[5]黃東有.地方高校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研究[J].海峽教育研究,2013,3:59-62.
[6]鄧士昌.工科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與拖延行為的關系[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8):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