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高志勇
[摘 要] 目前,中小企業成為我國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新力量,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施行以來,對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增強競爭活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類所得稅優惠能夠最大限度激發中小企業研發創新,實踐中也出現了享受門檻高、虧損中小企業無法享受到、申報手續繁瑣等問題。因此對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化的研究意義重大。該項研究從相關概念出發,對我國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進行梳理,分析了當前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面臨的問題,并提出政策完善建議,從而為我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具體實施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 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化
[中圖分類號] F2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2-0173-02
一、研究背景
2012年底召開的十八大明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來,在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下,中小企業猶如雨后春筍,數量不斷增加。中小企業的“小而全、小而精”優勢得到發揮,為我國大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更在解決我國就業,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方面具有不可代替作用。按照我國最新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2018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不再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特權,成為我國普惠性的所得稅優惠措施,所有類型的企業將享有這一稅收改革紅利。如何充分利用這一“稅收紅包”,成為企業財務人員面臨的課題,更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二、相關概念及政策梳理
(一)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按照工信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制定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主要將不同行業從人員、收入情況進行劃分,且二者需同時滿足,才能劃為對應類別。以工業企業為例,中型企業需滿足人數300人及以上,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小型企業需滿足人數20人及以上,收入300萬元及以上。
(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指,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在減除相關研發費用基礎上,允許再加計減除一定比例的研發費用;如果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扣除相關攤銷費用后,允許再加計扣除一定比例的攤銷費用。該政策目的在于激勵企業研發投入,降低研發投入大的企業的稅收負擔,鼓勵企業發展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三)政策發展歷程
三、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難以適應加計扣除政策的核算要求
按照《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的要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適用于會計核算健全、實行查賬征收,設立研發費用輔助賬并能夠準確歸集研發費用的居民企業。但對于一部分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受自身規模、資金等條件的限制,尤其對于初創型中小企業,財務機構不健全,導致研發費用的歸集難度較大,不能準確歸集,從而無法享受這一政策紅利。
(二)無形中加大了中小企業所得稅涉稅風險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作為激勵創新企業所得稅政策體系中的核心優惠政策,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增加到75%,范圍有特殊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增強政策的指向性,流程不斷簡化,并推出多種服務措施加大宣傳輔導力度。企業在獲得一定的加計扣除政策信息后,往往會不遺余力地歸集研發費用,想方設法加大研發費用扣除,將一些與研發不相關的費用人為歸集到研發費用中去,形成偷稅、漏稅。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業的涉稅風險,同時給所得稅稅收征管機關帶來挑戰。
(三)加計扣除政策對虧損的中小企業的支持作用有限
按照最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規定,在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基礎上,再扣除75%的研發費用,但對于初創型中小企業,由于前期設備、人員投入較大,成立的前1-5年多數處于虧損狀態,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為負數。盡管有科技型中小企業彌補虧損年限為10年的特殊政策,但企業享受不到稅款減免帶來的資金流增加的好處。因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于減少中小企業資金支出的作用有限,并未給中小企業帶來正的現金流入。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政策需要進一步優化
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2018〕99號)規定,取消了研發費用均適用75%的加計扣除比例僅適用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規定,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到所有類型企業。從當前國家創新發展的進程看,科技中小企業作為最富有活力的研發和創新主體,研發與創新的主觀能動性高,每年的研發投入大。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加快我國邁入科技強國具有重大意義。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研發創新風險大、科技人才短缺,極大限制了科技向中小企業發展。因此,需要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比如,進一步增加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以鼓勵這一群體通過更多的創新活動做大做強。
四、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化建議
(一)簡化申報流程,明確費用歸集方式與范疇
雖然國家近年來連續多次下發文件,對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進行培訓與指導,增強政策確定性與可操作性。但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建立在企業核算健全,查賬征收的基礎上,同時要求中小企業能夠正確歸集研發費用,提前向稅收征管機關備案,并將相關資料留存備查。對中小企業而言,尤其對于會計機構不健全的企業,加計扣除手續仍然過于繁瑣,研發費用歸集存在很多需依靠主觀判斷的地方。稅收征管機構應按照“放管服”要求,進一步簡化申報流程,明確費用歸集方式與范疇,為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掃除障礙。
(二)加大研發費用扣除宣傳力度,強化政策輔導和服務
最新政策將當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比例加計扣除政策放寬到一般中小企業。對于那些不以研發為主的中小企業而言,沒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經驗,對于這類政策的關注度并沒有科技型中小企業高,因此需要稅收征管機關進一步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宣傳力度,強化政策的輔導與服務,讓所有中小企業盡快享受到這一稅收改革紅利。
(三)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
科技型中小企業相比較一般中小企業研發投入更大、研發風險更高、抗風險能力弱,建議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活動的加計扣除比例提升到100%或者更高。這樣才能更加充分調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積極性,減輕科技型中小企業負擔,將企業收益最大化。
(四)給予中小企業更綜合的配套支持政策
對于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要與其他財稅扶持政策相配合,前文已提到對初創階段或是虧損的中小企業而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并未給中小企業帶來正的現金流。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需要更多實質性、多角度配套政策支持。通過綜合配套的財稅扶持政策,多管齊下,激勵企業主體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更多的研發活動。
五、結論
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需要針對實施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完善、不斷修正,政策的頂層設計與規劃者應更多聽到底層企業的心聲。從歷年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梳理來看,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密集,越來越頻發,充分彰顯了國家對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視和期盼。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需與其他財稅政策相協調、配合,形成完整綜合配套體系,共同發力,最大化調動中小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整個社會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紅.支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6.
[2]鞠銘.從國際經驗看我國研發活動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完善[J].稅務研究,2017(12):35-39.
[3]彭伶俐.淺析冶金企業如何利用研發費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J].財經界,2016(7):315.
[4]魏志梅.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研究[J].國際稅收,2014(11):8-14.
[5]艾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的稅務風險研究[J].當代經濟,2016(2):54-55.
[責任編輯:紀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