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垚
【摘 要】目的:探討帕羅西汀治療在腦卒中后抑郁后抑郁患者中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98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而治療組患者則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帕羅西汀治療,分別于入組時及治療4周后對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進行自編問卷、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運動能力(Fugl-Meye量表)測評,比較治療前后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抑郁情緒和運動功能的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評分和FMA評分在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入院時的和對照組的(P<0.01),治療組患者的FMA評分高于入院時的和對照組的(P<0.01)。結論: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療效確切,不但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而且還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帕羅西汀;腦卒中后抑郁;抑郁;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01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該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及稿致殘率等特點[1]。且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普遍存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治療的依從性,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4]。如何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抑郁情緒成為目前廣大學者和神經內科醫師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本研究筆者選擇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98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98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滿足以下情況:(1)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標準《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要點》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2)患者經頭顱CT或MRI證實為腦卒中;(3)患者在入組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量表評分≥20分;(4)患者為初次發生腦卒中;(5)患者本次卒中導致患者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6)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入選患者均排外以下情況:(1)患者既往曾患神經系統疾病并遺留有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害定位體征;(2) 患者為過敏體質。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在年齡、發病至入院時間和性別構成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詳見表1。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而治療組患者則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帕羅西汀治療。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具體心理干預方法如下:(1)實施親情教育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操作的過程中,認真執行禮貌語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其稱呼盡量與患者社會和職業相稱,讓患者有親切感,能夠找回被人尊重的感覺,一視同仁對待患者,以良好的服務態度贏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手的技巧性、靈活性和四肢的精細訓練,運用正確的姿勢反復訓練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如投球、撥珠算、進食、洗臉、洗手、洗澡、上廁所、穿脫衣服和刷牙等,對于患者患肢不能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時,應用健肢帶動患側肢體活動,減少患者依賴他人幫助日常生活活動的習慣,同時,指導患者練習一些簡單實用的各種物品的使用方法。
1.2.2 治療組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而治療組患者則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鹽酸帕羅西汀片(國藥準字H10950043) 對患者的抑郁癥狀進行治療,起始劑量為20mg/d,用藥范圍(20~60)mg/d。
1.3 臨床療效評定方法:問卷收集以下幾方面的資料:①自編問卷:性別、年齡、卒中部位、卒中面積和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選擇漢密爾頓(HAMD)抑郁量表24項版本進行測評。該量表評分采用0~4分5級評分法,0=無,1=輕度,2=中度,3=中度,4=很重??偡?8分則認為有抑郁癥狀;≤8分則認為沒有抑郁癥狀;③運動功能評定(簡式Fugl-Meye運動評分):運動積分≤50分則認為患者存在嚴重運動障礙,50~84分則認為患者存在明顯運動障礙,85~95分則認為患者存在中度運動障礙,96~99分則認為患者存在輕度運動障礙,100分則認為患者運動功能正常。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絕對值及構成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3.1 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 治療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評分和FMA評分在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入院時的和對照組的(P<0.01),治療組患者的FMA評分高于入院時的和對照組的(P<0.01)。
3 討論
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患者常出現的并發癥之一,抑郁情緒的出現影響患者的注意力、學習及執行能力,影響腦卒中患者缺損神經功能的恢復,增加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探尋安全可靠的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緒的方案一直是廣大神經內科醫師和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領域,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本研究筆者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98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結果發現:治療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評分和FMA評分在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入院時的和對照組的(P<0.01),治療組患者的FMA評分高于入院時的和對照組的(P<0.01)。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
參考文獻
張曉鶯,肖艷,韓璽河,等 新疆地區810例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登記研究結果[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2):173~175
王春霞.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與神經功能缺損的相關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1,24(1):37-39
許潔,吳毅,劉文斌,等.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因素及患者的生存質量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11,14(11):1167-1169
林巖,邵蓓麗,李焰生,等.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上海醫學,2010,33(9):82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