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戀婷
摘 ? ?要: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高效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地方性本科應用型河池學院一直積極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河池學院經管類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和各種實踐活動環節有效開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創新能力,積極引導創新創業實踐,并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經過探索實踐,河池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取得理想的成果,但也存在創新創業的概念誤解、師資薄弱、成功率低等問題。
關鍵詞: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 ?人才培養 ? ?河池學院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創業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的本質是進取,是激發人類文明進步的熱情;創業不僅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還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其中創新創業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核心動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將為我國提供數千萬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知識和實踐的人才,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目前我國大學生畢業的創業率已經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1.6%的創業率將近一倍。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社會各界有不同的聲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大賽不僅僅是培養創新創業明星學生或公司,更重要的是讓數以千萬計的大學生能有創新創業這樣的人生寶貴經歷,不管是成功的經歷,還是勇敢面對失敗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財富和青春的歷練,會促使大學生在未來的社會工作中走得更快更遠、飛得更穩更高。這是對創新創業教育最好的詮釋。
二、河池學院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實踐
張豐乾博士提出:“就整體而言,創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可以訓練出來、啟發出來,甚至可以逼出來。”大多數人畢竟不是天才,高等教育和專業訓練的重要性仍然要肯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訓練的創新只能是工匠式的創新,不可能找到科學意義上的空白點,當然更談不上占領制高點。因此,“教”的能力會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換言之,“學”的能力直接影響創新能力。
目前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目標及定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薄弱之處,近年來河池學院經管學院把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為推進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抓手之一,著眼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幫助學生孵化創新創業項目,實現創業夢想。下面論述河池學院經管類專業如何在教學中有效開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創新能力,并積極引導創新創業實踐。
(一)課程體系設置。
1.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內容
河池學院經管學院所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包含十個學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塊。該模塊包括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兩個部分,其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分為選修課和必修課。必修課程由學校創新創業學院和經管學院共同開設,創業基礎課程教授創業的一般規律、創業的基本流程和要求,還有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創業項目實訓以SYB為框架幫助學生掌握真正創辦一個企業的基本知識,包括識別市場機會、公司選址和融資等內容。創新的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這些課程與經管類的專業課息息相關,主要涉及商業策劃書、職業生涯的規劃和領導力的管理等,這些課程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創業知識體系。與理論課程的開設相呼應,創新創業實踐部分只規定某一個創新創業主題,以這個主題組成學生實踐團隊,進行社會調查或商業實踐,并最終形成研究報告。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將創新創業知識學以致用,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創業的認識,而且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實踐創新部分也可以通過技能與職業資格證書、學科競賽獲獎、公開發表科研作品來替換相關實踐學分。
2.創新創業教學方法
創新創業知識不同于一般的常識性知識,創新創業教育是拓寬認知邊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教育。所以一定要摒棄原有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如案例教學法,通過討論真實的案例情景,以假修正,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頭腦風暴法,通過充分討論收集大家的答案,經過激烈思維碰撞找到創新的方法;情景模擬法,講授老師提前收集好各種真實模擬情景,讓學生假設自己處在這種情景下,通過思考和行動,找到最佳的處理方案。這些創新性的學習手段,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誠,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一旦創業意識根植于學生的頭腦之中,就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創業興趣和熱忱。
3.其他學生實踐活動
學校的創新創業實踐機制還體現在創新創業學院每年都會邀請國家級優秀創業培訓師給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培訓,定期開展舉辦創業講座和創業沙龍。學生自發組織市場營銷協會社團每年自發舉辦跳蚤市場、真實產品的營銷大賽、校園文化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等。這些實踐活動能夠擺脫學生的思維束縛,增強團隊的相互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同時,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結合學校特色和自己的專業特長,每年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并取得良好成果。
(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1.創新創業教育的軟件條件
(1)提高創新創業師資力量
聘請知名企業家、投資人、企業高管等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導師,和校內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師,共同組成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對經管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創新創業實踐進行專業性的指導;邀請知名企業家、成功創業者、校友企業家來校,進行報告會、講座、座談會、主題沙龍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模擬訓練和素質拓展活動等,拓寬學生的創業視野。
(2)完善創新創業課程和教材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教材的選擇注重有效發展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并積極引導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設置突出實踐教學環節,課程內容包括精心設計的各項“創新實驗”,課程教學中要結合理論學習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有效開發,課程實踐中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和社會、學校的各項資源進行實戰演練;教材選用需貫穿創新與創業,理論與實踐,并與經管類專業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在專業基礎上的創新創業思維訓練和實踐拓展。
(3)構建創新創業電子數據庫
河池學院經管學院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電子數據庫。電子數據庫為每個參加過創新創業的學生建立了電子信息檔案,這個檔案庫里面包含學生基本個人信息與創新創業有密切相關的個人心理素質,比如性格特點、意志力的承受能力、情緒的穩定度等,以及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完整表現。電子信息庫還設有創新創業信息資源模塊,包括成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案例,創新創業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各種創新創業想法,以及孵化中的各種創業項目。
2.創新創業教育的硬件條件
(1)建立校級創新創業學院
學校領導對創新創業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關注,成立校級創新創業學院,統籌、整合學校現有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體系,系統推進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創新創業項目,牽頭組織全校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組織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搭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創新創業交流平臺等工作,為全校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保障。
(2)創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
為了給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實踐實訓平臺,學校利用學生宿舍一樓擴建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建立河池學院大學生眾創空間,該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獲得了市科技局30萬元的資助共建。學校為了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專門設立“金種子”基金。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園里面,學校積極組織和開展各類創業教育、實踐及創業大賽活動,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在創業園實施“千人計劃”,進行大賽項目路演培訓;開展“卓越創客計劃”,培養拔尖創新創業人才。創新創業園區還和校外企業保持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使校外的企業也成為學生實踐創業的基地。此外,園區內還引進SYB教學教具和購買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期刊,定期舉辦SYB專業化創業培訓。
三、創新創業教育取得初步成果
河池學院經管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成果體現在創新創業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大賽和專業競賽中。創新創業項目建設方面,2013年經管學院獲得3個創新創業項目立項,隨后逐年攀升,2014年開始達到12項,2017年達到5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立項12項,自治區級立項25項,校級立項13項。創新創業大賽方面,經管學院連續幾年在創業大賽中也同樣獲得佳績,2014年“323連鎖生態農場”創業項目在廣西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該項目隨后真正落地創業,目前已有多家連鎖店,處于盈利擴張的狀態。2016年“壽緣康家園”創業項目獲得“創青春”廣西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專業競賽方面,近5年來,連續獲得省部級專業競賽獎勵共23項,包括新加坡國際市場營銷大賽(中國賽區)、“學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廣西大學生新媒體創業大賽、廣西旅游電商營銷大賽等獎項。經管學院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搭建實踐育人載體,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四、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定位不明晰。
河池學院2013年才開始正式啟動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發展時間短,導致一些學生,甚至部分老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認識不足。隨機采訪部分經管學院的學生和老師,一些人認為創新創業就是做生意、開公司。導致的結果是經管類學生創業項目以經營銷售類為主,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項目較少,甚至有人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沒有意義,還是持著“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認為創業是畢業以后的事,不應該提前在校園里面開展,只有找不到工作的“差”學生才會創業,這些觀點都是對創新創業的誤解和扭曲認識。
(二)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指導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河池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是匱乏的,大部分創新創業的老師都是從傳統教授理論商科的教師隊伍演變轉化過來的,本身沒有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或者在實現生活中實踐創業的參與度低。部分師資是從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團隊篩選出來的,加以培訓,外出學習。這些輔導員本身不從事方面的研究,沒有相應的理論體系和知識框架結構,上課時大都照本宣科,難以融入創新創業的精髓。一些創新創業的老師都是兼任的,時間精力難以全方面顧及。
(三)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低,部分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
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涉及因素有很多,比如初創團隊成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性格特點和思維模式等。經管類的學生是本校較為活躍的創新創業群體,但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只有大概1%左右,最終創業成功的人少之更少。主要問題是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大部分還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論教學,雖然也開展各種實踐創業活動,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度不夠,認為創新創業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沒有信心參與,導致一些活動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加之實訓基地接納的人數有限,只有部分學生有機會真正參與真實的校外創新創業活動。
五、結語
河池學院經管學院一直探索符合地方應用型高校情況和師生特點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新創業大賽,并從制度上給予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和保障。這些措施的實施,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清晰地認識學院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存在一些不足,未來經管學院將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提升,繼續探索解決的方法,構建具有可實施的、普遍意義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周國橋.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體系建設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7).
[2]周廣濤.正確認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高等教育,2017(04).
[3]商慧.高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7.
[4]楊曉慧.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3-25.
[5]王學智.大學生創新中創新能力養成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6][3]徐小洲,梅偉惠,倪好.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制度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5(1):45-48.
[7]何郁冰,丁佳敏.創業型大學如何構建創業教育生態系統[J].科學學研究,2015(7):1043-1051.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民族地區高校經管類專業“三個課堂”聯動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16JGZ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