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華 汪玲 鮑瑞芝
[摘要] 目的 分析應用護理程序的干預方法對老年脊柱手術后患者跌倒/墜床事件發生的影響。 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9月接收的60例65歲以上脊柱手術患者為對照組,2018年1~9月接收的60例同齡組脊柱手術患者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跌倒及墜床事件發生率。于入院時及入院15 d后比較兩組患者認知水平、自護能力變化,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跌倒發生率為3.3%,墜床發生率為1.7%;對照組跌倒發生率8.3%,墜床發生率5.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為96.7%,對照組為80.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采用護理程序方法干預預防老年脊柱手術后患者跌倒/墜床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有助于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脊柱手術;老年;護理程序干預;跌倒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02-0142-03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近年來,老齡脊柱手術患者的比例在不斷上升,近兩年我院老年脊柱手術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占脊柱手術比例的60%[1]。老年脊柱手術后患者自理能力低下,移動平衡能力減弱,助行器、拐杖的使用不當,頸托、腰圍、支具的配戴不合適,環境設備設施的影響,護理人員宣教不仔細,沒有及時提供幫助等等,造成跌倒/墜床事件的發生。
我院脊柱外科于2018年1~9月對60例老年脊柱手術后患者應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干預,減少了跌倒/墜床的發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9月60例老年脊柱手術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為對照組。2018年1~9月60例同齡組脊柱手術患者應用護理程序方法進行干預為觀察組。對照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5.00±8.34)歲;觀察組60例中,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5.38±6.48)歲。排除標準:(1)語言、溝通障礙者;(2)有精神病史者;(3)影響行動的其他疾病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包括:(1)做好入院宣教,對患者進行評估,填《跌倒風險評估表》,進行護理安全告知,發放預防跌倒宣教單;(2)根據患者情況,必要時留專人陪護;(3)環境地面干燥、清潔,行李物品避免堵塞過道,個人常用物品固定放置在隨手可取的位置;(4)活動:下床活動時應有人陪同,行動不便者,在看護人陪同下使用輪椅或助行器;(5)用藥:使用特殊藥物時(如鎮靜安眠藥、降壓藥等),使用前上洗手間,使用后需下床,必須由看護者幫助[2]。
觀察組:按護理程序的方法實施護理責任組長,依據評估結果制訂護理計劃、開護囑,責任護士執行護囑,實施防跌倒/墜床護理措施,組長檢查執行情況,護士長不定時抽查。入院時患者/家屬簽署《脊柱外科防跌倒告知書》,存入病歷,發放住院患者防跌倒須知、宣傳手冊,并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宣教[3]。床頭懸掛“防跌倒”警示標識,告知患者及家屬24 h留陪人,晨查房時仍需留陪人的患者在床頭懸掛“留陪人”標識,在護士站的工作白板上標明床號,并告知護工。教會患者呼叫鈴的使用方法,確保患者需要幫助時能觸摸到呼叫器。保持地面干燥,病房、走廊通道通暢,無雜物。清潔工在拖地前告知患者先排尿,拖地時將“拖地中、地面濕滑,請勿下床”的標識牌掛在病房醒目位置,并口頭告知患者勿下床活動,地面干燥后將標識牌收回。陽臺地板易因晾衣服導致濕滑,在陽臺醒目位置標識,請保持地面干燥,謹防滑倒。如發現地面有水漬,請及時聯系清潔工,以提醒患者及家屬保持地面干燥。病房有預防跌倒的宣教手冊,供家屬及患者全面知曉防跌倒/墜床的相關知識及重要性。教會患者首次下床方法,告知其有護士協助方可首次下床活動。教會患者正確配戴頸托/腰圍/支具,教會患者正確使用助行器,拐杖/輪椅下床活動時家屬陪同。對跌倒評分在3分及3分以上的患者在其病室門口懸掛紅色標識。跌倒評分為2分的患者在其病室門口懸掛黃色標識,以提醒護理人員,加強巡視向患者/家屬行易致跌倒藥物(降糖藥、降壓藥、治療前列腺增生藥、鎮靜類及精神類用藥等)的宣教。服用降糖藥有低血糖的可能,應嚴格遵醫囑服藥,定時、定量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告知患者身邊常備甜食,如自覺出現低血糖癥狀,立即絕對臥床休息,預防跌倒,補充含糖高的食物,告知患者需要幫助時,要及時呼叫護士,加強巡視。服用降壓藥與治療前列腺增生藥易致低血壓,應定時測血壓,按醫囑服藥。告知患者起床做到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4]。需要幫助時可呼叫護士,加強巡視。協助擦浴、開餐,大小便護理向患者/家屬講解防跌倒/墜床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講解跌倒/墜床的危害,教會跌倒/墜床的緊急處理方法。
1.3 評估對象
年齡≥65歲,6個月內有跌倒史,意識障礙(抑郁/煩躁/幻覺/幻聽/老年癡呆),移動或平衡能力減弱(肢體乏力/畸形/癱瘓/活動受限),低血糖/血壓異常/心律失常,感覺缺失/盲/白內障/聾等,頻繁入廁(2 h內),其他:手術后/癲癇發作/爬越床護欄/服用鎮靜藥物等。
1.4 評估時機
入院或轉入2 h內評估;發生病情變化,評分出現改變時;術后或臥床1 d以上患者可下床活動時;特殊用藥時(降糖藥、降壓藥、治療前列腺藥、鎮靜類及精神類藥物等)出院時評估。評分≥2分,每周評估2次。
1.5 觀察指標
統計住院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間的跌倒墜床率及患者滿意度。患者出院前,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其中非常滿意為85~100分;滿意為65~84分;不滿意為0~64分[5]。護理總滿意度為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之和。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后兩組患者出現跌倒及墜床的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出現2例跌倒,占3.3%;墜床1例,占1.7%;對照組出現5例跌倒,占8.3%;墜床3例,占5.0%。觀察組出現跌倒墜床的患者數量明顯比對照組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0.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7%,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疾病因素:老年脊柱手術多為頸腰椎退變性疾病,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及腰椎管狹窄患者腰腿疼痛癥狀明顯,下肢力量及控制力下降;頸椎病患者,尤其脊髓型頸椎病,平衡力下降;脊柱退變性側彎術后臥床時間長,肢體肌力未完全恢復,或長時間蹲廁后突然改變體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跌倒的發生[6]。
藥物因素:在服用某些藥物時會影響老年人神志、視力、步態平衡性及血壓等以增加跌倒風險。有研究表明氯氮平、氯硝西泮等藥物會通過對老年人姿勢控制來影響并誘發跌倒的發生。老年脊柱手術合并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后,常因變動體位過快而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服用擴血管藥物后也容易發生低血壓而跌倒。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聯合用藥、藥物劑量、種類和服藥持續時間也會造成跌倒的發生。
環境因素:老年人因生理性老化、視力減退、步態不穩、骨骼脆性增加,許多習以為常的環境因素,均可能誘發其跌倒。(1)地面因素:地面過滑、潮濕、不平整,過道有障礙物等;(2)家具及設施:室內光線過暗或過強,不會使用病床床擋,床墊過于松軟,病床過高或過低,座便器無扶手等;(3)穿著:鞋的尺寸、大小不合適,鞋底不防滑,褲腰、褲腿過松;(4)其他:助行器、拐杖、輪椅使用前未檢查性能,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頸托、支具、腰圍等配戴不當,影響了患者的舒適度,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風險[7-9]。
心理因素:有些老年人因個人性格相對倔強,凡事都親歷親為,也為跌倒發生率增加相應的風險。于普林[10]的調查中有58.8%跌倒者害怕再次跌倒,劉曉慧[11]研究中老年人害怕跌倒心理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并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呈負相關。這些老年人因過分懼怕跌倒,不愿意多做活動,使其活動能力降低或活動能力缺陷,由此增加跌倒危險性。心理精神疾病中如抑郁、焦慮等是誘發跌倒的常見情緒,如呂建萍等[12]指出抑郁與跌倒呈正相關。
風險評估和健康宣教不足:醫護人員對每位新入院患者及手術后患者進行常規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口頭宣教多、書面宣教及視頻宣教少;住院期間,患者和家屬更關心手術的結局、疾病的痊愈,且時間短,醫生、護士溝通交流的內容過多,患者和家屬接收需要或能力有限,宣教時機和宣教對象不當,宣教效果不佳。
照護人員知識缺乏陪護人員在預防跌倒墜床方面的認識不足、相關知識獲取少,依從性差等[13-14]。
針對老年脊柱手術后患者跌倒及墜床事件發生的原因,醫院、科室建立管理制度及跌倒墜床后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應用護理程序方法干預,及時、正確評估患者住院全過程的跌倒、墜床風險,認真落實預防措施及效果評價,對老年脊柱手術后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步態、平衡、肌力、移動能力及本體感覺等的康復訓練[15-17];用藥方面盡可能減少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密切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環境設施方面:保證地面干燥、防滑、平整及光線充足;選擇適合患者的床墊、病床高度及衛生設施[18-19];指導并幫助患者穿合適的衣褲和鞋子。術前教會患者使用助行器、拐杖、輪椅及正確佩戴頸托、支具或腰圍及正確下床活動方法;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加大對醫護人員及陪護防跌倒墜床知識的培訓[20]。
綜上所述,應用護理程序方法對老年脊柱手術后跌倒、墜床進行干預,可有效降低跌倒墜床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并且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冬梅. 預見性護理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率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44-145.
[2] 紀妙音,陳清聰,李香玉,等. 我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8,16(4):80-82.
[3] 尹玲. 風險評估表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3):105-106.
[4] 褚夏芳,俞巧紅. “1+3”模式在骨科預防患者跌倒與墜床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59-1260.
[5] 周文婷,羅何婷,劉燕妮. 預防性護理對降低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墜床跌倒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 21(4):23-25.
[6] 王秋芝,李寶麗,王靜,等. 脊柱外科病房老年跌倒墜床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 河北醫藥,2017,39(7):1103-1105.
[7] 陳曉君,黃麗華. 國外跌倒管理模型的相關研究及啟示[J]. 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54-256.
[8] 吳曉霞. 標準化管理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 當代護士,2018,25(27):128-129.
[9] 周艷顏. 107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J]. 現代醫院,2015,15(10):71-73.
[10] 于普林. 北京城市社區老年人跌倒發生率的調查[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6,25(4):305-308.
[11] 劉曉慧. 老年人害怕跌倒心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相關性[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6159-6161.
[12] 呂建萍,范曉莉,許崇武,等. 可視教育預防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的效果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0):1257-1260.
[13] 劉雯燕. 老年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單及干預措施在老年病房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s1):38-39.
[14] 李松培、顧有芬,劉婷,等. 老年患者跌倒和墜床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 淮海醫藥,2016,34(5):611-612.
[15] 羅昌春,鄧寶鳳,李海芳,等.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墜床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實用老年醫學,2016,30(6):523-524.
[16] 林霞. 護理干預對老年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5):173-175.
[17] 張素華,陳美云. 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國醫藥科學,2016,6(14):166-168,172.
[18] 王海燕,李麗,王愛華,等. HFMEA在跌倒墜床高危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6,13(33):80-82.
[19] 梁小敏,陳亭儒,周惠聯. 跌倒不良事件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醫院,2017,17(7):950-952.
[20] 程雪紅. 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患者墜床及跌倒中的應用探討[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6):89-91.
(收稿日期: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