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煦冬
摘要:進入到21世紀,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速度逐步加快,18大之后,“城鄉一體化”的提出也加速了現代化農村的建設步伐,而其中,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模式的建立對于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本文以新媒體時代為切入點,結合當前農村在實現區域協同發展過程中行政管理一體化的基本模式進行論述,探討行政管理一體化在農村公共事業管理過程中實施的利弊要素,以求能夠更好的去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管理的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農村行政管理? ?一體化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村行政管理存在著不同區域管理差異大、管理效率底下等諸多問題,尤其是在農村行政管理的責權劃分方面,更是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這對于推進現代化農村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近些年,隨著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的進一步普及和使用,借助網絡渠道來進行公共事業管理的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傳統模式下行政管理自身的諸多弊病也被隨之放大。以新媒體為突破,通過建立農村行政管理體系下的網絡模式,能夠加速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進一步推進,保證職能部門管理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一、新媒體時代下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優勢所在
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發展是當前我國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一個突破口和立足點,農村的行政管理需要借助一體化的基本模式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進程,以自媒體為手段的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也有助于農民群體參與到國家行政管理事物的監督當中。
(一)加速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自媒體時代下,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來辦理相應的業務,尤其是借助網絡途徑,農民在辦理相應的行政業務過程中,可以省去諸多繁瑣的過程,這對于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近些年,我國政府對于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高度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來實現城鄉一體化,新媒體的大環境下,可以更好的保證農村行政一體化的加速形成和所建立的體系的穩定性和長久性。
(二)提高農民的主人翁意識
以微信公眾號等模式為基礎的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模式的出現,能夠使農民隨時隨地的參與到行政管理的監督當中,這對于進一步提高當代農民的責任感和主人公意識是非常有幫助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農民群體的地位相對較低,農民身份的自卑感也長期存在,實現行政管理的一體化,尤其是通過新媒體的多種方式把農民轉變成行政管理的監督主體,可以更好的去引導農民參與到國家的建設和監督當中,從而使農民群體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存在感和幸福感,真正成為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主人翁。
(三)實現全民監督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國國家在行政管理方面提倡的是全民監督和全民參與,而且,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提出,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全民參與的基本理念。農村形成管理一體化模式的建立,能夠保證所處理和辦理的業務真正的面向大眾,尤其是當自媒體時代來臨之后,每個人都能夠對一些管理不當、處理不公的事情進行監督、檢舉,所以,保證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推進速度,能夠使農民群體更好的參與到全民監督中來,可以更好的通過農民的視角來審視管理的相關細節,保證管理一體化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二、新媒體時代下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劣勢所在
自媒體網絡平臺的普及和使用,給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但在實際的普及過程中,因為農民群體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劣勢,容易導致整個體系普及難度相對較大。
(一)普及難度大
目前,新媒體時代下自媒體等工具的普及和使用率雖然非常高,但使用群體更多的是中年、青年群體為主,老年群體的使用率仍然比較低,這對于借助自媒體終端來完成農村行政管理的難度就進一步的加大。很多行政管理的業務雖然能夠借助自媒體平臺進行區域一體化管理的推進,但很難普及到所有的人,這就導致了有些業務不得不沿用老辦法,工作效率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二)管理理念不夠統一
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發展,需要執行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建立起統一的管理理念,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于利益的訴求并不一致,這就會直接導致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在實施過程中的相關理念不夠統一,容易加劇相關主體之間的矛盾。
三、新媒體時代下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實現的基本理念
借助新媒體平臺,推進農村行政管理的一體化,需要正視農村區域協同發展的基本理念,要將一體化的基本要求和內涵深入到行政管理的相應事物當中,保證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發展的進一步完善。
(一)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在農村區域借助自媒體平臺來實現農村行政管理的一體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所以,如何保證管理者能夠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在一個穩定、有序的平臺之下來完成,則是成功的關鍵。首先,要制定出幾個小目標,保證小目標之間的銜接性,從而使得整個一體化模式的建立能夠真正的做到循序漸進和逐步的深入,使整個行政管理在大區域內得到認可和共識,最后慢慢的引導全民參與到行政管理事業當中。
(二)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
應該成立縣鄉一級的宣傳部門,加大對公共事業一體化管理的宣傳,要對一些農民關心和敏感的話題進行細心和反復的宣傳和解釋,保證農民能夠接受一體化的相應理念和模式。另外,要成立相關的入戶宣傳和指導小組,建立宣傳單頁,幫助農民去學習相關的工作細則,提高農民真正的通過自媒體平臺去辦理相關事物的能力,保證行政管理一體化的貫徹和實施。
(三)精簡機構、合理壓縮辦事程序
在自媒體平臺下所建立的行政管理基本模式,應該盡最大程度的去精簡相應的辦事機構,要合理的去壓縮辦事程序,尤其是要將那些不合理的辦事流程進行刪減。另外,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引導農民群體進行事務的辦理,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要進行解釋和說明,保證整個行政管理下的相應事物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并完成。
四、新媒體時代下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實現的主要措施
目前, 農村行政管理體制中的城鄉規劃不合理, 管理區域偏小, 行政效率較低等問題尤為突出,縣鄉政府職能轉變滯后, 責權不統一,運轉不協調,縣鄉政府財力與事權不匹配,財政供養人口膨脹, 財政普遍困難。
在媒介快速融合和深層次變革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下,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基本模式也將實現全方位的革新和變革,在這個過程中,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發展必須要依托自媒體時代下的硬件設施和資源,以全域理念為引導,實現行政管理在現代化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全覆蓋。
(一)革新管理手段和內容
以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相互融合發展的運營體系和創新理念為引導,是推動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建立和發展的首要因素和重要手段。
在這個過程中,要利用相關的網絡技術人才,實現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整個體系由簡單化向立體化的轉向,要將多媒體技術朝向多樣化的方向完善和應用,搭建起網絡平臺建設和手機自媒體信息傳遞的齊頭并進式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要更多的利用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手段和形式,實現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模式,真正的形成網絡、手機相互貫通與融合的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二)加大受眾載體、拓寬受眾空間
自媒體時代下,微信、微博等“手掌媒體”全面普及,拓寬了農村行政管理協同發展的相應空間。在推進行政管理一體化的過程中,首先,突出自媒體公眾平臺。立足微信和微博公眾平臺,形成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管理和監督的雙向渠道。另外,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受眾群體的特點,選擇更加恰當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真正的實現一體化管理在農民群體中的覆蓋最大化。
(三)優化各級資源、形成“縣-鄉-鎮”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的整合需要依托各級部門相應資源,形成“縣-鄉-鎮”三級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首先,通過核心區域內對一體化管理模式的主導力量,推動整個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同部門要及時的對相應的信息進行及時的反饋,力求能夠以更加快速和全面的手段來更好的去提高管理的效率。
第二,實現不同區域、不同部門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線狀發展模式,要將各部門之間的相關業務進行串聯,保證相關度高的一些管理事物能夠在同一個平臺下完成。
第三,以各個不同方面的事物為輔線,建立多層的串珠型的一體化網絡,保證所有的熱點問題都能夠在一體化平臺下得以完成。
五、結語
從長遠來看, 減少行政層次、提高行政效率、實現行政管理層級扁平化, 既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也是我國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趨勢和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 農村行政管理一體化理念的提出,是順應當前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生活理念和習慣發生的巨大改變,在當前時代下,通過自媒體手段來減少行政管理的繁瑣流程,將農村行政管理真正的放在統一的、穩定的體系之下來完成,對于更好的推進現代化農村的建設,提高農村的現代化進程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農村基層干部讀本[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1999.
[2]張新光.論中國鄉鎮改革25年[J].中國行政管理,2005,(10):16-19.
[3]張占斌.強縣擴權與省直管縣:析中國政府層級改革兩思路[N].學習時報,2005-08-04(01).
[4]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年)[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5.
[5]許峰.取消地級市入視野“省直管縣”將有試點[N].南方周末,2005-09-15(04).
[6]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20年[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王雅林.農村基層的權力結構及其運行機制[J].中國社會科學,1998,(05):37~51.
[8]張新光.論我國鄉鎮的建制規模、職能定位與機構設置[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09):272-275.
[9]李衛玲.鄉鎮體制改革不能“一刀切”[N].國際金融報,2005-10-22(2).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