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劉春玲 王毅 劉玉瀟
【摘要】目的: 探討規范性護理指導對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產婦身心狀態的影響效果觀察。方法:5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產婦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對照組(25例)進行常規護理, 干預組(26例)在對照組的護理常規基礎上給予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干預, 同時并對兩組孕產婦焦慮程度進行評估。結果:干預組HAMA評分 (1.36±0.72) 分、抑郁評分 (1.08±0.15) 分、護理滿意評分 (96.18±5.22) 分均優于對照組的 (4.52±0.33)、(2.63±0.49)、(76.94±3.81) 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對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產婦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產后的焦慮、抑郁情緒, 對提高孕產婦自我保護能力以及阻斷HBV母嬰垂直傳播起到積極作用, 對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母嬰阻斷;聯合免疫; 規范性指導
【中圖分類號】R512.6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58-02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的比例在50%左右[1] 。產婦飽受身心雙重壓力,產前的抗病毒治療,產后對新生兒進行乙肝疫苗接種與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聯合免疫,母嬰傳播率可下降至5%~10%。但是,仍有大約8%~30%高病毒載量母親的嬰兒發生免疫失敗[2,3]。本課題擬圍產期規范化護理干預,探討其臨床作用,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所有病例均為2015年7月~2016年10月在石家莊市第五醫院住院分娩的51例孕婦及其所生的51例嬰兒。入組標準:①孕婦平均年齡(26.0±4.12)歲,其中HBeAg陽性26例,HBeAg陰性25例;②HBsAg陽性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年時間;③孕期從未應用過抗HBV治療或免疫調節劑;④孕期無發生先兆流產及重癥肝損傷。嬰兒入選標準:①出生時無先天畸形;②遵照免疫阻斷策略完成了主被動計劃免疫方案。
兩組患者年齡、學歷、工作、家庭收入等基礎臨床資料等經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免疫阻斷 所有孕產婦病毒定量、肝功均為正常,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測,其余常規進行產前檢查。新生兒出生后即刻(6h內)及第 30天分別臀大肌注射HBIG 200 IU,同時分別于出生24 h內、生后1個月及生后6個月注射3次20μg的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大連高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1.2.2護理干預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如下護理干預。
1.2.2.1產前護理①心理護理建立良好護患之間的關系;取得家屬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對產婦做好心理疏導,鼓勵產婦表達內心的感受。每天溝通時間控制在15-30min以內,針對產婦所關心問題進行交流。
②飲食護理少量多餐為主,多食用一些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多飲果汁和高能量的飲料,如:巧克力、脈動飲料等。
③消毒隔離孕產婦入院后,病室環境要整潔,每天紫外線消毒30分鐘,每日500毫克含氯消毒劑擦拭床旁小桌,如疑似被血液或體液污染應以2000毫克每升含氯消毒劑擦拭,床單位保持清潔、干燥。
1.2.2.2產時護理及時清除羊水,減少陰道檢查次數,避免加重感染。胎兒娩出后及時用無菌巾清除身上的羊水和血跡,減免胎兒皮膚因時間過長的接觸母親的體液和血跡,增加感染機會。每次同病室中的病人生產完畢,物品表面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空氣凈化機24小時開啟,不同病種產婦產房要分開接生。
1.2.2.3產后護理生產后幫助產婦清理身上的污漬,推入恢復室心電監護兩個小時,每半小時按摩子宮一次,觀察陰道的出血量。
1.2.2.4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分娩后首要任務是清理呼吸道,及時擦凈身上的血跡,抽取股靜脈血送檢,注意保暖。6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24內注射免疫球蛋白。
1.3觀察指標
1.3.1療效指標: 所有孕婦在分娩前測定乙型肝炎病毒檢驗指標,判斷HBV-DNA轉陰率。
1.3.2采用臨床HAMA焦慮表進行評估,評估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 HAMA評分標準:0 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癥狀、2分為中度癥狀、3分為重度癥狀、4分為極重度癥狀。抑郁評分同上。護理滿意以調查問卷形式,百分制。
1.4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 t 檢驗 。檢測水準 α= 0.05。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比較,干預組HAMA 評分、抑郁評分、護理滿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3討論
我國乙肝患者數量巨大,加上認識不足,其中產婦心理負擔最明顯,易出現產后焦慮、抑郁情緒, 并誘發產婦生理、神經內分泌指標的異常, 影響產后恢復[4],產婦的心理健康已成為圍生保健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本次實驗通過實施規范化健康干預,密切了醫患關系,增進了醫患感情,提高了乙肝病毒攜帶孕產婦的住院分娩率以及乙肝病毒攜帶孕產婦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患者認知行為和遵醫方式,降低產后焦慮、抑郁。對提高孕產婦自我保護能力以及阻斷HBV母嬰傳播有積極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還能起到穩定家庭、穩定社會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Gambarin-Gelwan M.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J].Clin Liver Dis.2007, 11(4):945-963.
[2]Wiseman E, Fraser MA, Holden S, et al.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 Australian experience[J]. Med J Aust, 2009,190(9):489-492.
[3]Zou H, Chen Y, Duan Z, et al. Virolog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ilure to Passive-Active Immunoprophylaxis in Infants Born to HBsAg-Positive Mothers[J]. J Viral Hepatitis, 2012, 19(2): e18-25.
[4]Wigert H,JohanssonR,Berg M,et al.MothersS experiences of having their newborn child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Sciences,2006,2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