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秀偉
摘 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發展,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音樂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也是深入貫徹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徑,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對其自身智力開發、心理健康、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提供保障。在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為主的素質教育當中學生的音樂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诖耍疚尼槍σ魳方逃c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幾點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培養方法和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1 — 0153 — 03
音樂教育是對學生在心靈方面的塑造,是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培養,是對學生在個性化方面的發展,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在優美的音樂當中飽含著高尚的情操,音樂藝術本身具有聲情并茂的特點,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升華、凈化以及激勵的作用。同時,音樂教育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大腦平衡發展,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讓學生能夠感到情緒振奮,讓學生感到精神愉快。因此,在實際的音樂教育當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學生所具有的主體作用,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一、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音樂,是一種精神產物,它起源于非常久遠以前的人類社會,開始只是簡單的聲音的高低強弱,甚至利用木棍石器敲擊產生音樂的雛形,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慢慢的發展成為有一定的節奏曲調等等,后來用動物毛、皮又發明出制造出鼓及弦樂等樂器。發展到今天,音樂的概念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聲音變化和簡單的敲擊聲了,音樂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生存和發展,正因為其自有的超凡魅力,使得音樂具有超強的生命力。
音樂的魅力的存在于社會各個階層,是人類共能的“語言”。音樂是神奇的,可以使人感動,可以使人悲傷,可以使人沉靜,可以使人興奮,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使人癡狂。音樂的魅力是任何一種東西無法比擬,無可替代的。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它對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智力,并注意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從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相關評價標準等都比以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不管怎么改革,音樂的魅力都是吸引學生的最大源動力,要讓學生在課堂真正體會音樂的魅力是音樂教學重要使命。
教師作為一種高尚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承擔著傳授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品質,答疑解惑,指引人們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發展人類文明的重任。教育事業神圣而嚴肅,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備高尚的情操,淵博的知識,認真負責的態度,絕不能敷衍了事,虛假馬虎,那不僅僅是誤人子弟的問題,那是道德敗壞,毀人一生的嚴重問題。這樣,就要求教師自身不僅僅要具備通達的學識,淵博的知識,特別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重要的是育人。
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情感的體驗就是審美的過程。音樂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音樂當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真善美,建立自己的審美觀,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自身的審美情感。
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智慧。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將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思維動力,充分激發學生在智慧方面的創造力。
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優美的音樂能夠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深刻感受音樂當中所包含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感,多聽優美的音樂能夠讓學生產生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當中體會生活的美好,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會受到美好情感的影響,自然而然的就會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
二、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與途徑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
作為音樂教育者,都清楚的意識到音樂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音樂與人類文明以及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一種學習或練習的過程,而是一種素養的學習,一種修養的鍛煉。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情,就要認真的剖析和研究學生的年齡階段、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征。探索使學生能愉快積極主動接受的,符合學生心智的靈活的教學形式或方法,通過對學生不斷的鼓勵才會使學生產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音樂教育當中想要培養學生能夠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并且也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環節,這過程中不僅包括學生對基礎音樂等相關知識的學習,還有在音樂技能等方面的學習,比如樂器演奏、發聲練習以及歌唱技巧等等,以及對相關音樂的發展歷史等方面的學習。如果學習音樂而不懂音樂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歷史,這樣就不算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想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就應該讓學生能夠懂得如何去欣賞和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情感,感受音樂的表達,充分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知道音樂發展的歷史,在音樂的欣賞過程當中能夠與音樂本身達成一種共鳴。在當前的音樂教育當中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思想,比如讓學生學習鋼琴,學習小提琴等,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拿到考級證書,這種思想和做法都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和做法〔1〕。
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還包含了很多的音樂知識,因此,相應的音樂教學形式和方法也是形式多樣的,主要包括認知教學、聽覺教學以及視覺教學等,這些教學的共同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音樂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小學音樂教學是一種虛與實相結合的教育形式,能夠讓小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深刻感受到音樂本身所具有的較強魅力,尋找一些具有鑒賞性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欣賞和評論。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中《春天來了》一單元時,可以找一些關于春天的歌曲,曲調應該活潑動聽,讓學生通過聆聽音樂感受春天的氣息,增強對春天的向往,間接地讓小學生能夠感受現在生活的美好,進而有助于小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保護大自然,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
(二)重視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教育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是人對客觀實物所持的態度,它反映著客觀實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被人們稱為音樂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在人們的情感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就是要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培養和促進學生的情感來深刻地理解和表現所學習和演唱音樂作品。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小學音樂教學,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越來越凸顯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應發揮出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質有機協調,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積累和提升,使音樂真正成為學生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而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音樂教學的內容,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形式。這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魅力的有效途徑。音樂教師應當按照教學大綱的教學標準和要求,選擇學生們喜歡的,易于接受的作品,首先以欣賞的形式,讓學生接受這首歌,喜歡這首歌。其次教師要采用靈活的式樣的方式,使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和形式,開展音樂教學,特別應適當考慮時代特色,流行元素等,如使用班級的多媒體,首先以電影片段或是短片的形式介紹作品的背景故事,或者以另一種較為新潮的、青春期中學生最易積極主動接受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作為切入點,逐步帶領學生進行課堂的正式內容,或者采用欣賞音樂的同時配上風景優美、同音樂內容主題相一致的畫面吸引學生等等。甚至可以做游戲、適當運動等方式引入音樂教學等,只要能讓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或形式都可以在音樂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嘗試。只有采取和符合學生特點,適合學生感知和接受的教學模式,才會讓學生喜歡音樂,體會到并享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其欣賞音樂的能力與素質。
在對學生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在音樂情感方面的教育。情感是人類不同于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征,人與動物相比擁有非常細膩的情感,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會對自己所面對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緒和情感。很多音樂家用其自身與常人所沒有的音樂才華以及細膩的內心,通過不一樣的旋律和音符將人類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全部表達出來,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音樂。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無形之中就接受了相應的情感教育,這些對于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2〕。
首先,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音樂是人類的第二類語言,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音樂能開啟學生的心扉,美的音樂不但能愉悅身心,而且能使心靈得到凈化。因此,怎樣借助于音樂的教育、審美、娛樂三個功能,來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發展認識世界的能力,推動他們講禮貌,使其行為變得高尚,切實提高其音樂素養,這都有益于實惠風氣的凈化,有益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其次,藝術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這一點,使學生在藝術學習中,在情感上產生興趣、產生共鳴,使感知、感受、感動三者統一,因為“情感教育的最大力利器,就是藝術”。
(三)增強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面的提高
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會音樂的魅力。使用能有效培養青少年美感的作品,才能夠直接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中了解美、感知美,通過良好的作品使學生充分得以音樂之美的熏陶。注重教師觀念的轉變。我們的美育教育僅僅有正確適當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是遠遠不夠的,不僅要體現在教材上,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上。要求教師象樹立敬業精神一樣樹立美育思想觀念意識。轉變以往對音樂教學的狹隘的理解。教師是學生靈魂的構造者,對學生感同身受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思想根源上,讓教師真正理解美育教育,才能在教學中真正的把美帶給學生,帶領學生感知美。只有教師知道了什么是音樂之美,才有可能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音樂之美。
而且想要培養學生能夠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更應該增強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面的提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加強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教育,這過程中應該包括音樂歷史教育、音樂技能教育、音樂基礎教育以及音樂名人教育等。加強對學生在音樂歷史和音樂名人方面的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音樂發展的歷史,深入研究音樂的發展規律等,有效的提升學生對音樂藝術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對音樂技能的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在動手和動腦方面的能力,能夠在音樂技能的學習和練習當中有效的提升自身在音樂實際表現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生的音樂基礎教育是想讓學生能夠學好音樂的基礎知識,為學習其他音樂知識奠定基礎,提供保障。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教育,充分激發學生具備主動、積極克服困難的膽量和勇氣,并且能夠在以后的學習和創作當中能夠更加刻苦努力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個人品質〔3〕。
結語: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啟發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诖耍瑧摷訌妼W生的音樂教育,這不僅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學生自身良好發展的重要需求。因此,在實際的音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重視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增強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面的提高,培養學生能夠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 考 文 獻〕
〔1〕任會平.注重教師素質培養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也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1):122-124.
〔2〕盧曉華.師范生藝術綜合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在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J〕.藝術教育,2016,(02):46-47.
〔3〕徐春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教育素質培養之課程研究——教育學科課程體系與內容的優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2):92-94.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