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英
【摘要】基于廣西大面積的甘蔗種植地,從而使制糖業是廣西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A公司是廣西省內大型制糖公司,不僅面臨著制糖業近年來的困境,公司在成本管理也存在著成本核算不精確、成本控制標準單一等問題。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就得從企業內部開始提高競爭優勢,把在制糖業中處于重要環節的成本管理提升。本文將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相結合,基于兩種方法不同的優點,對A公司提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使得企業在成本管理得到優化。
【關鍵詞】標準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 成本管理
一、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介紹
(一)標準成本法
標準成本法是預先制定的標準成本與實際產生的成本進行比較的成本計算方法,從而分析成本差異。它還是一個成本控制系統,可以加強成本控制并評估經濟績效,其核心是以標準成本記錄和反映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和結果,實現成本控制。
(二)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方法,它以作業為分配動因對產品進行成本分配,作業的劃分從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到銷售全過程,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
二、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相結合的優點
(一)有利于生產費用的分配
標準成本法在產品的生產前制定成本標準,通過與真實發生的成本進行對比后發現成本差異繼而針對差異進行成本管理的改進以實現成本控制。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往對生產費用只用單獨一種指標作為參考已不滿足現代的要求,不能客觀的反應成本構成,不能為企業經營管理者傳遞正確信息。通過作業成本法中的作業動因對制造費用進行分配,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精準性。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結合,可以運用兩種方法的優點,對成本的研究加入了成本動因,制定新的標準成本,可以讓企業管理者獲得準確的信息并對成本差異進行處理,找出差異大的生產環節進行針對性的治理以減少生產成本,企業的成本優勢得到提高可以增強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有利于克服成本控制上的缺點
標準成本法的優點是對生產流程的每一項都進行成本控制,不過只會產生對其將標準和實際進行對比以完成考核評價的效果;作業成本法對生產的每個階段和方面進行成本控制和調節,包括了生產活動、產品規模、生產前的籌備工作等,在生產過程中劃分成本應當歸集的對象,然后按作業動因來核算產品成本,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以確保信息的可用性。標準成本法彌補了作業成本法沒有對成本差異進行分析的缺點,對成本的差異進行了計算和研究。以標準成本法對企業成本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制定的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以作業成本法依據作業動因對制造費用進行分配,可以得出相對準確的成本歸集,兩種方法實現有效的結合。
(三)優化成本管理
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結合,可以解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成本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以實現成本的降低,制糖業中成本控制是產品競爭力的主要優勢,也是提高制糖業經濟效益的基礎;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結合,可以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流程實現程序化管理,落實經濟效益目標,分解不同層次的成本指標并將其落實到各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明確問題所在之后實現分工解決問題,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結合,改變了公司成本管理的重點,從業務成果轉向了業務流程,為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標準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相結合的A糖業公司成本管理實例研究
(一)A公司企業概況
A公司主要從事糖的生產經營,是一家多元化發展的企業,企業的甘蔗來源主要為廣西優質的甘蔗產區,并擁有大面積的甘蔗種植基地,年產糖達三十萬噸,是廣西十大糖業公司之一。
(二)A公司現有成本控制方法
A公司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控制過程為:事前定標準一事中控制一事后對比差異。其特點為:第一,橫向對比。將當前期間產生的實際成本與生產前做的預算進行對比,若發現差異較大,則對差異較大部分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原因以進行解決。第二,縱向對比。企業把今年生產所產生的成本與去年進行對比,對對比形成的差異進行分析原因,分析增加或者減少的原因,企業進行及時的糾正、避免并總結經驗。
(三)A公司現有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生產過程缺乏價值分析。A公司采用的是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依靠節約來縮減成本,因為節約辦法非常有限,不能長遠且有效的控制成本,可降低的成本環節很少,盲目追求降低生產成本將會直接影響生產效果和產品質量。只看重同等原材料下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而不對生產過程中的進行分析,沒有根據分析對資源進行優化,成本可降低的幅度很小,沒有實現企業生產的高效率與高效益。
其次,成本核算不精確。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成,直接成本直接分配到相應的產品中,而間接成本則根據一定的分配標準進行分配,所以選擇的分配標準決定成本分配是否準確。若分配標準能夠反應生產的情況,則間接費用分配時會更加準確,但若分配標準不合理,這將導致產品成本不明確,并且可參考的成本價值很小,這將導致企業信息的失真。
最后,成本控制標準單一。在A公司以往的成本控制中,間接成本的所占比例很小,因此產成品中的成本不會因間接分配而受到很大的影響。以成本效益原則作為假設,如果選用工時作為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的話,因傳統成本控制方法只注重產品本身的成本控制,而分配標準只有工時一種,因此,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達不到監督與激勵的作用,也不能平衡兩者之間的矛盾。如果標準過于苛刻,會讓員工失去熱情,若過于寬松就會失去它原本設定的意義,不會起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的作用。單一的分配標準最初目的是方便且快捷,因為該技術當時并不成熟并處于探索階段。在現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情況下,企業成本費用中制造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制造費用的分配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若還是以單一的分配標準不足以滿足現狀的表現越來越明顯。
四、作業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結合下的成本管理模式
隨著企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生產過程的不斷改進,間接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不斷增加,如果企業繼續使用傳統分配方法分配間接費用,則會影響企業計算成本的精確度以及影響企業成本信息的效用性,這也是A公司運用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相結合來進行成本管理優化的動因。
A公司將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相結合,制定出適合A公司的標準作業成本,通過與實際成本進行對比,找出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差異的相關原因,然后基于作業的標準成本法,標準作業成本主要就是標準作業量和標準作業價格的組合。標準作業量中的生產計劃書主要由研發部門以作業量來制定,而標準成本價格則是在產品的生產之初由公司的采購部門、財務部門通過市場調查和多方查詢等很多方式來決定。通過作業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的結合,企業形成了具有戰略性、系統化的新成本管理模式。具體思路如下:
(1)在標準成本法下,采用標準成本法對直接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進行量化,直接材料成本則根據標準價格和標準數量進行計算,根據每個小時工人工資和每千克白糖的制造工時計算出直接人工成本。
(2)在作業成本法下,根據作業對產品分解,將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作業進行分類,然后成立作業中心,對生產費用進行重新分配后計入各作業中心,以確定標準作業分配率和作業動因數量。
(3)作業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結合下,直接材料與直接人工成本用標準成本法來確定,以作業成本法計算制造費用,將其相加得出產品的標準成本,然后與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比對,最后得出成本差異后進行分析。
五、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相下的制造費用分配
A公司對于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這兩部分按以前的分配方式進行分配,但是對于制造費用則通過作業分成多個成本中心,按照數據所顯示的重要程度因素作為作業基礎標準成本來確定出單位標準作業成本。
A公司對作業的信息并進行歸納,得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類作業,然后根據他們的不同性質,組建不同的作業中心,計算出各類作業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合理分配制造費用。然后分析生產中的作業動因,通過作業成本庫和作業動因來確定各項作業的標準分配率。以作業成本法和每項作業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為產量級和批次級,適當的方法會產生適合企業成本計算的方法,產量級作業動因會隨著產量的變動而比例變動,批次級作業動因會因為產品生產批次的次數而正比例變動。
六、結論
對于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研究會隨著實際的發展不斷深入,兩種不同側重點的理論的結合會給企業帶來更實用的成本管理效果,通過企業對于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在實踐中的不斷應用,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到科學、適用的成本管理模式,為企業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提高企業整體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