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小龍
【摘要】當前,國家大力倡導培養優秀年輕干部。全國各石油企業按部署放眼未來,拋棄“論資排輩”用人方式,注重發展和培養年輕干部,特別是筆者所在的中國石化集團中原油田分公司,擔負起政治責任,建立健全機制,長遠規劃、大膽使用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年輕干部,為當下改革和未來發展,培養了新生力量和接班力量。同時,年輕干部走上管理崗位,亟需適應形勢,提升管理能力。本文圍繞此話題,從年輕干部自身談幾點想法,供年輕人探討和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年輕干部;放眼未來;適應形勢
一、培養年輕干部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培養年輕干部的重要性,倡導大力培養年輕干部。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文末,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發出深情寄語;2018年7月,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圍繞培養接班人發表重要講話。2018年8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開展“人才強企工程”,董事長戴厚良召開動員會。近年來,隸屬中國石化集團的中原油田,敢于提拔任用德才兼備的年輕人才,在油田各個領域選拔了一大批年輕干部,為油田持續優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年輕干部在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人生觀、價值觀出現模糊化傾向:一些年輕干部沒有很好繼承中國革命精神傳統,理想信念淡漠,出現“權錢至上”等低俗觀念,丟棄了艱苦奮斗作風。部分年輕干部政治素質不夠過硬:一些年輕干部平時缺乏政治理論學習,導致政治理論功底不深,政治立場不夠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保持頭腦清醒。部分年輕干部主動學習能力不強:一些年輕干部缺乏未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或計劃和目標不科學。專業水平與管理能力有機結合水平有待提升:年輕干部在管理崗位呈現業務突出、管理欠缺的現狀,呈現出領導力欠缺,經驗不足情況。推動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改善:年輕干部在處理復雜情況、協調各方關系方面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三、年輕干部提升管理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傳承紅色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1927年,秋收起義遭受挫折,毛澤東果斷決策,引兵井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星星之火,燎原了全中國。這是極強的敢創新路精神,用以發揮在石油企業,既是對革命精神的傳統,也能提升企業的活力,盤活資源,助推改革。
挑梁小道狹窄、陡峭,全長3.1公里,革命前輩當年穿草鞋挑重擔,唱紅歌,挑出了全中國。重走一次挑梁小道,深刻領悟革命者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于指導年輕干部凈化心靈、堅定信念,具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次反“圍剿”中,130名重傷員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對紅軍去向守口如瓶,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年輕一代干部心靈觸動巨大,堅定了聽從黨的指揮、服從組織安排、一心一意為祖國石油事業貢獻力量的信念。
(二)提升政治站位,打造個人過硬的政治素質
年輕干部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學深學透、學思結合、學以致用,自覺用以指導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同時,要把握方向和全局,提升洞察力,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提升政治上的行動力。
認真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服從組織領導,對于各級黨委不斷強調的政治部署,要深入學習理解,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以筆者為例,所在部門擔負著油田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對“油區綜合整治”、“掃黑除惡”、“反恐防范”等從中央到地方部署的工作任務,當作重要政治任務,作為頭等大事來落實,做好精神上傳下達,工作有力執行,服務油田治安大局。
(三)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個人業務能力水平
要加強縱向、橫向的學習融合,把業務從源頭學習,學習頂層的部署及業務背景,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筆者開展油區治理工作時,翻閱了大量文件資料,將涉油案件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演變史、中央部署史、各地政府及企業重拳治理等大背景了解清楚后,再深入學習研究相關政策法規及兄弟單位的經驗做法,由此開展“油區治理”,便能找準站位、抓住重點、尋找對策。
(四)優化合作關系,提升工作推動力度
在政治站位準確、聽從組織領導的前提下,做人要謙虛謹慎,年輕干部避免“獨斷獨決”、“爭強好勝”和盲目地意氣風發,特別是不必出現與下屬職工“爭高低”的情況,要尊重同事,尊重下級,充分考慮職工意見建議和個人感受,對于好的建議要認真采納,對于尚不成熟的建議不予以采納的同時要耐心說明緣由。
華為手機能做大做強,離不開公司市場部與研發部必須輪崗這一制度。年輕干部要善于從職工角度出發,理性換位思考問題,既能讀懂職工除工作之外的家庭、興趣等人文社會特性,又能在工作上站在職工立場通盤考慮問題,作出高明判斷。
要采取博弈思維組織開展工作,始終將“雙贏思維”擺在干部與職工之間,安排布置任務避免自我決策,善于組織團隊討論,多聽職工意見,實行互動決策,最終將隊伍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才能有力開展和深入推動工作。
年輕干部要做好黨組織與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帶著強烈的政治責任和深厚的感情,端正服務態度,以“總攬全局”的情懷思考職工群眾所想、所需,融入職工群眾工作與生活中,全身心、全方位做好服務工作,創造安心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高職工群眾滿意度,助推石油企業治安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