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樹育種學》是茶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了解茶樹品種的選育過程,掌握茶樹的育種方法。本文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茶樹育種學》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介紹。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將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茶樹育種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茶樹育種學 任務驅動 教學目標 設計任務
【基金項目】浙江農林大學2018年10月課堂教學改革項目“任務驅動法在茶樹育種學課程中的應用”(項目編號:KGBA1800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16-02
《茶樹育種學》是浙江農林大學園藝學科茶學方向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基礎課。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將掌握茶樹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方法;了解我國茶樹品種的來源及特征;掌握茶樹的育種途徑和方法;了解生物技術育種、分子育種等新技術在茶樹育種中的應用;對茶樹品種的登記制度、良種繁育推廣等有較深入的了解 [1]。
目前我校茶學方向的《茶樹育種學》課程開設在第五學期。前期,該專業的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茶葉生物化學》和《茶樹栽培學》等專業課程,對茶的生化成分、茶樹的栽培方法已經有所了解,這為不同茶樹品種的生化特征分析和栽培管理要點打下了基礎。因茶樹育種學課程原理復雜,內容繁多,涉及很多分子生物學的內容,學生理解掌握比較困難。因此在茶樹育種學課堂中,如何做到把復雜的內容簡易化,把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把高深的內容形象化,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程的精髓,對主講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在《茶樹育種學》課程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教學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查閱資料和書籍,掌握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2]。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又符合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了解和回憶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根據教學目標設計育種任務、任務執行和任務反饋三部分部分[3]。
2.1明確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茶樹的育種過程分為育種目標的確定、親本的選擇、育種方法的確定和選育流程的確定四大基本操作單元,逐一展開茶樹育種學原理的學習和應用。其中,親本的選擇和育種方法的確定是整個《茶樹育種學》的基礎和重點。通過向學生布置特定育種目標的育種設計任務,將《茶樹育種學》課程的大部分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起來,使得學生在完成本任務的過程中,能夠較全面和深入理解茶樹育種學原理,了解茶樹育種的設計思路和后期篩選的策略,掌握茶樹育種的方法。
2.2設計任務
選取特定的茶樹栽培地區,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該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和大眾的飲茶習慣,然后設計茶樹品種選育任務書。要求每組3~4位同學,在對茶樹品種和種質資源了解的情況下,根據目標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和大眾飲茶習慣,進行茶樹品種選育。根據之前的授課經驗,如果直接將該任務布置給學生,完成情況并不好,也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我們將該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包括親本或種質資源的選擇、栽培條件的調查、目標茶類等前期的調查了解,最后確定育種方法。每個小組均要給出每個小任務詳細的調查結果和方案。通過完成每個小任務,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2.3任務執行
首先,每個小組的同學需要對現有的茶樹種質資源進行調查了解,從中選出擬進行選育的原始材料,在下次上課時以作業的形式交給教師評閱。然后,按照教學計劃,在講授完選擇育種和有性雜交育種的方法后,要求學生完成實驗步驟設計。教學內容分為:①育種原始材料的確定,課后作為:了解各種種質資源的特點,國家級和省級茶樹良種的特性,根據育種目標確定選育的原始材料。成績評定占15%;②育種方法的確定,課后作業:根據育種的目標和育種的原始材料,確定育種的方法。成績評定占25%;③選育過程的要點,課后作業:擬定提高育種成功率的注意事項,成績評定占15%;④上次作業兩周后,課后作業:育種的優化方案,成績評定占25%;⑤最后一次課,課后作業:PPT展示,討論,成績評定占20%。學生查閱書籍和文獻資料,完成各個小任務,經過教師評閱后,在課堂上就作業中的問題和關鍵知識進行講解,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2.4任務反饋
學生按具體要求完成每一項任務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定,發現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后,再次進行講解、分析和討論。教師綜合出勤、課堂參與程度、作業、PPT展示等因素給出成績。依據《茶樹育種學》教學大綱,該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50%。以考核為杠桿,促進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
2.5歸納總結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授課知識分解到任務中,但是不可避免的,這些知識在一些學生的頭腦中依然是零散的知識點。因此,在學生任務完成后,教師有必要對茶樹資源的信息、栽培地的環境條件、當地人群的消費習慣、育種方法的選擇等各個小任務完成過程的設計思路,前因后果及注意事項進行詳細梳理,督促學生對整個育種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育種的知識體系。
3.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中的注意事項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布置任務的知識點要可以貫穿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對完整的課程理論知識。(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目標要明確清楚,任務難度要適中,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3)大的任務按照知識結構分解為許多個小任務,以作業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分階段完成。完成任務后,教師進行成績評定。(4)在學生完成每個小任務后,在課堂上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完善,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能力。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完成任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升《茶樹育種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4.結語
生物技術帶動茶樹育種學技術飛速發展,教師必須緊跟茶樹育種學學科發展方向,同時也結合最新研究進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茶樹育種學》的教學過程中,嘗試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經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系統掌握《茶樹育種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原理。
參考文獻:
[1]江昌俊.茶樹育種學(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2.
[2]和學玲,程國忠.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探討和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0,848-50.
[3]徐肇杰. 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 2008,11:36-37.
作者簡介:
李春芳(1982年-),女,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茶樹育種學、茶樹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