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惠良
【摘要】反思性教學是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教師若能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那么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都會有突飛猛進的改變,作者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作了一定的嘗試,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中學數學 反思性教學 實踐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21-0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確實收到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進行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動起來了,但活躍的課堂氣氛外表下似乎還缺少些什么?學習者對自身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捫心自問了嗎?教學者對課堂教學模式反思了嗎?可能很少有教師靜下心來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培養自己的反思習慣,即教學之余能考察自己活動的經歷,重構自己的理解,激活個人的潛能,這樣就能令人心曠神怡,從而道出了曾經的“朦朧”,可能產生超越已有的信息外的信息,因而筆者在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過程中,對進行反思性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嘗試。
二、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反思性數學教學強調兩個“學會”,學會學習是數學教學追求的目的之一,學會教學要求教師把數學教學過程作為“學會教學”的過程。反思性教學既要求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又要求教師“學會教學”。因此“反思性教學”在《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以教師和學生的“思”為核心,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教師通過反思來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反思來調整學習,并強調“思”與“練”的結合,通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
三、反思性教學的實踐
反思性教學實踐既是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也是教師教學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更是經驗經驗豐富的教師向成功學者邁進的過程。根據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教學步驟,進行如下三個方面的實踐:
(一)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是實踐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茖W制定目標: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標準。根據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和連續性的特點,將形成的目標群按一定的層次進行有序化處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優化教學設計。例如:浙教版七年級(上)教科書中:“某一天,從早上6:00開始,實驗室的溫度控制在每時降低2℃,到12:00實驗室內的溫度降為0℃,問上午9:00該實驗室的溫度為多少攝氏度?”
如果記溫度上升為正,12:00的時間為零,12:00以后的時間為正,那么每時溫度降低2℃可記作-2℃/時,12:00以前的時間,如:9:00記為-3時,這個時刻的實驗室溫度用乘法可以表示為(-2)×(-3)。再根據實際問題可得9:00溫度為6℃,所以(-2)×(-3)=6,于是得到兩個負數相乘為正數,對于這個例子,在新授課時采用,由于剛跨入初中的學生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故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思維節奏滯后難以理解,超越了“最近發展區?!币虼藦木唧w運算的角度看,乘法法則的運用難度較低,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教師稍加點撥便能掌握。當學生掌握了運算法則的運用后,來一個生活實例對法則的驗證,或教師提供實例,由學生建模。這樣做不僅使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后繼學習必須達到的知識目標,同時也得到探究方法和建模的方法,又使優秀的學生有更多的發展和提高。
(二)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實踐中的反思,有些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有些突發事件的產生,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有時數學教師精心設計了教案但等到真正上課時,課堂發生的情形可能與你設計的大相徑庭,出現教師意料之外的情形,若老師沒有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走,強行打斷,說出自己的思路,會阻礙學生思維發散,心中存有疑問,必定影響接下來的聽課,時間久了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便降低,或學生上課能聽懂,但自己不會獨立思考,沒有主見,更談不上創新,從而失去個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不正確的思路教師不應回避打斷,應該大膽鼓勵學生繼續下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其在探索過程學中學會思考與改正,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使自己設計的教案更適合學生的現狀。
1.反思例題教學:
“例題無數道,做后全忘光”。因此如何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解題后的反思顯得尤為重要。 尋找方法的規律,善于及時的小結,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幫助的。
例1:(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80°;求底角。
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角為100°, 求另外兩個角。(這是考查分類討論能力,但其中一種情況不成立)
變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角為80°,求另外兩個角。(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角的度數為x,求另外兩個角。(顯然要求對已知角進行討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既要對∠A進行分類討論,同時還要對∠B進行討論,幾何中多種情況的問題建議畫草圖)
這樣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解題思路,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反思學生易錯處:
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大腦還不夠成熟。因此認知、思維、體驗與成人還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此階段的學生在表達方式上難免有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做到“先學后教”有時候能讓他們先體驗,后反思,找到錯誤的癥結,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學生得到效果甚佳。
例2:已知實數a、b、c均不為0且,則一次函數y=kx+k2的圖像一定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