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學峰 徐曉霞
【摘要】輔導員作為高校資助政策的宣傳者、資助落實的實施者、資助公平的評判者、資助對象的教育者,在高校資助工作開展和貧困生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據高校資助工作的現狀分析,著力探討高校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提升育人效果的途徑,以適應新時代資助工作新要求。
【關鍵詞】高校 資助 育人 貧困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96-01
一、高校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資助政策的宣傳者
資助工作的具體宣傳、解釋決定著資助工作的實施效果。開展資助工作首先需要學生充分了解黨和政府以及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這就要求輔導員要充分了解各項資助政策的具體內容,并對其有深入理解,方能夠在政策宣傳時做到恰到好處,將國家宏觀性的政策與學生個體化的需求相統一,全方位、立體式、多元化的宣傳政策,讓需要得到資助的同學充分了解政策,是做好資助育人工作的第一步。
2.資助落實的實施者
輔導員是資助分工的最后一環,在具體實施、制定操作辦法、責任落實等多方面又有著重要作用。貧困生認定、國家助學金發放、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崗位的推薦等多項資助工作均需要輔導員落實開展。
3.資助公平的評判者
輔導員作為資助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在落實各項資助金發放的基礎上,應該做到“精準資助”,即受到資助的同學真的是需要得到資助的同學,資助的公平性、需要性直接影響著資助的效果。
4.資助對象的教育者
資助工作表面的價值在于經濟助學,讓貧困學生在經濟上、物質上得到適當補助,以助其順利完成學業,但潛在的價值在于育人,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一定注意滿足學生經濟、物質的同時,還需要兼顧學生的社會、心理需求,在學生受資助的情 況下又不失自尊,并通過資助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向善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輔導員通過資助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狀。
1.高?,F行資助體系
全國各大高校的資助體系不盡相同,但是基本的國家資助政策相仿。大致分為本??粕逃A段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校內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的混合資助體系。研究生教育階段有:國家獎助學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崗位津貼、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多種方式并舉。
2.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是家庭經濟的貧困狀態難以精準認定,大部分高校采取認定生源地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為基本佐證,無法保障《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中的內容的真實性,對于貧困生認定缺乏理性的、指標性的資格認定,以至于對于貧困生的認定等級出現偏差。其次,物質資助冷漠,公開化的資助模式或者資助后需要進行義務勞動讓許多貧困生及家庭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以至于抵觸申請貧困生或者抵觸受資助。再次,受助學生缺乏感恩意識,一些學生思想中存在,我貧困,我就應該拿錢的想法,覺得受資助理所當然,不懂感恩,也不懂回報社會。最后,受助學生能力提升薄弱,現今社會,貧困生由于貧困,難以借助教育資源充實自己的綜合能力,導致貧困生能力不足,使其在社會競爭中再一次處于弱勢,扶貧在于扶志,高校對于貧困生的潛在素質的提升關注度較小,亟待改善。
三、高校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提升育人效果的途徑探討。
1.注重貧困生家訪,充分了解學生情況,達到精準資助
貧困生資助,最重要的就是物質資助,確保貧困生應助盡助,避免漏助未助、多助少助等現象的發生,關鍵在于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貧困生家訪是最好的途徑之一。輔導員在進行家訪的同時不僅僅能夠了解學生的真實家庭情況,還能夠深入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達到扶貧扶志雙贏的工作格局。
2.建立貧困生為主體受眾的能力提升教育,促進貧困生全面發展
貧困生往往由于各方面資源得不到保障,使其全面綜合素質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以至于貧困生總覺得低人一頭,自尊心受挫。為實現育人成才的培養目標,高校需要全面拓展貧困生能力發展。輔導員在學業、社會實踐、就業能力、文藝美育能力等多方面均可以為貧困生提供很好的條件。
3.關注貧困生的內在心理活動,構建貧困生的精神支柱 為了提高資助育人工作的溫度,提升可持續度,輔導員應著力提升貧困生的幸福感。多開發匿名資助或者暖心資助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到學校的關心是有溫度的,多開展感恩教育,拓展勤工助學崗位,并以助學貸款為主體開展資助工作,讓貧困生感到不是空手拿錢,而是通過勞動所得,以達到扶貧、扶志的目的。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以及國家精準扶貧的穩固開展,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的規模越來越大,形式日益豐富,給輔導員的工作也帶來新的挑戰,輔導員應適應好新的工作要求和角色定位,切實做好資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