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微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就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而言,卻是枯燥乏味與平淡無奇充斥著語文課堂,這不僅導致學生無法對初中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且語文學習的意義也將因此而失去。對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致力于趣味性課堂的合理構建,如此方能切實保障理想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趣味教學;動感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對初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學生觀、發展觀以及知識觀等新概念。對此,“趣味性”教學也隨之應運而生。而所謂的“趣味性教學”,顧名思義,即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基于新的教育技術及手段營造一種引人入勝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能對學習充滿興趣,繼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保證理想的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
一、設置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導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此,導語作為一堂課的起點,若教師能在導語導入環節便成功引起學生關注,則勢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與求知欲,繼而保證理想的學習成效。至于導入的方式亦有許多,諸如復習、談話、設疑以及講故事等方式均是絕佳的導語導入方式,當然,無論采取怎樣的方式,其目的均是引起學生好奇,如此方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例如,針對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教學,教師便可結合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播放由斯琴格日樂所演唱的同名歌曲《故鄉》,隨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家鄉。如此一來,學生將會被此話題所吸引,繼而爭先恐后地訴說著自己家鄉的美好。此時,教師再順勢引導:“正如歌中所唱,在每個人心中,故鄉都是美麗、充滿希望的。然而在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課中,故鄉在作者的眼里又是什么樣的呢?”隨后,教師又可結合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諸如針對文章第12自然段中所描繪的“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以及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基于課文與圖片的相互映襯,將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繼而可促使學生掌握文章重點,即在作者眼中的故鄉為何為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二、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語文本是一門源自于日常生活的學科,故生活無疑是語文教學當之無愧的第二課堂。對此,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積極將所欲教授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并讓學生以自身所學去解釋一些于實際生活中出現的現象及規律,則勢必有助于促進學生積累更多有意義的知識及經驗,進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如,當進行《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教學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展開以“我的兒時逸事”為主題的活動,在該活動過程中,學生需向其他同學講述自身生動有趣的童年生活畫面,當然,其生活經歷需體現自身“男子漢”的一面。如此一來,不僅將學生的生活經歷與課堂教學聯系到了一起,且學生于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彰顯,繼而可促使學生真正了解“男子漢”的含義,這有助于樹立學生敢于挑戰的“男子漢”氣概。
三、巧借多媒體教學設備,營造充滿趣味性的氛圍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于實際教學中的運用也變得極為普遍,且因它集圖、文、聲、視頻等于一體,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興致盎然、獲益匪淺,且能變抽象為直觀,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學習《背影》一文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文中所提及的四幅關于父親背影的圖片:“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針對以上文字,為使學生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作者因父親而產生的悲哀、感動、感傷以及思念等情感,教師便可結合多媒體課件來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如此一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將更加真實,繼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來。
四、巧用圖片增強課堂趣味性,突出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生動形象和線條簡單的圖畫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老師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靈活的將這些豐富的圖畫放入特定的場景中,以此來增強整個場景地內涵、情感和靈性。例如,在《信陵君竊符救趙》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插圖來指導學生了解關于古代車馬和左右尊嚴的文化常識。同時,在講解《雁蕩山》這篇文章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一幅雁蕩山的成因圖,并讓每組派一個代表在黑板上畫出來進行比較。這樣通過利用圖像展示,有利于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文章的語言,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鍛煉,從而逐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趣味性課堂的打造,其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的重要手段。對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應務必致力于趣味性初中語文課堂的合理構建,如此方能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學生語言應用、審美、自主學習等能力的有效發展,繼而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彩云.動感課堂,行之有道:探索初中語文教學動感課堂之路[J].新課程(中學),2011(5).
[2]夏琴.動感課堂 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5):212.
[3]曹向輝.初中語文趣味教學之我見[J].科技創新導報,2015(2):222-22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