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鼎鑄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學校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中職學校校長的我一直在思考摸索如何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如何找到適合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的良方?本文將就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德鑄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學校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在十八、十九大精神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下,率領學校全體同仁以黨建+德育特色,創建優秀傳統文化示范校為目標,以學校校訓“鑄德、強技、和諧、感恩”為基礎,以學習落實《弟子規》、以孝道文化為主線,廣泛深入地開展系列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有效地加強和改進了我校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構建和諧校園,推動學校的內涵建設。
一、詮釋校訓,以校訓的辦學理念為德育工作的理論核心
鑄德,即培養學生成為一位道德高尚,且受社會歡迎的人,這是我們辦學的出發點。“德”蘊含: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有禮節,養成良好的做人、做事、生活好習慣)、信(講誠信,勇于認識并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忠(要有責任心,對工作盡忠職守,認真負責)、悌(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友愛,相互幫助,相互謙讓)。
強技,即擁有一技之長,精于業,贏未來,這是職業教育的立身之本。即精通所學的專業技能,擁有獨立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
和諧,即力求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內鑄核心正能量,外強生存技能,內外兼修、德技雙贏、和諧統一 。一個人要善于與別人和諧相處,善于調節自己,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學會贊美與欣賞。
感恩,即心懷感恩、珍惜擁有、創造生活、回報社會,這是我們的教育的終極目標,共同的心愿。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對任何人、事、物都應該有一顆感恩恭敬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它是一種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以黨建+德育特色,創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范校為目標,全面推進德育工作
1.黨建引領德育工作開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習總書記系列講話中提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我校黨建工作也緊緊圍繞學生德育管理工作來開展,以黨建引領德育教育,在黨的十九大理論指引下全面推進德育工作。
2.因材施教,找出適合中專學生德育教育的良方
要成才,先做人,是我們辦學的出發點。德育是培養中專學生的一劑良方。根據中專學生的特點,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出適合中專學生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傳統和現代兩種手段的有機結合,確定學生兩大德育目標,一是孝道和感恩,二是自信和團隊精神。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孝道和感恩之心,以團隊綜合素質拓展為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團隊精神。
3.著力打造德育教師團隊
加強德育教師團隊建設,注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一是成立傳統道德文化組織小組。二是組織教師到南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會參與中華優秀文化知識學習。三是舉行《幸福人生講座》,并邀請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四是在踐行傳統文化中,教師率先垂范,親歷親為參加《學校踐行傳統文化常規》以及志愿者工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與榜樣來熏染學生。
三、全面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打造環境,營造氣氛
布置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校園廣播、校園宣傳欄、班級文化,凸顯傳統文化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2.開展誦讀優秀傳統經典作品活動
學生每天早讀誦讀《弟子規》、《孝經》、《大學》、《論語》等傳統經典作品;定期開展誦讀《弟子規》或其它傳統經典作品比賽活動,促使學校掀起誦讀傳統道德文化書籍熱潮。
3.課程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開設“國學”課,讓學生通過讀、背、音頻等手段使全體學生熟讀《弟子規》、四書五經等經典書籍,理解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音樂課重點教唱《跪羊圖》、《感恩》、《感恩老師》、《相親相愛一家人》等系列正能量歌曲,并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會唱,讓感恩歌曲在校園廣泛傳唱;班級定期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的主題班會。
4.日常管理滲透傳統文化元素
將踐行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出臺推行《蒙山縣中等專業學校踐行傳統文化常規》,包括上課前禮儀行鞠躬禮、學生用餐不浪費食物、餐后保持桌面整潔、內務整理、向孔老夫子行鞠躬禮,并發愿、師生互相行問候禮、就餐前誦念餐前感恩詞。
5.傳統文化融入活動
在特定的節日,比如學雷鋒日、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組織針對性的系列活動,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等,舉行相關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組織老師和學生在中秋節、除夕夜等與家人團圓過節并拍照分享幸福等活動等。
6.建立傳統文化志愿者團隊
建立由學校老師和學生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定期組織志愿者做好事、善事,如到敬老院慰問,為老人服務、參與校外校內的活動等。
7.引導學生踐行孝道
讓每個學生統計父母的生日,提醒在父母生日之際送上問候祝福;提議學生節假日在家要盡量做工和家務,分擔父母的負擔,每周日晚自修由學生寫出假期分擔父母的過程和感受。
四、全面打造師生的團隊精神
為了讓傳承與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的德育教育更加融合,我校與深圳奮達教育集團進行深度合作。引進“綜合素質拓展訓練營”項目,對學生進行團隊意識、自信心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和團隊綜合素質拓展訓練等培訓,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團隊意識。
在黨的引領下,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不懈下努力,學校得以和諧發展,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形成良好的校風;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更強,工作積極性和幸福感指數更高;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更加自信、陽光、友善,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明理懂禮,更加孝敬長輩;學習積極性、動力更足;學生的心態、服務意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