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眾所周知,初中時期是學生輟學的高發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少在校初中生都與社會上的青年保持聯系。相關心理學家指出:當下,不少社會青年都存在著心理扭曲的現象,這也是導致學校暴力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為了保證在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學校要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在教學中將情感滲透其中,來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
關鍵詞:初中;教學;情感教育;必要性;措施
初中是學生由小學到高中的重要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都日益成熟,學生在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感教育是新課改提出之后產生的一種嶄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它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情感發展方向。當下,隨著初中生心理問題的增加,學校有必要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來對學生進行德育。
一、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必要性
1.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由教學性質所決定
在初中階段,思想品德課程是學生的必修課,學校增開的道德與法治課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該必修課相當,這兩門課都是政治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增強自己的德育知識。“真正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因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學校為學生開設的眾多必修課中,道德與法治課不僅在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方面起到幫助作用,還在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眾所周知,政治理論課都是枯燥無味的,因此,教師要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情感的滲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識點,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由教學原則所決定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遵守知行合一原則,為了實現這一原則,就要在課堂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學習這門課程的動力,教師才能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作為一門思想政治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既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又能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法律是嚴肅的,在我國,每個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一個人在觸犯了法律之后,不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法律的這一特性就要求該課程的教師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借此來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情感滲透方法
1.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
教師是課堂氛圍的主導者,課堂氛圍是否良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若在授課過程中帶有一些負面情緒,當有學生在課堂上不小心犯了小錯誤時,教師就有可能把他訓斥一頓,使整個班級都處于一種低氣壓狀態,進而影響其他學生的積極發言。倘若教師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教學,就會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學生個個是察言觀色的能手,在老師情緒的感染下,學生就會放松自己的緊繃情緒,積極地參與課堂,使課堂富有生氣。
2.選取典型的講解案例
道德與法治課中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較多,倘若教師一味地講解知識,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下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授課效率都會降低,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在授課時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在講授“校園暴力”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借用現有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這樣一則視頻:A同學在餐廳吃飯的過程中,不小心把菜汁弄到了B同學的身上,A同學及時向B同學道歉,但是B同學還是找來自己的幫手對A同學實施群毆行為。這一視頻在幫助學生了解何為校園暴力的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對此視頻內容有感而發,此時,教師就可以讓部分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無形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3.在授課時使用語言的藝術
語言是實現人與人之間深入交流的媒介。相關研究證明: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使用富有感情的語言,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富有感情的語言不單單是指人說話時的音色,還指人說話時的語調、動作。教師要想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就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進入角色,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中,只有這樣才能跟隨課本中的知識來實現自己情緒的轉變,進而將情緒受到感染的學生帶入一個新的精神世界,加強對相關內容的記憶。
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幫助自己了解一些法律常識,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就更深層次來說,這門課程可能在學生今后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及時糾正學生思想上的偏差。為了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時要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調動學生的情緒,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孟頌峰.情感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3).
[2]陳雯.心理情感教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
[3]顧引新.小議情感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實踐[J].長三角(教育),2014.
[4]蒲勇.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方法[J].新課程(下),2018(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