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亮
摘 要:歷史閱讀在學生的自我成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和生活中,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稍顯不足。因此,歷史教學既要完成學生對基礎歷史知識的學習,也要完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境界。具體策略可以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兩方面出發。
關鍵詞:歷史閱讀;教學轉化;策略;興趣;能力
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人類所能涉及到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閱讀。在歷史學科領域,歷史閱讀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一線教師思考的難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
一、激發歷史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推動學生不斷學習的最重要動力便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歷史是既已發生的事實,人類無法改變,所以歷史學科的學習略顯枯燥和乏味,在許多的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學生也是如此認為。顯而易見,這種體驗會導致學生學而不精,走上死記硬背,不知思考的歧路。基于簡便易學和操作簡單的原則,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激發學生歷史閱讀的興趣。
1.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歷史
當下網絡技術發達,為學生獲取信息提供了諸多便利的條件。因此,學生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新事物。教師只有與時俱進,跟進學生,理解透徹學生喜歡的信息獲取方式,然后將其轉化為教學方式方法,穿插在歷史教學中,才能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講述得生動活潑,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可以拉進師生間的距離,提升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吸引往往會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來源之一,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便會主動閱讀和歷史有關的種種書籍和相關材料。
比如,在講述中美關系緩和的背景時,談到美國迫于形勢變化不得不改善中美關系,便運用通俗化的語言和學生喜歡的網絡用語來進行闡述,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互動頻繁。
2.教學中穿插歷史故事
青春期的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濃郁的階段。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課本知識之外精選一些歷史故事,向學生講述,然后恰到好處地中斷,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去查找翻閱相關書籍了解事件的發展始末,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
3.多用信息技術支撐歷史教學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在歷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該熟練掌握和使用多媒體,包括多媒體課件、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常用教學設施。其中多媒體課件是當下教師最常使用的。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展示音頻、視頻資料、圖片資料以及文字史料,既可以拓展和豐富教學內容,也可以多角度多途徑沖擊學生的感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講到古代農業經濟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都江堰、戽斗、水車、曲轅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耬車等圖片,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三種策略是在日常教學中較為簡單,容易實施的。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此法授課后,課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下翻閱相關書籍,然后與我進行討論,有一些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二、培養歷史閱讀能力
如果學生只有閱讀的興趣,而無閱讀的能力,那么歷史閱讀也就無從談起。因而,對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從如下環節
著手:
1.夯實學生語言功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以古代史部分最為璀璨。而古代史保存下來的史實又大多數以古詩文的形式保存下來,通過選取古文材料考查學生的能力已經是當下試題的一大特色。而理解古文對學生來說則是一大難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教材和平時習題提供的古史材料培養學生的誦讀理解能力。對于教材和習題中出現的古文,教師可以重點解釋古史材料中的文言字詞和古文斷句,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積累文言字詞,然后在學生能力形成的基礎上逐漸放手。如此,學生在達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自由閱讀一些古籍,比如,《史記》《漢書》等。
2.加強課外輔導
課外閱讀是學生拓展閱讀興趣的最佳途徑,也是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途徑之一,因此加強課外輔導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課外輔導工作:(1)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比如白話版二十四史,《中國歷史十五講》《歷史是什玩意》《讀史質疑》《不忍面對的真相:近代史的30個疑問》《教科書里沒有的近代史》《萬歷十五年》等。這些書籍既有嚴謹的史學著作,也有較為活潑開放的史學探究,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讀后感。讀書不僅僅是讀,還要思考,正所謂:眼到、口到、心到。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完成讀書筆記的寫作,如此,讓學生把自己讀書中的收獲訴諸文字,可以激發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探究質疑、學習思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文筆寫作能力;(3)指導學生參加與歷史閱讀相關的比賽,比如省市舉辦的中小學論文比賽,通過指導學生參加比賽,取得成績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在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后便會把閱讀轉化成自我提升的動力,持久不息。
歷史閱讀的教學轉化,不僅有助于教師的自我成長,也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鍛煉,為學生下一步的起跳和騰飛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只有師生共同成長,教學的意義才能最大地彰顯。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