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海
摘 要:新世紀以來,很多班主任陷入了“放任自流”而良心不安,繼續“嚴格要求”卻無計可施,科學實施妥協策略不失為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方法之一。
關鍵詞:中學;班級管理;策略
一、教育妥協的價值特征
1.教育妥協是一種策略,具有目標性
妥協本身是一種策略手段,不是目標。實施妥協的目標是用“以非根本利益、非根本原則上的讓步來保證對根本利益、根本原則的堅持,它是一種堅持原則穩步實現既定目標的適當方式”,也就是以退為進。在班級管理中,教育妥協不是回避矛盾,它的目標是建設和諧融洽共生的師生關系,為教育教學目標營造良好的環境秩序。
2.教育妥協是一種責任,具有原則性
妥協具有底線。一味地無原則讓步,這就不是妥協,而是怯懦、投降和逃跑主義。以放棄原則、犧牲大局來換取表面和諧、維持現狀,妥協也就失去了意義。在班級管理上,教育妥協不是老師對學生無底線的遷就和讓步,不是委曲求全。如果對學生的問題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這是失職。因此,班主任講原則、不遷就,解決問題而不激化矛盾,這是教育者的責任,也是對學生的關愛、信任和寬容。
3.教育妥協是一種藝術,具有圓融性
在現代社會關系網中,沖突具有普遍性、隨時性,則妥協就有相應的靈活性。它是解決矛盾的基本方式,但是在不同對象、不同沖突和矛盾面前,是否要妥協,以及妥協的性質、方式、尺度、時機都不應相同。妥協是一種柔性的堅持,被視為處世哲學。在班級管理上,對個體差異、不同問題、不同環節,怎樣來處理好師生關系,不可機械教條,而應該換位思考,收放有度,把握關鍵,為矛盾化解創造有利條件。
二、班級管理中的教育妥協策略
1.轉變師生角色定位,激活妥協的思維
(1)轉變觀念
班級管理的主體是師生,二者是平等合作的關系。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解并支持學生的話語權,創設學生主體地位的情境。比如,傳統教育情境下,很多“高高在上的班主任”和“乖乖聽話的學生”,大家互動的是“我說你做”“我下命令、你聽指揮”,這樣的情境必須改變。
(2)善用溝通
班主任要提供適當的場景,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有機會去陳述、去解釋,而不能用權威或其他扭曲的辦法令對方接受自己的見解。沒有充分溝通的妥協,不是真正的妥協。比如,對于“回嘴”現象,班主任應給予他們“回嘴”的權利,不能指責他講真話的勇氣。只有通過“回嘴”,我們才知道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只有看到“爆發”,我們才可以洞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真實的糾結和困擾,才能一點點幫助孩子打開心結。
(3)學會妥協
西班牙劇作家英利納認為,“因為妥協,人生才能更加圓滿”。班主任不能無視學生在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強調整齊劃一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接納個體差異,較多地使用理解、寬容和克制的辦法。比如,班級總有一些學習成績優異、但對班集體“事不關己、不關我事”的學生,可以針對性地舉辦一些集體活動,引導孩子感悟集體的價值和力量。
2.使用以退為進策略,堅持妥協的原則
“以退為進”策略,實際上是以退讓的姿態作為進取的階梯,先讓一步、順從對方,然后爭取主動、達到目的。教育妥協要審時度勢,不論時間、事件、地點的一味讓步不是妥協。
一是把握是非原則。比如,有的學生在班級微信群里公開辱罵老師,家長得知后先是代孩子向老師道歉,然后懇請學校不要追究處理。對這種“護犢子”式的要求,顯然不能妥協。
二是把握適度原則。班主任妥協的底線就是班主任的責任,即教育好全體學生,維持班級管理的秩序,維護師生人格尊嚴。在底線之外的問題,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抓住不放。應該用寬容克制的態度,留足一定的觀察時間,耐心地指出學生的問題,指明問題的后果和改進的辦法。比如,對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都可能會變得新奇、狂躁、焦慮、逆反、自閉。班主任一定要先繞過他外在的逆反行為,靜靜地“妥協”、觀察、理解和消化。
三是把握相互原則。教育妥協不是一方讓步,而是互相讓步。在教育問題學生時,可以充分溝通,讓學生用改善態度和改進行為的讓步,換取班主任在懲戒教育上的讓步,換取班主任的教育妥協。比如,在“退讓”時,班主任必須掌握主動權,把握機遇做出退讓,讓他們體會到妥協也是相互的、有底線的,這樣才會增強他們對于“規則”的尊重和敬畏。
3.營造愛的互動關系,把握妥協的本質
即要學會接納。接納可以讓學生從情感上得到安慰與理解,接納學生,就是要學會正視差異,學會包容,放寬胸懷,采取有意識的忽視,等待學生的改變。
4.融合妥協與堅守,追求妥協的圓融之美
水要跟大地妥協。但是,水最終還是往東流去了。河流曲折迂回,是與大地的妥協,但這并不影響它奔流到海。水有一顆妥協的心,終能海納百川;水有一顆堅持的心,終能繞過艱難險阻。班級管理中,既有對學生的妥協,也有對夢想的堅守。班級中孩子們成長于各種不同的環境,差別化教育、個性化管理必然與教育妥協并存。對待班級管理,若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遇到困難,皆一味以妥協或反抗的態度對待,這才是在夢想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將妥協運用于班級管理中,這有助于優化師生關系,有效實現教育目標,教育妥協應該是現代教育的存在方式。
參考文獻:
[1]王彥明.課堂妥協:教學智慧的意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
[2]詹大年.有一種教育叫妥協[N].都市時報,2014-0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