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 吳濱
摘 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是一場沒有止境的旅行。在教書育人的這條旅途上,我一路走來,一路學習,其間有過無助時的失望與迷茫,也有過成功后的喜悅與舒爽,雖然磕磕絆絆,但總算逐漸成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回首來路,幾多感慨,幾多體會,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育人,原來也是在成就更好的自己!
關鍵詞:育人;學習;寬容
逝者如斯,轉眼間從教已經多年。喜憂共嘗,陽光風雨伴隨學生與我一起成長:一幕幕畫面如夕陽映照河面,金光閃爍,我揀閃光的藏于心間。
猶記剛入職的第一年,滿腔熱情,立志要做最好的自己。于是時時想著第一,事事但求先進,凡事力求最好,卻從未想過作為一個剛入職教師的缺點與不足,憑的就是一腔熱情和對事業的那份執著干勁,從未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更談不上學會事前換位思考。于是,正式上課第一天就硬生生的制定好自己的一套班規守則,要求學生務必嚴格遵守,一旦違反,輕則批評,重則處罰,不論場合也不留半點情面。開始,學生也很乖巧,對我敬畏三分,還算信任支持我,班上的紀律、成績一直不錯,在整個年級組里遙遙領先,每周的“流動紅旗”雷打不動留在本班。當然偶爾也有一些同學犯些小錯,比如遲到、上課聊天等,我也不管是誰,不問原因一律處罰。直到有一次,自己因為記錯了上課節次順序,等到課代表來提醒但上課已遲到十分鐘,剛巧又被值日校長巡課查到,自然也挨了批評和警醒,心里很不好受,心想:你這個校長也真是的,我就犯這一次小錯,你就毫不留情,我很覺委屈。夜深人靜,輾轉難眠,想起《菜根譚》中曾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暗想:自己犯錯受到批評尚且委屈難受,平時對待學生是否太過苛責?將心比心,我在那個失眠的夜晚想了好多、也反省了好久。第二天下午課間,我便找到那些曾經受過我批評和懲罰的學生開了個小會,在會上我直接將自己因為遲到挨批的事與學生講了,并坦率地談了我自己的真實感受,而后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挨批時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并希望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人至交,在交心。”因為有了這次的推心置腹的懇談,我與學生的那道無形的鴻溝一下填平,孩子們對我的信任有加,班級氛圍更加融洽!
“敬畏”變成了“敬愛”!從這里,讓我學會了寬容,懂得了諒解!
按照學校制度,每個教師每個學期得上公開課。記得那年我上了一堂“挺糟”的公開課。評課時,同行們很中肯也很尖銳地指出了我的不足,說實話,心里很失落,充滿了挫敗感。最后,校長笑著說:“大家說的是蠻在理,但大家沒有說到一點。×老師擁有成為好老師最重要的一點,用心并且富有激情!”一句話,讓我重燃自信。事后,我也在想:平時對待班上的“調皮分子”,我有發現他們的優點嗎?有一年,班上有一個叫做曾××的學生,這個學生長得又高又壯有點黑,再加上不愛學習,經常和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有時甚至會和老師頂撞,很多老師都拿他沒辦法。以至有些任課教師干脆對他放棄。而我則有意識的對這名學生關注就多了一些,有一次在偶然的情況下,我在提問中點到了他的名字。“曾××,你起來把這段話讀一下。”臺下無人回應。這時班長怯生生地向一位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同學指了指,我便向曾××走了過去,并用手敲了敲他的桌面,把他叫醒。
“誰?”曾××怒氣沖沖地站了起來。為了化解一下尷尬的場面,我機智地笑了笑,說:“你怎么睡著了,本來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的,你也是這個班的,我又不想把你漏了。”
“真的嗎?”曾××摸了摸頭。
“這樣吧,為了懲罰一下你,我將單獨告訴你這個好消息,并由你代我轉告其他同學?”曾××點了點頭。
課后,曾××來到了我的辦公室。我告訴他:“其實我并沒有什么好消息告訴你,只是聽說你寫的字特別漂亮,所以我想交個任務給你。”當著他的面,我煞有其事地翻起了他的作業,“不錯啊,字真的很漂亮!你明天能不能幫老師把作業抄在黑板上?”第二天,曾××同學非常認真地照做了。事后,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同學們,你們是不是發現我們班上的曾××同學抄的作業非常漂亮?而且根據我的發現認真做事的男孩子都很帥!”記得當時曾××還有點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在之后的課堂上,我發現曾××再也沒有睡覺了,而且有時也會提問了,開始愛上了學習,慢慢地成了班里的“進步之星”。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法國藝術家羅丹說到了人們的心坎上。作為一個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點贊,事情的結果就會悄然改變。
點贊別人,愉悅自己!從這里,我學會了欣賞!
前年,班上來了一位勤奮但成績偏差的學生。她想學,也愿學,但理解能力弱,學起來很吃力。我一開始很耐心的教她,一遍兩遍三四遍,望著她依然困惑而又無助的眼神,我很灰心。隨口安慰她:“沒關系,以前老師學習時,比你學得還艱難,慢慢來!”但我堅信水滴終能穿石,事后我把她列為我的培優輔差對象。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成績終于有了提高。后來分班也就沒有特別關注,今年七月突然收到短信:“老師,還記得我嗎?我考上高中啦。謝謝你說的那句話,堅信滴水終能穿石。”每一朵花都有它綻放的理由,可總有那么一兩朵非得等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它才一支獨放驚艷世人。
花開有聲!從這里,我學會了等待。
在忙碌的日子里,在繁雜的課務中,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點滴趣事,讓我逐漸成長,日益豐盈,讓我溫暖,讓我懂得:育人原是成就自己!
參考文獻:
[1]王有升.教育愛:一個被忽略了的教育學核心范疇[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2(4).
[2]安亞玲.傾聽孩子的心聲:教師成長的必修之路[J].赤子(中旬),2013(11):379-380.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