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琴
【摘要】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科學文化水平,而且還應該注重價值取向與行為習慣等德育教育。尤其是在語言學科中,廣泛涉及意識形態、人文風俗與思想道德,均具有較高的德育價值。基于此,筆者在文章分析了初中英語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論述了德育在英語課堂中的滲透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 德育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10-02
一、初中英語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英語課堂,師生的互動交流少,導致課堂沉悶枯燥,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被動狀態下接收知識,不僅未能充分地理解吸收,而且也導致學生“說”、“讀”等綜合能力較為薄弱。而德育更加強調情感交流,以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簡短的問候語,如“How are you this morning?”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引導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勇于交流。此外,通過這部分禮貌用語的使用也能給學生形成有益的示范,逐漸養成他們良好的習慣。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進入新世紀后,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部分消極因素也給學生成長造成了十分負面的影響。而中學生普遍缺乏鑒別能力,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也容易形成錯誤甚至是扭曲的價值觀念。因此,一味地開展知識教學的課程模式已經不合時宜,需要將德育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提升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一方面德育滲透可以幫助學生鑒別文化,形成揚棄的客觀態度;另一方面德育滲透也能夠給傳統文化賦予新時代的含義,對傳統優秀思想與品質的繼承也有著積極作用。如此一來,既能夠豐富英語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也兼顧了青少年學生成長的思想品德養成。
二、初中英語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深挖教材價值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當利用教材內容,突出文本內容的德育價值。這種潤物無聲的做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情感共鳴,而且也避免也以往講大道理“虛假失真”的刻板印象。比如在學習《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進行對文本進行閱讀,讓學生對一般疑問句的用法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組織同桌之間進行對話練習,談論各自作息時間與日常學習計劃。通過這種溝通交流的形式,幫助學生總結出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的安排和與時間。經過這一課的學習,不僅使遲到早退現象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且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
(二)創設德育情境
在德育教育滲透中,還應當不斷豐富手段方法,從而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以往德育大多依賴于理論“灌輸”,學生對德育具體要求不理解、不重視,自然也難以踐行到學習生活中。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仍需要通過創設情境的辦法,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從而形成情感的觸動。比如在學習《Is this your pencil?》時,筆者就從網上下載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了失誤招領的對話。并且在小組內開展尋物的小游戲,通過情景練習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當撿到他人財物時,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在對話與討論中,幫助學生形成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三)養成良好習慣
當前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長期受到溺愛也逐漸形成了驕縱的行為習慣。不僅給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而且也破壞了和諧的同學關系。針對這一問題,英語教師還必須借助于禮貌用語,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應該起到榜樣的力量,在上課時向學生們打招呼。比如“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ryone.”,在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個人修養。此外,學生在日常學習和課余生活中,也應該注重品行和文明用語。教師可以利用“Im sorry”、“thank you”以及“excuse me”等語言教育,來達到改善學生禮儀習慣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德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但以往大而空的德育教育方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筆者建議在英語教學中潤物無聲的滲透,將科學文化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既能夠豐富英語教學課程的內容,也極大地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推動基礎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董梅.育人為先潛移默化——淺談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校園英語,2017(52):86-87.
[2]劉秀麗.巧用“三心”,潤德無聲——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數碼設計,2017(10):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