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玲
【摘要】作為語文基礎需學習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讀寫能力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分開進行,所用教材也是各不相同。而語文課堂的時間非常緊湊,只夠解釋大綱要求的要點。另外,語文教師也沒有意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讀寫本應該密切相關,但語文課的閱讀與寫作并沒有相結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做到讀寫結合,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52-02
語文教學是以閱讀課為基礎,寫作課只是每周安排一次,造成讀寫分離現象。然而,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其閱讀知識。只有在大量廣泛的閱讀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在寫作時題材可寫,不會腦袋一片空白。因此通過在平時將閱讀課和寫作課連接起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加強課堂指導,注重讀寫結合
(一)抓住閱讀與寫作的連接點,設置寫作的框架
為了將小學生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實現互利共贏,教師必須在教材中找到閱讀和寫作的連接點。因此,了解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章、每一節要掌握的要點、與寫作有何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這種聯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閱讀問題的仔細考察涉及到寫作前的固定問題;分析閱讀材料和寫作材料;閱讀文章與寫作文章的主體結構的安排相聯系;閱讀中的優美恰當詞句和寫作中的語句的運用編排相關聯;閱讀的中心和文章寫作的中心相關聯。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時將文章寫作的結構框架聯系起來。
(二)挖掘閱讀中的空白點,搭建讀寫平臺
在課堂上除了讀寫關系外,教師還應根據教材的大綱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學生的興趣所在,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識字訓練。
1.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下自己深厚的感情和閱讀的感想和感受。在閱讀文章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標明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可以寫自己的欣賞經驗,或者可以理解這個詞或句為什么用得好,理解作者的用意。雖然學生起初可能無法領會文章的內涵。但這是一個閱讀與寫作緊密聯系的過程。雖然學生一開始很難做好這件事,但至少他們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和思考。從長遠來看,可以逐步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
2.找出文章沒有直接體現出的留白內容,進行發散思維,積極探索能提供寫作的思想和材料。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培養發散性思維,提高寫作興趣,可以找出作者在文本中想要表達卻沒有在文本中直接表達的內容。例如,文章中出現省略號,此時,學生可以積極發散思維,結合文章前后語境和環境背景,大膽猜測,大膽表達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意思。這些發散性的想法無關正確的或錯誤,學生可以在語言組織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和立場。這種實踐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和內部細節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學生自己的思維和綜合表達能力。
3.理解一篇好文章的整體構思布局,可靈活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不會抄。書中有許多名人佳作對學生都有參考價值。這包括文章結構的巧妙布局,作者如何寫整篇文章,如何捕捉讀者的眼球,以及杰作中優美的句子和段落可以作為寫作時的模板。平時可以在這些方面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在模仿中提高寫作技能,積累寫作素材。同時,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和獨創性,靈活運用文本以及所學到的東西,慢慢積累寫作能力。這樣長久下去,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二、依托課外閱讀,確保讀寫教學獲得成功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語文課程要求,小學語文課程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在課堂外閱讀優秀課文,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優秀的語文素材。實現語文知識的應用。推廣。通過幫助學生實現持續的閱讀積累,學生將能夠駕馭寫中文散文的過程。
閱讀教學與寫作的關系就像樹枝的根與葉的關系。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連續的課外閱讀,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寫作材料。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養成對生活細心觀察的習慣,豐富其寫作素材,鍛煉其寫作感的基礎上,還應針對一些現實主義文學作品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使學生能夠深入閱讀,加深學生對日常生活和日常事物的理解。最后,使學生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小結
總的來說,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作者認為,上述方法對小學生閱讀和寫作是比較有用的,但是也有可能采用一種容易辨別、很難實踐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高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4(06).
[2]王愛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
[3]陸新宏.淺談新課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程[J].吉林教育,2009(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