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杏
【摘要】素質教育的發展與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元素。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逐漸成為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 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53-02
合作教學是合作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合作認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與合作行為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體現與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使置身班集體中原本孤立的個體,在合作問題的“聚集”下,排除個體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團結協作。這種學習方式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建構,提高學習的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往技巧,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
一、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它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我把水平不同的前后四個同學分為一組,編好學號并選好組長。當需要進行分組討論時,由組長負責,學生按不同的編號順序進行討論。討論時小組內可以以一人為中心發言人,其他同學如意見基本相同,可適當補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質疑;如有不同觀點可以反駁。這樣通過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進步,并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教師正確定位角色,積極融入活動當中
在合作學習當中,教師要轉變角色,做好內容的設計者、活動的組織者、課堂的參與者以及學生的引導者。在解決問題當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共同提高和共同進步。教師要放下以往“威嚴”的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到學生合作學習當中,這樣不僅能夠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還能夠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更能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充分發揮出來。
三、積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是新時期教育要求下的主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發展必備的能力。因此,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其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具有合作意識。我在課堂教學中就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我沒有直接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告訴學生,而是以小組的討論與動手實際操作,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計算方法,并且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合作討論,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心中充滿了自豪感與榮譽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成了課堂中的主人,但是這并不表示教師可以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要作一名引導者,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與價值,適時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積極地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路與方向邁進。倒如,我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就利用從學生熟悉的買東西入手,在得出了3.6+5.74=9.34 9.34-5.74=3.6 9.34-3.6=5.74這三個式子后,我便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列出豎式,有的小組的學生就按個位對齊的方式列出,卻怎么也找不到相應的計算方法,于是我便引導學生:“我們知道這個算式是成立的,那么怎樣列豎式才能得到這個正確的結果呢?說不一定從小數點入手有一些發現呢。”學生思考后恍然大悟,他們將所列的豎式進行了修改,將小數點對齊,果然豎式看起來就順眼多了。
四、將數學融入生活
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還沒有成熟,對事物的了解還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這就需要老師在講授知識時將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體化,將這些內容融入到現實生活當中,不僅便于學生的理解,還為學生以后獨自解決實際問題打好了基礎。
五、實施公平公正評價,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
教師的公平公正評價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合作學習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當中,教師要建立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以所有成員的合作為標準,鼓勵學生在合作當中互相關心與幫助,從而達到共同進步。要重視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對他們要多指導、多幫助,同時要適當表揚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只有這樣,所有的學生才能在教師的評價當中增強信心、受到鼓勵,并愿意參與到今后的合作學習當中來。
總之,“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這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和當前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合作與交流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