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茹 蔣文偉
摘要:新型城鎮化階段城鄉建設要健康協調發展,強調地域文化,開發地域優勢,塑造獨具特色的地域景觀形象。隨著旅游業發展,浙江省成為打造特色小鎮的翹楚,引起了廣泛關注,不斷有學者和調研團前來參觀學習,全國各地不斷建設帶有地域文化的特色小鎮。在充分分析臨安區湍口鎮地理條件、生態環境資源評佑和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礎上,確定了“溫泉文化”的特色主題,明確了小鎮溫泉療養定位,以“田園風光·溫泉療養”為理念,以自然山水格局為基底,融合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以溫泉養生產業為依托,通過對地域文脈的開發組織,打造獨具魅力的最美田園溫泉小鎮,其實踐可為其他城市城鎮化全域景觀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小鎮;溫泉度假;文化旅游;湍口鎮
0 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五位一體的建設方針,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1]。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市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健康快速發展[2,3]。隨著旅游業的興起,我國休閑度假游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緩解生活節奏的主要方式,國民休閑時代已經到來[4]。目前,特色小鎮在全國范圍內的建設工作遍地開花,近郊旅游成為休閑養生旅游的重要載體。浙江地區創新發展思路,充分利用了區域特色產業發達、旅游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提出創建特色小鎮對基層廣大鄉鎮的產業發展和功能定位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5]。2016~2018年,浙江省林業廳先后公布了3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引起了廣泛關注,不斷有學者和調研團前來參觀學習,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6]。
湍口鎮現狀發展存在整體景觀風貌尚未梳理、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和新興產業尚待培育等問題,如何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開發小鎮地域特色,圍繞地域文化特色要素進行規劃建設,打造特色小鎮,帶動小鎮轉型、產業聯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在分析特色小鎮概念基礎上,以湍口鎮為例,探討了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鎮景觀規劃,以期為其他城市城鎮化全域景觀建設提供參考。
1 特色小鎮概念
根據《特色小鎮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的解釋,特色小鎮不同于“鎮”和“區”的概念,它是一種介于城鄉結構之間的一種連接紐帶式空間結構,是按照科學發展理念,結合自身文脈特色,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深究人文底蘊和開發生態稟賦,集聚產業、文化、旅游等功能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7-11]。
2 研究區概況
湍口鎮位于杭州市臨安區西南,東距杭州128km,南與桐廬、淳安毗鄰,離千島湖34km。全鎮面積206.5km2,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13314人。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mm左右。最大降雨量1977年為1850mm,最少降雨量1978年為1100mm。湍口村的地質構造為斷裂構造,呈西北方向向東南方向延伸,是皖浙區域性大斷裂帶。湍口溫泉與黃山溫泉正處在這一大斷裂。境內八山環翠,四水合流,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底下礦藏豐富,有杭州市范圍內獨有的底下熱水資源,可供溫泉度假開發。水資源豐富,湍口村處在湍源溪、沈溪、塘溪和涼溪四條支流之交匯處,水資源十分充足,是錢塘江源頭之一。
3 優勢劣勢分析
3.1 優勢分析
①山水秀麗:以山岳、河流、溪谷等自然環境為基礎,形成了自然山水景觀格局。②生態良好:以綠色植物為依托、形成的郁郁蒼蒼的森林覆蓋,形成天然氧吧。③田園野趣:以質樸的鄉村田園的農耕風貌為特色,形成一幅優美的鄉村田園農耕景致。④溫泉獨特:以氡溫泉獨特療養價值為核心,結合鎮域,形成全方位的度假需求和全鏈式的體驗服務的發展。⑤文化悠久:以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為羽翼,增添村落型旅游度假區發展的動力。⑥其他資源豐富:湍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其豐饒,有迎豐的紅毛獅子燈、湍口民歌、湍口變獅、洪嶺饅頭節等。
3.2 劣勢分析
①旅游開發初期,知名度低:湍口溫泉雖然有上千年的歷史,但被重視開發才近年的事,在國內的知名度還是相對比較低的。②產業結構單一,缺少項目支撐:現狀村莊除了溫泉的優勢之外,其他項目產業項目缺少,發展旅游業需要有更多的項目作支撐,一年四季需要有不同的項目吸引游客。③環境景觀仍需提升:近年來村莊環境景觀已有較大提升,但是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良好的環境景觀風貌是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④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較為落后,良好村莊旅游資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不能與日益發展的休閑旅游業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 湍口溫泉小鎮規劃定位、主題及策略
4.1 規劃定位
在評估生態環境資源和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礎上,確定了“溫泉文化”的特色主題,明確了小鎮溫泉療養的定位,以“田園風光·溫泉療養”為理念,以自然山水景骨架為基底、以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以溫泉養生產業為依托,通過對地域文化的組織,打造獨具魅力的最美田園溫泉療養小鎮。
“田園風光”的規劃理念。依據湍口鎮自然山水景觀格局做為整體景觀規劃建設基底,貫徹“因地制宜”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想,構建湍口鎮“山一水一田一泉”的山水特色,確定城鎮總體空間結構。規劃以“歸園田居”為意境來源,“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描寫的是人們在塵世里身心疲憊,拋卻鬧市喧囂,回歸到田園質樸生活的場景。現代社會對于人們的生活和身心造成了更深的壓力,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身心放松的地方;湍口歷史文化悠久,自然環境優美,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保護其自然山水格局,形成自然山水、田園人居之感。
“溫泉療養”的規劃理念。以“溫泉產業”為城鎮發展主要支撐產業,溫泉產業可以融合多種服務業,可結合氧吧、咖啡館、茶吧、書吧、手工坊等,形成產業聯動。在功能布局上,以整個村落為依托,構建自身建筑風貌,形成獨具特色的風貌,建設浙西民居,體驗別樣風情;融合多樣民居,結合居民生活習慣,發展文化創意的休閑小鎮。
4.2 規劃主題
①沁泉(身心沐浴):四溪合流,一脈相承。湍口特有的天然氡溫泉,源自1300多年前的唐代,歷史文化悠久,既是一次身體的沐浴也是心靈的潤澤。②賞景(自然美景):八山環翠,四水合流,水源豐富,曲折蜿蜒的昌南溪岸邊,在蒼翠的群山懷抱下,靜靜的湍口,一派江南隱逸山水田園風光。③品文(江浙民居):青磚黛瓦白墻,一派吳門山水,靜靜時光,試飲一壺慢生活老街的茶,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民居巷弄之中。④娛樂(多樣民俗):湍口無論是戲劇、曲藝,雜耍還是燈會,在昌南乃至臨安境內都有很大影響。在湍口悠久的歷史中,歷史遺存包括在吃、住、行、穿上面都有特色。
4.3 規劃策略
①文化:挖掘湍口地域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鄉村民俗;②社區:整治建筑環境,提升街區道路巷弄,美化生活空間;③產業:發展溫泉產業,拓展溫泉周邊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鏈;④旅游:遵循山水田園肌理,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展現景區風貌。
5 湍口溫泉小鎮建設內容
5.1 景觀結構
在充分分析湍口鎮地理條件、環境資源和地域文化的基礎上,結合可持續和景觀產業現代化、全域景區化的全方位發展理念,確定了“一帶,兩軸,三心,五區,多點”的湍口鎮景觀空間結構。一帶指的是沿著昌南溪、沈溪和湍源溪形成了濱水景觀帶;兩軸指的是沿昌文線的東西發展軸和貫穿南北的湍泉街發展軸;三心指以湍源溪、沈溪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的旅游接待服務中心,位于老街的鄉風體驗中心和位于蘆荻古泉附近的溫泉文化中心;五區指由中心服務區、溫泉度假區、山居療養區、田園風光區、自然民居區組成的5個功能區塊;多點指的是根據地理環境和文化基礎打造的董嶺關、溫泉萬潤、溫泉流彩、溫泉體驗、文化長廊等景觀節點。
5.2 文化挖掘
蘆狄古泉,距今1300對年,對于歷史遺跡,我們應當喚醒這一口千年古泉,讓它重獲生機;溫泉博物館,整合文化基礎形成文化展館,保留歷史痕跡;湍泉啤酒工坊,恢復一家啤酒工廠,創造美好新生;文化禮堂,傳承一批非遺文化;西溪老街,生活的弄巷,活著的歷史,彰顯一脈民俗風采;四知堂、知青舊址,紀念各代歷史先賢,感悟圣賢教誨;迎豐書院,流傳一脈文化淵源,體驗文化之底蘊;古琴行,譜一首新時代曲目,寫一節優雅樂章(圖2)。
5.3 產業策劃
產業規劃布局;多產成鏈,三產融合如表1。
6 結語
新型城鎮化階段城鄉建設要健康協調發展,強調地域文化,開發地域優勢,塑造獨具特色的地域景觀形象。對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鎮規劃建設,應該找準地定位,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結合生態發展理念,對特色小鎮的整體功能、主導產業、文化旅游、生態環境和特色園區等進行定位和空間布局,加強文創產業策劃,實現小鎮的獨特發展。其次,注重對特色空間結構的組織,保持鮮明的地域特色、生態特色、產業特色、風格特色和歷史人文特色,以特色生態資源為骨架、以特色文化為靈魂、以特色產業為脈絡貫穿三者,提煉不同空間的特色主題,進行差異化的營造,形成統一的風格。
參考文獻:
[1]馮巧玲,宋國慶,譚劍.旅游特色小鎮成長階段及不同階段發展策略——以山岳旅游目的地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7(07):68-74+90.
[2]陶一舟,劉頌,張宏亮,等.浙江安吉“兩山”示范森林特色小鎮規劃研究[J].中國城市林業,2017,15(01):43-46.
[3]陳博文,李健,陳鵬舟.森林特色小鎮規劃研究——以浙江景寧東坑森林小鎮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8(06):79-80.
[4]岳升陽.頤和園、圓明園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與區域改造[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1):39-45.
[5]吳明豪,劉志成.北京“三山五園”地區的景觀變遷和破碎化分析[J].建筑與文化,2016(7):184-185.
[6]尹怡誠,張敏建,陳曉明,等.安化縣冷市鎮特色小鎮城市設計鑒析[J].規劃師,2017(1):134-141.
[7]宋冬芳.產城融合視角下特色小鎮規劃策略探討[J].低碳世界,2017(22):183-184.
[8]劉霏霏.產城融合視角下特色小鎮規劃策略探討——以某旅游小鎮為例[J].智能城市,2017,3(08):147.
[9]汪千郡.產城融合視角下特色小鎮規劃策略探討——以青神蘇鎮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6(27):41-43.
[10]王波.規劃視角下特色小鎮的編制思路與方法研究——以無錫禪意小鎮規劃為例[J].江蘇城市規劃,2016(10):26-31.
[11]唐勇.培育特色小鎮需要把握關鍵[J].浙江經濟,2015(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