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鋼 姜品選
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引導機制及注重創新實踐的育人引導機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立基于“微時代”背景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深化文化傳承全面育人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提高高校輔導員自身業務素質能力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引領 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3-0025-02
教育作為民族復興的重要有效途徑,積極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熱點問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做好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實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新時代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與時代賦予的使命。
二、基于時代特征下的高校育人機制
(1)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引導機制。“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遵循的基本原則,即“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依據社會價值與學生個人價值雙重實現的目標要求,關注學生的認知沖突、思想與情感矛盾,引導學生的全面成才成長。一方面要堅持情感與人文關懷。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通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得學生在情感關懷下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營造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促進學生的領悟力與創造力的激發效果,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戰略出發點和實踐中的有效載體。[1]
(2)注重創新實踐的育人引導機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國的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創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教學理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徑。注重創新實踐育人是新形勢下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引導機制。追溯于2012年10月,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實施開展創新實踐育人機制主要體現在要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將思想政治課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發揮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增強育人的實效性及針對性。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
(1)建立基于“微時代”背景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要研究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提出了網絡思政的重要性。隨著我國互聯網及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以手機為載體的微信、微博等應用軟件成為大學生學習及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溝通方式,“微時代”已經開啟。[2]通過“微時代”網絡的實效性特點,高校思政教育的管理者可以第一時間把控學生的現實思想和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分析學生思想特點可以有效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問題。因此,結合當前“微時代”發展的實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擁有了新的教育平臺,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提升隱性教育的滲透力和吸引力。
(2)深化文化傳承全面育人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隨著我國信息時代的推進,文化傳承與傳播已經呈現多元化發展,其內容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顯著影響著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推進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先進文化的融合教育是提升學生對當代文化的基本認知的重要途徑,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恰切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進行因材施教,構建高校“大思政”全育人格局。[3]一方面,要不斷增強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通過以傳統文化教育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促進文化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開展多樣性的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教育樹立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培養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責任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效果。
(3)提升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業能力。新時代新征程賦予高校輔導員新的歷史使命和新的歷史擔當,輔導員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起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作用。[4]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主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和學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講,輔導員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學生最終的成才成長。如何培養身心健康與專業素質過硬的當代大學生是高校輔導員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此過程中,高校輔導員應該由知崗敬崗實現到親崗愛崗的轉變。[5]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基礎能力素質的提高,通過對核心業務的熟練掌握,提升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困惑及心理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對高校輔導員進行整體發展進程“一體化”設計,促進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系統推進。[6]
參考文獻:
[1]孫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現代交際,2018(7):119-120.
[2]余濤,陳文斌.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8(1):99-101.
[3]王旭生,王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研究——構建高校“大思政”全育人格局的思考[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1):73-76.
[4]趙思博,劉小戈.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成長中的角色定位分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8,35(12):48-51.
[5]肖涵,戴靜雅.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角色認知及履職理念[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3):87-88.
[6]焦佳.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路徑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2018(7):92-96.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