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要]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習慣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想讀、愛讀,進而愛說、愛學,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可見,朗讀訓練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的質量。本文通過對朗讀習慣的培養等問題進行探討,尋求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興趣;指導朗讀;朗讀訓練;策略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大多是城市周邊農村或者外地在黑河務工人員的子女,學生的英語基礎差。朗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通過對當前我校學生在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梳理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英語教學實踐,目前我校學生在英語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朗讀時間偏少
英語課堂的聽說讀寫占用了學生朗讀的時間,一節課上,學生個人朗讀的平均時間為3分鐘,朗讀練習也就是匆匆而過,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現在的英語課一般采取分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等形式進行,看似方法多樣,熱熱鬧鬧的,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估反饋,學生只是機械地為讀而讀,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效果甚微。
3.學生朗讀的面窄
不管是單詞、句型還是語篇朗讀,教師往往只讓英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朗讀,大部分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地坐著當聽眾,這種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象,無法從根本上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二、培養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策略
根據朗讀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幾個問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采取以下策略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培養:
1.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1)聽說的習慣。在課堂上通過優教通播放標準錄音,讓學生感知單詞、句子的正確示范發音,把握好單詞、句子的語音語調、輕重音、節奏,理解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后模仿朗誦,力求當堂課掌握學習內容。在學習單詞時,我會在出示圖片之前,先說相關的已學過的英語句子,讓學生認真聽,再說沒說到的英語句子,如學習五年級的grape及相關句型時,我在拿出一串葡萄道具之前,先引導學生猜:I have fruit in my hand, can you guess? They are purple, theyre sweet, some of them are sour. What are they? 當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手上的葡萄上時,我馬上用已學過的What colour? Are they apples? Are they salty? Whatre they like?等句子和學生聊,然后把學生引到新句型Grapes are my favourite fruit.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Are grapes your favourite fruit too?在師生之間不停的聽說對話中,學生不但復習了舊知識,還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識,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模仿朗讀的習慣。教師可以確定每周兩天的英語晨讀時間,讓學生跟著錄音讀。學生還要養成用手指著讀的習慣,不管是單詞、句型還是對話,都要邊用手指認邊讀,讀到哪里,手指就跟著指到哪里。這樣邊學習、邊記憶,就會加深對朗讀內容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先模仿課文句子,以熟練為前提,確保知識的準確性,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說。例如,在教授“This is my ……,Its? nice.”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當教師說pencil 時,引導全班學生拿起自己的pencil說:“ This is my pencil, Its nice.”這樣不斷地更換物品引導學生反復練習此句型,當確定學生都會模仿這幾句話時,再讓學生在說的同時配以動作:“This is my pencil-box, Its nice. ”(說nice時配以夸張的動作)。如果看見某位學生的文具盒漂亮,教師可以拿起來,說:“This is my pencil-box, Its nice. ”著重強調“my”,同時問文具盒的主人:“看來你承認這是我的了,否則你怎么什么都不說呀!”全班學生充滿了熱情,積極性都很高,都對文具盒的主人說:“快說呀,否則被Miss徐搶去了”。只見文具盒的主人馬上搶過自己的文具盒,快速說出“This is my pencil-box, Its nice.”并把文具盒緊緊抱在懷里。接下來的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假裝去搶別的學生的文具盒,故意“占為己有”,當然,喜愛自己那些漂亮物品的主人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文具盒,都會準確清晰地說出“This is my pencil-box, Its nice”這句話,本節課的任務輕松地完成。課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作業——回家找到家人最漂亮的衣服,來練習本課的內容,讓學生在仿讀中學會英語知識。
2.提高朗讀能力的方法
在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后,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朗讀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
(1)及時復讀。利用下課前的5分鐘,讓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詞匯和句型,看看他們記住多少,忘記的內容重新帶他們回憶、認讀,同時,讓他們互相檢查,忘記的趕緊問組內學生,重新記憶。
(2)課前帶讀。上新課前,安排朗讀水平高、讀音準確的學生領讀前面學習過的內容,糾正一些學生不準確的發音,為后面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
(3)大聲朗讀。課堂中要求學生讀英語時,聲音一定要響亮,讓大家都聽清,便于教師和同學判斷發音是否正確。此外,可采取自己讀、同桌讀、組內讀的方法,通過大聲反復地朗讀加深記憶。課后在班級微信群發送課文錄音,讓學生再次鞏固讀的內容,達到背誦的目的;在相關的教學軟件中讓學生把每天的學習內容打卡,讓學生養成每天堅持打卡朗讀的習慣,學生之間互相聽、互相進行評價或糾音,分析自己還要怎樣學才能更加進步。
(4)多種形式的聽音。在學生聽錄音時,不能機械地讓他們聽,而是采取隨著錄音出示不同單詞的方法,如果單詞和錄音播放內容相同,學生就大聲跟讀;如果單詞與錄音播放內容不符,就不跟讀,檢查學生是否認真傾聽。在學習課文對話時,播放語音前,不許學生翻書,只讓他們看圖聽音,并且提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其他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聽后再回答問題。另外,在播放錄音的過程中讓學生屏氣、閉眼傾聽,這時學生的聽力會全部集中在單詞的發音、單詞的連讀和輕重音等較難的語音現象上,為模仿跟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5)形式多樣的朗讀。采用The trains coming(小火車開起來)的方法進行朗讀,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讀,并在此基礎上稍作變化:讓先讀的學生聲音放低,開火車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響;或者讓先讀的學生聲音讀得很響,其他學生一個比一個輕。這樣輕重緩急的變化,學生特別感興趣,朗讀起來十分賣力。單詞朗讀的游戲還有很多,如快速朗讀(教師出示單詞卡,學生快速讀出單詞)、隨機朗讀(教師隨意指出黑板上的單詞,學生看教鞭朗讀,速度由慢到快)等。這些通過各種游戲進行朗讀訓練,相比于純粹朗讀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課文朗讀的指導上,教師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聽音頻跟讀(可以翻開書跟讀,也可以增加點難度合上書背誦)、Read aloud by the class(全班朗讀)、Read aloud by train(開火車朗讀)、Group reading(分組朗讀)、Read in roles(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如果在這些朗讀中再加些競賽類的問題,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這些不同的朗讀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加深對句式、語篇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培養良好的語調和語感,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英語朗讀教學是一項需要堅持不懈的工作,只有明確朗讀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認真地抓好朗讀,正確引導學生堅持朗讀訓練,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