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婉琳
摘 要:隨著自媒體的高速發展,自媒體對我國公眾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如何應對受眾人數不斷下降的情況,避免虛假信息在網絡上猖獗的傳播。就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文章對自媒體、傳統媒體的傳播特性以及二者的互補策略進行了相應探討。
關鍵詞:自媒體;傳統媒體;互補
自媒體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傳播媒體形式,我國自媒體以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等平臺為代表,對傳統媒體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反之,傳統媒體對自媒體的影響同樣也是深刻的。在這種情況下,探討二者之間的互補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自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的影響
自媒體產生之前,傳統媒體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方式較為單一,通常只能通過信件或者熱線電話進行互動。在自媒體出現以后,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等渠道,高效、便捷的和受眾進行溝通。依托于網絡平臺的優勢,受眾參與討論互動的積極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在這種情況之下,傳統媒體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工作理念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可以說自媒體的出現,為傳統媒體指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傳統媒體的功能更加多元化。比如,目前大部分電視臺新聞欄目的結束語,都會讓受眾關注該欄目或者該電視頻道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由此可見當今的傳統媒體非常重視自媒體。再比如,人民日報等等報刊也都積極的在發展自媒體,在網絡上積極的和網友進行互動,并且許多網絡報道都附上了“網友之聲”等等互動版塊。實施證明,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只要是理念轉變的足夠快且步伐邁的足夠大的傳統媒體,都跟上了時代的發展步伐,《人民日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13年以來,《人民日報》就結合自媒體開始轉型,直至今日,《人民日報》作為一個傳統媒體,在年輕人群體中依舊有著較高的影響力。
“嚴謹、公正、真實”是傳統媒體給大多數受眾的印象,在自媒體出現之前,許多人都通過傳統媒體獲取一些正確、客觀的新聞資訊,但是也正是因為傳統媒體這一特點,讓追求新穎的年輕人望而卻步。隨著自媒體的高速發展,傳統媒體的受眾人數直線下降。為應對這一情況,傳統媒體采取的策略就是發展自媒體渠道,通過微博等等網絡平臺,讓信息內容以及傳播方式更符合現代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思想認知。比如《北京日報》的網事版,就經常轉載自媒體發布的文章、圖片,這就說明傳統媒體對自媒體給予了足夠的認可,且傳統媒體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新聞內容更貼近現代人民的生活,在《北京日報》網事版發布的內容中,能夠看到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民間色彩以及趣味性,這些因素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對傳統媒體的認可度。
二、傳統媒體對自媒體的影響
自媒體的準入門檻低,自媒體傳播者的群體構成較為復雜,缺乏傳統媒體傳播者所具備的職業素養以及職業規范,部分自媒體傳播者為了“流量”,就會傳播一些非客觀或者非真實的信息資訊,所以自媒體傳播的信息缺失了一定的真實性、客觀性。在2013版《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中以2012年全年的100個微博熱點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其中虛假信息的數量占據了總數的1/3。隨著網絡流量的不斷增值,各種變現機制的影響,虛假信息、誘導信息成為了自媒體難以根治的頑疾。雖然完善相關法律、提高自媒體傳播的轉入門檻,能夠改善目前存在的問題,但是這些機制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才能見效,想要短期內遏制虛假信息的發展,就需要借助傳統媒體的公正性、正式性,讓傳統媒體介入自媒體傳播。傳統媒體對某個事件的報道一般都是及時、深入且扎實的,能夠客觀的還原事件的真實面貌,讓謠言無所遁形。
縱觀近幾年的新聞熱點,不難發現自媒體雖然傳播效率快,發布信息的速度迅速,但是某條新聞只在自媒體上傳播,而沒有傳統媒體播報相關的新聞內容,那么該條新聞必定不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例如2012年的“微博反腐”事件,傳統媒體在其中就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該事件經傳統媒體大規模深入報道之后,在自媒體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由此可見,公眾一般會選擇傳統媒體確定時間的真實性,然后再通過自媒體獲取事件的額外信息。
此外,傳統媒體能夠深入挖掘新聞的內涵價值,比如2013年一名女孩急需送診,通過微博平臺發布求助信息之后,警方、網友、交通電臺紛紛伸出了援手,通過多方協助,女孩成功得到了救治。該事件最初由自媒體平臺發起,然后經過新聞聯播等等傳統媒體報道之后,該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得到了確認,成為了一條弘揚正能量的新聞。所以,傳統媒體能夠讓新聞的價值得以發酵,讓信息傳播的更為廣泛。
一直以來,自媒體信息都以“魔幻現實主義”的詞匯、語句來吸引人們的注意,所以自媒體發布的言論通常較為情緒化、武斷,含有較強的主觀意識。傳統媒體的言論向來以客觀、真實著稱,二者的傳播方式以及描繪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傳統媒體介入新聞傳播,能夠起到一定的輿論糾偏作用。并且,越是在復雜因素較多的自媒體環境中,傳統媒體的糾偏作用就越明顯,好比社會輿論中的“定海神針”。我國當前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社會架構的變動,多元化的思想觀念搭乘互聯網這一高速列車在社會上輪番登場,而部分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自媒體渠道在網絡上散布各種誘導、虛假信息,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出現了相應的偏差,對社會的穩定和諧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極其迫切的需要傳統媒體在輿論的海洋中發揮核心作用。值得稱道的是,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能夠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回應自媒體輿論,通過發布貼近群眾并且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內容,幫助人們糾正錯誤的思想觀念,認清虛假現象背后的本質,讓人們在喧囂的自媒體環境中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三、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的互補策略
(一)傳統媒體如何應用自媒體
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即時性、高效性,在信息傳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當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目擊者、當事人、現場的照片、視頻,就能夠成為人們了解事件的第一手資料,給人們帶來全面、直觀、逼真的感受。同時,自媒體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發聲空間,自媒體的開放性、包容性,能夠有效激發年輕人的創作欲、表達欲,針對某一個事件,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而這些多元化的信息就豐富了信息資訊的內容,讓事件能夠以更全面的方式呈現在公眾眼前。比如,目前部分傳統媒體,在播報某一個事件的時候,就會插播一段“網友對此的看法”。對此,傳統媒體要積極應用自媒體,拓展新聞播報的范圍,凸顯新聞播報的及時性、全面性。
首先,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傳統媒體不僅要立刻指派記者進行采訪,同時也要在第一時間在自媒體平臺上搜尋相關的信息內容,以此來獲取當事人、目擊者、現場的寶貴信息。
其次,傳統媒體要建立起日常運營機制,指派專人負責運營自媒體,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信息內容,并且將網絡上碎片化的信息內容進行整合,發掘碎片化信息的內在價值,并且制定相應的專欄予以刊載,讓自媒體的傳播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二)自媒體如何應用傳統媒體
在輿論引導方面,自媒體有著顯著的優勢,每當弱勢群體受到了侵害,就可應用自媒體及時的發聲。網友們的轉載,能夠有效讓輿論發酵,進而促使相關部門及時解決問題。比如2013年發生的“導游持械恐嚇游客”,就通過自媒體進行傳播,人民群眾將視頻、圖片等證據發布到自媒體平臺,迅速的獲得了有關部門重視。由此可見,自媒體的傳播面相較于傳統媒體更加廣泛。但是傳統媒體的公正性、權威性卻是自媒體力所不及之處。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水準更高,信息資訊的含金量更高,且傳統媒體對事件的調查往往更加深入,所以公眾對傳統媒體更加信任。
因此,自媒體傳播就可利用自身強大的傳播優勢,和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公正性結合起來,以自媒體傳播的“燎原之火”,讓傳統媒體順著不斷上升的熱度,探尋事件的真相,在事件傳播的過程中弘揚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優秀的文化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媒體和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新聞傳播方面,如果能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就能有效提高新聞傳播的實效性,讓新聞傳播成為糾正社會不良現象的正義之風。
參考文獻
[1] 王麒杰.傳統媒體與自媒體之間新聞傳播的互補與重建[J].西部廣播電視,2017(12):23-24.
[2] 沈渭霞.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分析[J].科技傳播,2017(22):27-28.
[3] 楊雪.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合理解構及重塑[J].科技傳播,2017(21):53-54.
[4] 林銀花.自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傳播影響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
[5] 路晶一.我國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困境與突圍[J].西部廣播電視,2017(6):56-56.
[6] 李冬.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J].新媒體研究,2017(3):9-11.
[7] 楊銘.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創新路徑[J].記者搖籃,2017(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