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強
摘要:外語類院校肩負著為國家、社會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國家情懷、國際視野、社會擔當、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任務,因此,實踐性與應用性是外語類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本文從廣西外國語學院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出發,論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的意義,分析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的問題,探討新形勢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外語類院校 職業生涯規劃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B0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4-0020-02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大學畢業生正是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力軍。大學畢業生要成為主力軍,職業生涯規劃必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講始終是要面對的重大人生問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認清職業發展的形勢,對正確擇業、合理就業形成正確的認知、作出科學的判斷。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畢業生從2011年的660萬人增加到2018年820萬人,七年間增加了160萬人。國家每年向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2000萬個,每年城鎮就業需要800多萬個,2018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有820萬人,加上近兩年未就業的畢業生,2018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就高達上千萬。[1]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成為各高校重要任務之一。
廣西外國語學院作為廣西一所外語類院校,培養的是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國家情懷、國際視野、社會擔當、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大學生個人的就業與未來的職業發展都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只有站在“規劃”的高度上,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從容不迫地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最終實現個人的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
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雜而亂,缺乏專業性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壓力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需求愈發迫切。同時也就意味著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需要更專業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師隊伍,而當前形勢下廣西外國語學院職業生涯規劃授課教師整體雜而亂,任課老師大多數由專業課兼職教師或者輔導員擔任,沒有課程教研負責人對課程進行規范指導,更加沒有教授或者專家學者。大部分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職業指導培訓,也沒有太多的職業經歷,導致了我校當前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師隊伍力量相對薄弱,專業理論素養較低,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
2.大班制的授課,教學效果較差
我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進行,是一門網絡考查課程。通過授課,我們發現學生對職業規劃不夠重視,上課開小差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學效果不佳,原因主要包括幾個方面。首先,剛入大學的新生,心生玩樂之意,覺得沒有必要過早地考慮就業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是步入社會才需要考慮的事情。其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我校是一門網絡考查課程,課程成績主要由線上成績+線下成績兩方面構成。線上成績由學生自主觀看智慧樹上的課程,完成章節測試和考試即可,線下成績則通過三次討論課的方式進行。課程是由3個小班組成的90人左右的大班。這樣的大班授課很難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受影響。再者,部分學生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以后從事的職業,沒必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后,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但是又不能改變現狀,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只能得過且過。
3.課時安排不合理,教學質量下降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已經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但是每個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的重視程度不同。根據2008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建議就業指導課程安排不少于38學時。據調查,只有39.4%的學校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標準[2],我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學時為16個學時,其中10個學時為學生通過智慧樹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另外6個學時則通過線下討論課的形式開展。從課時的安排上來看,距離教育部規定的38學時還遠遠不夠,這樣的課程安排授課老師沒有辦法對學生進行實際性的指導,教學質量自然有所下降。
三、新形勢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1.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性
新形勢下,要完成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改革,打造一批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是前提條件。結合我校實際,這支隊伍可以從企業從業精英、行業專家、高校學者等人群中選拔優秀人才來組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力量。同時,我校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定期組織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多方面提升教師素質。針對教師本身來說,學校應該多鼓勵任課老師進行進修,提供學習深造、學術交流和職業資格認定的機會,快速提升任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打造一支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師資團隊。
2.豐富課程形式,注重實踐教學
要想學生真正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當中受用,必須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作為授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南寧市和我校的就業創業資源(如,我校組建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創新創業就業孵化園),實現校企協同,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契機,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實地考察、實習等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與溝通能力、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與服務能力。
3.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貫穿于大學四年,這樣方可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廣西外國語學院應從實際出發,可對學生四年的學習進行有效分段。大一,結合學生的專業或個人興趣,授課老師專注職業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啟發學生樹立大學階段的學習目標。大二、大三,充分發揮輔導員和班主任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逐步培養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敢于創新敢于嘗試。例如,提供讓學生參觀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我校中國—東盟自貿區創新創業就業孵化園的機會,讓學生實地感受創業全過程。大四,通過主題班會、QQ群微信群分享、雙選會、職業技能賽事等形式,著重對學生進行職業評估分析建議和職業信息的公布。大學四年,實現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就業。
五、結語
隨著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視。廣西外國語學院應立足廣西,輻射東南亞,充分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改革,引導學生大學期間牢固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提高我校學生就業和創業的能力,培養更多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國家情懷、國際視野、社會擔當、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辦成一所人民滿意的大學。
參考文獻:
[1]李思穎,陳瑩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湘南學院學報,2018(8).
[2]袁雪.新形勢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4).
[3]陳韻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現狀及教學改革[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8(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