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
摘要:群眾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部分,它具有創新性、大眾性、以及時代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結合和諧社會建設的理論背景,著重對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探析,以達到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建設的優勢,開發其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中作用的目的。
關鍵詞:群眾文化;和諧社會;價值與作用
引言:
和諧社會,是我黨新時期提出的國家建設與發展指導理論之一,它與區域發展、經濟開發、文化傳承、公共服務調節等方面均有密切關聯。群眾文化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直接反饋了基層群眾的生活需求,也明確了民族未來建設的方向。由此,準確把握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將是深入挖掘社會和諧進步的基礎環節。
一、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分析
群眾文化,是指人民大眾在工作之外,所進行的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眾為引導的,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娛活動。按照群眾文化的形式不同,可將其分為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和群眾文化隊伍四部分。即,群眾文化是基層群眾生活狀態的反饋,加強群眾的建設,就是服務于大眾,提升大眾生活品質的過程,它為和諧社會理念的進一步落實提供了保障。
群眾文化建設過程,必然要涉及到社會經濟、養老、教育、交通、醫療等多個領域,而和諧社會的建設,也主要是從這些方面入手進行建設,兩者目標相互統一。同時,人民群眾作為和諧社會打造的實踐者,也會在個人工作領域中,進行多種多樣的文化群體服務,因而,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也是為和諧社會建設探索充足動力。以上兩方面,就是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體現。
二、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分析
(一)群眾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精神基礎
群眾文化的形成、發展主體均是廣大基層人民群眾,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實質上也就是增進文化群體共同發展理念的過程。
一方面,群眾文化的構建,是中華傳統美德弘揚的過程,基層群眾在我黨“人文主義建設”理念引導下,開展“家風”宣傳活動,開展“最美中國人”、“最美家鄉”等社會文化活動,弘揚尊老愛幼、誠信為本、真誠善良等優秀的傳統美德。同時,借助廣播、多媒體等文化傳播渠道,進行傳統節日、詩詞文化、古典藝術等形式的傳播,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些利用中國特有的文化底蘊進行和諧建設的過程,均為和諧社會的深入性推廣提供了趨向引導。
另一方面,群眾文化建設過程,是群眾精神文明高度不斷提升的過程,是國家文化素質不斷進步的表現。從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群眾追求溫飽,飲食的生活探索,到如今以服裝、旅游、技術研發、服務等多領域結合的趨向過渡,都是群眾文化建設實現時代化發展的體現。由此,促進群眾文化的基礎性建設,不僅適應了時代變化的需要,也為和諧社會文明的進步提供了明晰的引導趨向[1]。
(二)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動力來源
群眾文化來源于大眾也服務于大眾。
首先,群眾文化的形成,是基層群眾借助新技術進行交流、溝通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向,它會隨著群眾的認知高度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出現等級高低差異。而隨著社會大眾的溝通方式不斷變革,社會生活中的交集逐步增多,群眾文化的發展逐步趨于扁平化、共享化,由此,相應的生活方式、服務方式、以及審美視角都會隨之產生,這一新舊交替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和諧社會發展中技術、資源、經濟、政治制度、區域發展不斷蛻變的過程。從這一層面來說,群眾文化的構建過程,為和諧社會的進步提供了內部助推力。
其次,群眾文化建設離不開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國民文化素養的持續提升,與國內教育快速、科學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尤其是新課標教育改革后,國內教育實踐工作更是實現了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由此,包含多個領域的人才源源不斷涌出,并投入到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如,計算機、金融、旅游、教育、醫療等領域,都隨著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多層次的發生著變化。由此,群眾文化的構建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層級性、領域化的人員補充。從這一層面來說,群眾文化構建過程保障了和諧社會發展期間,不同領域的人員供應循環[2]。
(三)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建設制度完善的保障
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和會建設制度完善的保障,它主要是指群眾文化的建設,促進我國各行各業體制要素的完善。如,我國傳統的法律制度中,只是從實體經濟的角度,進行交易、信譽、投資等方面的管理。隨著互聯網逐步走進大眾生活,國家經濟制度中,也逐步出臺了《互聯網商品交易管理制度、《互聯網金融發展標準》等多條新經濟管理制度。同時,隨著旅游、游戲、體驗等,民生娛樂領域的迅速發展,我國《旅游法》、《商品交易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逐漸出現。此外,國家民主管理制度,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購房基金以及個人稅收管理等,相關法律制度的調整,都是在群眾對個人權益保護認識程度不斷加強,大眾生活娛樂形式豐富的基礎上自我優化的體現。以上案例中所列舉到的內容,體現了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建設制度完善的保障。
(四)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生活質量提升的向導
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多元經濟開發的條件,它為國家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向導。當前的群眾娛樂形式正從區域內交流,向著寬領域,多元化的趨向轉變,這些都是群眾娛樂形式全面發展的形式之一。
結論: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探析,是國家新時期發展創新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群眾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精神基礎、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動力來源、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建設制度完善的保障、群眾文化構建是和諧社會生活質量提升的向導四方面,對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進行探究。因此,文章的理論探究結果,將為挖掘民眾潛力促進國家發展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李瑩瑩.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探析[J].大眾文藝,2019(01):6.
[2]楊竑.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J].農村實用技術,2018(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