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鵬程
摘要: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無形中為觀眾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航拍技術極大,提升了影視作品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并逐漸的滲入在和多個領域,其中在新聞攝影行業的使用效果最為顯著。由于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廣泛運用,為新聞事件的錄制提供了全新、全面的視角,并且相較于傳統新聞攝影方式也更加具有適應性。同時航拍技術的發展與運用給新聞攝影提出了技術、成本以及安全等一系列的實際問題。本文以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實際應用問題為基礎,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航拍技術;新聞攝影;實際應用
航拍技術的發展不僅打破了新聞報道的局限性,同時航拍技術在當前社會中已成為了新聞報道以及節目錄制的重要內容,且隨著科技與技術的發展,航拍技術在新聞報道領域中(已經)展現出巨大的發揮空間與作用。在當前階段,航拍技術的應用也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
一、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特征
隨著航拍技術的興起,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新聞思考視角,而這種從思維角度以及體驗角度的扭轉,不僅體現出了對先進技術的使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現代社會與技術發展的動態性,也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使新聞攝影的發展具有了全新的活力。
(一)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展現出的客觀、獨特視角
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飛機、無人機等飛行設備進行新聞事件拍攝的方式,通過無人機、飛機等設備從高空進行拍攝使人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客觀角度來審視新聞事件。同時,由于航拍的特殊角度,使人們能夠從全方位、多角度對一些場面大的新聞事件進行冷靜分析,從而更大的獲取新聞信息。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適應也能夠有效的還原事件發展的全面性,展現了新聞媒體對新聞事件傳播的客觀性與全面性,航拍技術在多種新聞作品的攝影中能夠有效的強化人們的社會新聞認知能力,使民眾提升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
(二)使新聞拍攝更加具有真實性以及及時性
新聞記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是需要新聞攝影給予一定的配合來增加新聞事件的可信度。而受到拍攝場地等諸多影響,傳統的新聞拍攝無法及時且全面的拍攝到適合的新聞影像以及圖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部分新聞真實性。且航拍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由于航拍用的飛行器能過克服各種湖岸就現在,并且能夠在空中快速移動,并及時的調整畫面的拍攝角度。特別是在拍攝各種受災情況等畫面時,由于受到交通、受災場地的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一項,使其無法及時的到達受災地點,并且由于傳統拍攝方式存在視角限制,無法對受災情況進行全面拍攝。且航拍技術不僅不會受到交通、地理環境等影響,由于能夠及時的到達場地,所以能夠全方位且及時的對受災地點進行拍攝,并為新聞報道輸出受災地點的實時、全面的畫面,對于后續的新聞報道以及搶險救災具有著重要作用。
(三)能夠從多角度來對新聞攝影的數據庫資源進行補充
傳統的新聞作品攝影中,新聞攝影師通常是采用平視以及仰視的方式對新聞事件的內容進行拍攝的,但由于設備以及技術的限制,對于被平面建筑物所遮擋的新聞事件無法全面的進行展示,所以存在新聞攝影的俯視拍攝局限性。而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很好的豐富、優化了新聞事件拍攝的方式,完善了新聞作品拍攝的角度缺陷。在新聞攝影中,人們主要通過新聞作品中展現出的內容與細節來對新聞信息進行收集,當前時期,傳統的新聞拍攝方式雖然能夠滿足大多數環境下的新聞攝影活動,但對于一些范圍較為廣泛的新聞事件,任然需要借助航拍技術來對新聞作品的拍攝進行完善與補充。由此可見,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能夠有效的彌補了新聞信息數據庫資源獲取存在的不足。并能夠從多角度為人們呈現出了更加全面的新聞事件,因此,在現代新聞作品的攝影中,多數都采用了航拍技術對新聞素材數據庫進行了優化與更新,比如在《地理中國》中,采用航拍技術不僅彌補了傳統拍攝方式對我國多數地區環境險要而存在的拍攝難度問題,并很好的為人們展現出了我國多數地區的環境風貌,為人們展現出了我國地理環境的美好景象。
二、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領域的不足之處
(一)存在一定的事故風險
現代航拍技術通常是使用無人機或者直升機來對事物進行拍攝的,且無論是無人機或者是直升機,其在拍攝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風險,一旦操作人員的操作出現事物,那么在航拍過程中便會出現無人機損壞或者直升機墜機現象,除了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會出現人員傷亡。
(二)航拍技術的運用缺乏有效的監管
由于我國的低空飛行權限并沒有完全開放,所以多數航拍技術的使用以及飛行都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批與監管,且由于新聞事件通常屬于突發,所以等待審批便無法及時的對新聞目標進行報道。同時由于我國市場對于無人機的使用缺乏系統性的監管以及相關的規范規定,而隨著無人機不斷的被普及,部分無人機的使用者存在著違規使用的情況,嚴重的擾亂了部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狀態,同時由于侵犯隱私權等諸多問題存在,直接的影響了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領域的發展與推廣。
(三)航拍技術的不足
當前的航拍所采用的飛行設備是無人機以及直升機,其中無人機是當前的新型設備,其起初屬于飛行玩具,之后被業余攝影玩家改造成航拍器之后得到了發展,但由于在當前時期技術的不成熟不完善,在運用于新聞攝影時時常會出現各種故障以及意外,并且由于荷載以及能耗的問題,無法長時間的適應新聞攝影。而直升機能夠有效的實現空中攜帶攝像機進行攝影的效用,但由于直升機對于駕駛員的技術等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時由于地理環境以及氣候環境等,其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這兩種當前主流的航拍技術任然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進。
三、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實際運用
(一)無人機航拍技術
新聞攝影中在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時,首先需要對無人機的運行路線、高度以及拍攝內容進行細致的規劃,并預先根據航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設置預案,并提前對無人機的運行路線環境等進行詳細了解,從而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其飛行路線以及高度進行精確調整。無人機相較于直升機等其他航拍器材具有靈巧、便捷的特點,工作人員能夠直接在地面通過一定的設備來對無人機、攝像機進行操作,從而完成新聞事件攝影,且無人機航拍使用較為方便,相較于其他航拍方式成本更為低廉。但由于無人機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在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時,其機身在運作時會產生較大的噪音,無法適應安靜的拍攝環境,無法滿足特殊的拍攝要求。同時由于無人機的飛行能力與承載能力有限,且電池的容量直接的決定了新聞攝影的續航時間,不利于長時間的新聞拍攝,同時由于攝像機的重量問題,無人機也無法滿足新聞報道的全程攝影要求,從而無法全方位的滿足新聞報道的需要。
(二)直升機技術
相較于無人機以及其他航拍設備,直升機具有更長的續航時間,且飛行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同時也能夠攜帶大型的攝影裝備,由此,直升機航拍所傳輸出的圖像質量也更好。但由于攝像機在直升機上能拍攝到的角度有限,需要直升機的配合才能夠拍攝到更多的視角,所以其轉向不甚靈活,并且由于直升機的體積較大,無論是在直升機的起飛或者是降落都需要一定的面積,所以直升機航拍的成本較為昂貴,并且由于直升機的駕駛需要專業飛行員進行操作,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審核批準之后才能開展,所以直升機航拍的實際使用具有諸多不便。
(三)圖像的拼接以及配準技術
在當前時期,鳥瞰圖是新聞報道中航拍圖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鳥瞰圖需要航拍多張照片,在經過技術合成、拼接,并通過像元灰度值以及圖像的像元坐標來對相片的數值進行矯正,最后通過篩選來選擇適合的圖像數據信息,并根據收集到的圖像特征來對其進行集合處理,并將圖像進行重疊,最后對圖像中的相似區域進行精確計算,從而得到詳細、精確的配比度,使其能夠滿足新聞報道鳥瞰圖的需要。
四、新聞攝影中航拍技術的結構組成形式
(一)整體式
所謂的整體式指的是通過航拍技術將人們的視野從地面帶入到高空環境中,并獲取更為廣闊的事業來對相關的新聞進行報道,并有效的轉變新聞觀眾的事業角度,將人們的視線跟隨鏡頭到達高空,并能夠根據新聞報道記者的描述以及高空俯視視角的全方位的了解新聞具體情況。
(二)片頭式
片頭式指的是在電視新聞播放開始時間利用航拍模式所展示的畫面,且這種情況通常會集中在情況較為復雜的新聞事件現場,從而是新聞場面能夠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且較多的適用于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的拍攝。
(三)片尾式
片尾式是在電視新聞完結時將航拍模式鏡頭進行展示的畫面,且通常這個鏡頭事件會較長,同時由于對新聞事件的介紹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所以此階段的航拍畫面會比較自然,同時也會更加的突出新聞事件的重點,具有明顯的典型意義。
(四)穿插式
穿插式在電視新聞的拍攝環節是航拍鏡頭通過多角度以及多方位的變化,來使新聞現場的圖像以及影像穿插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方式,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的展示新聞報道現場的具體情況,同時也更容易突出新聞事件的主體,并給予觀眾更加強烈的感染力。
(五)首尾式
所謂的首尾式指的是在新聞的開頭以及皆為部分插入航拍畫面的方式,可以形象、完整的表現出電視新聞的結構,具有一定強度的視覺沖擊力,能夠給予新聞事件觀看者更好的視覺體驗。
五、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原則
雖然航拍技術隨著發展逐漸的被新聞工作者所廣泛應用,但由于航拍技術存在的特性,在實際的使用中只有嚴格遵循相關的原則,才能夠在客觀、合法的角度更好的使航拍技術為新聞攝影而服務,更好的為人們展現新聞視角。
(一)新聞攝影的客觀性原則
無論是傳統的新聞拍攝方式還是當前的航拍攝影方式,在進行新聞作品拍攝時都應當嚴格的遵循客觀性原則,對新聞事件拍攝應當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從而將新聞事件的起始原原本本的呈現在人們面前。由于航拍技術的特點,航拍技術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存在著設備上的便利性,所以在新聞攝影時應當具有新聞內容上的側重,以此來對新聞事件拍攝的客觀性原則進行強化,客觀性原則對于新聞攝影本身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受眾的主觀能動性為創作導向
新聞媒體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新聞作品的拍攝不僅需要滿足新聞的客觀性,將新聞事件的原本面貌呈現給人們,同時也應當承擔著引導人們價值取向的重要責任。所以在新聞航拍中,應當以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為新聞攝影的重要導向,從正面的價值取向去吸引受眾的關注,并通過良好的設計,通過新聞攝影工作中的獨特角度去引發受眾的共鳴。如在《國慶閱兵式》的新聞作品攝影中,將我國軍事力量以及軍人素質很好的展現在了國民的面前,以此大大的提高了我國人民群眾對國家的自信心以及民族的自豪感,并通過以人們主觀能動性為導向,在基于客觀事實的新聞原則基礎上,將我國的很好的體現出了我國的國威與軍威。
(三)嚴格約束職業操守
航拍技術的發展以及運用在新聞攝影中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尤其是在新聞作品攝影的空間內容上,航拍技術的特點與優勢存在的大角度不僅能夠大大的提高了新聞信息的容量,同時也大大的使新聞媒體的信息采集效率得到了提升。但從職業道德以及法律角度而言,由于航拍技術存在的便利性,人們的不規范使用容易對公眾隱私造成侵犯。因此,在采用航拍技術進行作品拍攝時應當嚴格的以法律規范以及社會道德來要求與約束自己的行為準則,使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不斷的得到強化提升,并合理的利用法律手段來還原新聞事件的本質。其次,新聞記者應當合理的運用航拍技術將人文關懷等社會精神層面的內容對人們進行展示,為人們展示更美好的正能量,促進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航拍技術作用在新聞攝影行業,根據其特殊的拍攝視角以及對自然環境等強大的適應能力以及對數據信息傳播的效率與準確性,相較于傳統方式具有較強的優勢,能夠有效的推動新聞事業的發展。同時不完善的技術在實際使用中也凸顯出了諸多不足,所以在實際使用時,應當盡可能的對其進行改善,從而完善航拍基礎,并帶動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提供有效力量。
參考文獻:
[1]徐瑞發.淺析無人機航拍的媒體應用價值[J].視聽界212,2019(06):119-121.
[2]丁厚文.航拍無人機的“秘密”[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22-23.
[3]鄧雯靜.基于ZigBee的無人機航拍影像快速特征匹配算法[J].電子設計工程,2019,27(22):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