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這些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有目共睹。這其中就包括我國農村小學教育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傳統教育體制的束縛和農村教學教育資源的匱乏與不均衡,現實中農村小學教育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結合自己在農村小學教育中的研究成果,探討農村小學教育目前存在的困境,并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希望能對農村小學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對策
一、 現階段農村小學教育現狀
(一) 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教育經費短缺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尤其是中西部深度貧困地區,這一點是特別明顯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因為農村小學教育是由國家財政來負擔的,雖然國家層面的教育經費投入是逐年增加,但是投入水平還是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而且教育經費的投入增速遠遠低于經濟發展水平。第二,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象很嚴重。雖然隨著農村小學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多,農村小學教育設施和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與城市學校相比,在教學環境、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上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質量。
(二)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
由于國家二元經濟體制的慣性依然很強大,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現象依舊存在。農村小學教師學歷低、年齡偏大的問題很突出,師范畢業的青年教師比例過低,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專業培訓不夠,大多依靠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展開教學活動。另外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兼職型老師過多,有些老師一人要講授兩到三門課程,但是他們卻對自己所授課程并不精通。雖然在國家層面農村小學也開始實施新課程改革,但是效果不太明顯,由于很多農村小學老師教學理念落后僵化、教學技術手段落后,沒能利用好新課程改革的時機,教學模式還是處于換湯不換藥的狀態,到導致課程改革的成效甚微。
(三) 教學設施不足,利用率低
雖然這些年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但是教育經費還是出現被挪用的現象。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尤其是師資力量與城市相比還不是處于同一水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小學教室依然破舊不堪,沒有基本的活動設施。此外,即使一些學校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由于老師能力水平的低下,沒能對老師進行良好的培訓,使得教學設備大多成了擺設,沒能發揮真正的效用。
(四) 家庭教育觀念淡薄
家長應該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是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農村學生的家長接受正規教育的比例過低,他們對學生在成長學習中的事情不聞不問,有的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對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放養式教育。學生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使得學生所學知識得不到及時的鞏固。農村學生的家長外出務工很普遍,留守兒童隨處可見,家庭教育缺失很嚴重。由于家長監督的缺失,使得農村學生容易出現逃學、泡吧等現象,有的甚至誤入歧途,留守兒童的問題可謂是愈演愈烈。
二、 針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有效對策
小學教育正處于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農村教育的質量直接關乎著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和質量,所以,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農村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經費投入
第一,要從國家層面對農村小學教育的經費投入予以政策保障,設立專項資金投入渠道。同時也可以積極利用好社會資源,拓展農村小學教育的經費來源途徑。第二,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對經費的使用要做到嚴格把關。做到對資金的嚴監管,確保資金真正用到實處,并出現的問題要嚴肅問責。
(二) 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職業素質
要強化對農村小學老師的培訓力度,有效地提升小學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升農村小學老師在教學上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著重加強老師在新課程、新技能上的培訓,建立完善高效的培訓制度,做好教師年度培訓工作和繼續教育,努力提升老師的職業能力。同時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要予以重點關注,為農村小學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發展路徑,強化對農村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培養,使得他們盡快成為農村小學教學上的骨干力量。
(三) 端正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農村小學教育要全面健康地發展,政府、社會和家庭、學校各個方面都要強化對教育問題的重視性,這一點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應該尤為關鍵。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復合型人才成為社會發展所需,就要努力推進素質教育,推動全社會加大對素質教育的推動力度。以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引,以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根本,全面強化對學生的培養力度,使得農村小學教育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四) 各方參與,解決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第一,政府要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等措施,加大對教育模式的創新,積極研究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以便改變城鄉二元機制對教育的負面影響,保證城鄉公共教育資源供給上的均等性。第二,要積極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對農村留守兒童設置針對性的課程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自強能力,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活動。再次,社會各部門要通力合作、聯合作戰,為農村小學學生的成長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及時有效地對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等場所進行整治。第四,創造條件加強農村小學學生與家長的溝通聯系方式,引導家長有效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農村小學教育具有相當程度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為了有效提升農村小學教育質量,這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各界力量深入參與其中,不斷創新機制,激活資源,使得農村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志錄.淺談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現在及對策[J].素質教育,2014(6).
[2]高作滿.淺談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及對策[J].教師,2011(26).
[3]姚波.農村小學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網絡財富,2009(5).
作者簡介:
鐘文琴,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鎮道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