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軍 趙彥敏 鄭博 梁玉紅 劉齊光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加之城市化建設進程加速,城市規模、人口數量的持續攀升,使得生態環境問題全面爆發,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世界性課題,已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其有效強化至關重要,是實現美麗城市建設目標的關鍵一環,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本文基于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現狀的客觀分析,著重就其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城市的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生態環境? 強化保護? 多方參與
中圖分類號:X32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1(c)-0128-02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為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生活享受,但傳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使得城市生態環境越發惡化,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品質。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了生態文明,并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張家口市“樹立生態優先意識,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路子”。在此時代背景下,人類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速覺醒,并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其在各級城市的有效踐行至關重要,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支持。
1? 張家口生態環境發展現狀
張家口分為壩上、壩下兩個地貌單元,屬于典型的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干旱半干旱地區,年均降水量409mm,春季干燥多風沙,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其生態環境脆弱。張家口地表水屬于有機污染型,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城鎮生活污染源貢獻占比達到40%以上,同時,張家口存在水資源緊缺、水土流失較嚴重、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綠色產業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對此,張家口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8.6%提高到2018年的39%,土地沙化現象得到初步遏制,由沙塵暴加強區變為減弱區,永定河入官廳水庫國控斷面水質由2010年前的IV類提升到現在的III類,2018年PM2.5年均濃度29μg/m3,空氣質量達標率81.2%,保持京津冀地區最好水平。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經濟、技術、人才等,張家口生態環境保護仍舊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是一個持續深入的命題。
2?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城市的路徑
美麗城市建設視角下,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觸及到多方利益,強調社會各個層面的協同參與。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張家口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城市的路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明確目標,提高意識
在“美麗中國”的宏觀戰略導向下,張家口市各級黨政應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認真落實黨中央系列政策部署,立足實情,全方位審查自身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短板,明確目標導向,針對性地加強相關工作建設,以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具體而言,針對上述水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突出現象,依托現代科技支持,制定科學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在國家宏觀政策制度框架下,出臺系列地方性法規,規范企業、個人等行為,保障該項工程持續推進,從而擴大“戰果”。同時,人作為“強化生態保護,建設美麗城市”的踐行主體,其有效參與至關重要,對此,張家口市各級政府以身作則,率先樹立高度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明確責任主體,并設立專門的主導機構,強調各個有關部門協同參與,建立彼此間良好的互動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有職能,為推進美麗城市建設做努力。另外,依托新媒體的載體功能,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實時共享張家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即取成就及所面臨著的嚴峻形勢,以事實數據“說話”,增強人們的參與感和緊迫感,鼓勵和引導他們廣泛參與,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格局,從而使之為建設美麗城市盡自己的一份貢獻,如此勢必會取得長足收效。
2.2 發展技術,建設人才
知識經濟時代,科技與人才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兩大驅動力,對張家口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對此,張家口市應樹立科學發展觀,制定宏觀戰略規劃體系,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切入點,同向關注相關技術與人才的發展,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整合優質資源,適度加大相關方面的建設投入,創新融資渠道,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保障該項工程持續推進。由此政府出臺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環保科技型、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緊密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最新動態,充分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所側重的發展新型工藝及設備,立足長遠,并深入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減少污染的同時消除污染。在此基礎之上,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應用推廣,必要時政府予以財政及其他方面的政策補貼,引導各行各業協同參與,從而打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實現美麗城市建設目標。另外,充分利用張家口本地優質教育資源,發揮高校人才培育主陣地優勢,加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學科建設與發展,并攜手社會支持,打造實踐教學基地,豐富相關專業人才的知識儲備,并鍛煉他們良好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為張家口生態生態環境保護輸入足夠的智力支持。
2.3 優化布局,轉型經濟
現階段而言,我國傳統經濟、互聯網經濟運行狀況良好,做好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是張家口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必不可缺的一環。具體而言,張家口要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轉變傳統靠工業拉動城市經濟的老路,重點培植現代化產業。例如,依托自身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發揮自身悠久的文化沉淀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并做好前期規劃,減少資源過度開發和消耗,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向提升。“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亦是為張家口旅游經濟發展帶來了莫大的契機,應當緊緊把握這次難得的機遇,加速經濟發展結構轉型。同時,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打造智能化的工業園區,并進行分類管理,促進節約型、集約化的土地利用,并著重做好該區域的環境動態監測工作,秉持“發展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問責企業及個人,通過軟硬兼施的方式,提高各類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另外,進一步推擠現代循環農業建設,通過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高效回用秸稈等生物質能源,一來可以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民增收,二來有助于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覆蓋。美麗城市建設視角下,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并不沖突,兩者相互促進。
張家口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是實現美麗城市建設目標的關鍵一環,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以各級黨政為領導,提升全民參與意識,并依托創新科技與專業人才支持,不斷推擠經濟發展結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希望學術界的立足我國國情,從不同維度視角,提出更多有效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強化路徑,從而為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婧,范曉琳,何晉勇.論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J].節能,2019(8):98-99.
[2] 李干杰.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 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美麗中國[J].中國人大,2018(15):45-50.
[3] 包景嶺,張濤,孫貽超,等.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城市[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38(11):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