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教學實踐中,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獲取更多自身需要的信息,也改變了接受知識的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碎片化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產生。但是在碎片化學習模式下,一些問題也伴隨出現。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聯網發展時期,碎片化學習的特點及優勢,并針對碎片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校碎片化學習的模式及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碎片化學習模式? 研究?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1(c)-0233-02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深入發展,對社會各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自身需要的知識和信息,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出現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應用。高校教學發展中,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學生借助網絡、手機可以實現碎片化的學習,獲取大量的信息,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模式。在對碎片化學習模式的研究中,要認識到其優勢,也要了解到實際應用中的問題,探索其在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具有實際意義。
1? 碎片化學習的內涵和特征分析
1.1 碎片化學習現象
“碎片化”,可以理解為將完整東西分成諸多零塊。隨著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碎片化的應用范圍也隨之擴大,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內容碎片化和時間碎片化兩個方面。互聯網的普及發展,海量的信息出現,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很多學習內容以零散、不系統的形式出現在學習的時間上比較零散,可以利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快速獲取信息和學習。“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主要是在新媒體發展的影響下,利用零散時間借助互聯網學習的方式。因學習者在學習時間和內容上不連續,最終獲取知識呈現碎片化。
1.2 碎片化學習的特征
其一,時間空間的碎片化。學習者除了正式學習之外,會利用短暫的、零碎的時間學習,這與完整的持續的時間學習是相對的,同時,因時間的碎片化,也決定了空間的碎片化,學習不一定需要在固定的地點完成,可以是地鐵站、商場或食堂等,都可以完成碎片化的學習。
其二,學習內容的碎片化。主要是將完整的知識內容進行分離,再次加工進行傳播,最終呈現出來的是零散的知識碎片,而不是完整的知識結構,這些碎片知識中是一個一個微小的知識點,知識點之間并沒有固定的邏輯,內容來源廣泛、針對性較強,能通過短小的內容,迅速挖掘到所需要的信息。
其三,學習思維的碎片化。學生在一個不連續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也相對零散,最終注意力難以集中,大腦中各個知識點難以連接,導致思維呈現碎片化。
2? “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的優點和問題
2.1 優點分析
其一,碎片化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能更好地體現以生為本。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都是學生自主決定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大大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同時,碎片化學習內容將復雜的知識點加以簡單化,更加方便學生的理解,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互聯網的便捷性,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可以及時進行同類問題的搜索,更快地解決問題。此外,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內容,包括了最新的熱點和內容,能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社會實際發展相關的前言問題,拓展其視野。
其二,能實現學習過程的關注和教學及時反饋。傳統節堂教學多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的模式,學生很少有自由學習的空間,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學習進度。碎片化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站或者手機App等軟件進行學習和互動,并在其中進行在線學習測試,了解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并根據教學反饋結果,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其三,有效利用教學成果。互聯網發展時代,人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App、網站平臺等開展學習,并在學習中可以自由組建學習小組,展開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將個人所掌握的學習資源進行網絡共享,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探討具體的問題解決思維,最后形成信息資源的循環利用,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方便更多人的學習。
2.2 碎片化學習模式的問題
其一,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夠深入,比較零散。網絡信息的傳播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將知識和信息進行簡化加工,甚至帶有娛樂性的色彩,而其中深層的知識和原理涉及較少,只是向學生傳輸一些事實或現象,并沒有深入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還有一些不夠嚴謹的內容,也傳輸給了學習者,而碎片化學習的遺忘速度也比較快,因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不強,邏輯性不明顯,最終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雜亂無章,如果沒有專業教師的引導,難以形成系統性的知識,在長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后,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加深,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去網上搜索答案,不愿意自己動腦思考,最終導致思維固化。
其二,學習效果不盡理想。碎片化學習模式下,學生都有學習的動作,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學習,但是在學習中沒有思考,上網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信息和環境的干擾,學生難以深入學習和閱讀,也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去學習,而沒有思考的學習,只是有學習的動作,沒有學習的結果。
其三,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碎片化學習模式下,學生接觸到的很多知識都是片面的,沒有全面深入了解整個信息和知識的內容,只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沒有觸及教育的核心內容,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但是這種疊加式的學習,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學生面對海量的信息碎片,沒有真正進入到知識結構中,雖然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識點,但是在實際的知識應用中,知識應用和遷移困難,學生的學習障礙更多,學習能力沒有得到較大的提升。
3? “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模式的發展建議
3.1 傳統教學與碎片化學習相結合
我國高校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碎片化學習模式具有互補的功能。傳統學習中,教師講解知識,對重難點問題進行講解,碎片化模式下,可以借助現代媒體技術,借助微博、微信等平臺,讓學生利用碎片時間不限地點進行學習,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在教學內容上也能形成互補,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系統全面地了解知識,并在碎片化學習中,針對自身沒有掌握的內容,進行反復學習,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首先,結合專業課程特點,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碎片化的學習,發布課程預習的內容,并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合理的碎片化學習內容,布置相關的習題,高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平臺了解更多的雨課程學習相關的內容,并對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記錄;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教師借助翻轉課堂、討論式學習、案例教學等方式,與學生一起探討學習,并解決學生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最后,在課堂學習完成后,學生進行課后碎片化學習,教師發布需要學習的內容,結合課堂學習情況,安排課后實踐內容和拓展學習,引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加以鞏固,并借助互聯網了解更多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前沿知識內容,最終做好教學總結。
3.2 開發優質微課內容,豐富高校教學資源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采用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學科背景,創建具體的教學情境,并設置具體的問題,將具體的問題進行抽象化,最終進行教學的歸納總結。在微課資源的設計中,教師要嚴格把控好信息資源的質量,充分了解網絡信息的特點,并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碎片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借助網易課堂、在線教育平臺等資源,并建立高校自身的微課網站,制作出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資源,通過在線解疑,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學習方式。
3.3 提升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
網絡碎片化學習背景下,要促使碎片化信息更好地轉化為教學資源,形成學生獨有的知識體系,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和學習的觀念,認真分析碎片化學習的優點和不足,并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重視做好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讓學生學會檢索信息,甄別信息,分析信息,提升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對信息和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知識的學習由點及面,逐層深入,并有意識地段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推動碎片化學習效果的轉化。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給高校教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碎片化學習模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需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認真分析這一學習模式的利弊,將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發揮碎片學習的靈活性、針對性等特點,并充分借助互聯網信息,積極開發優質的微課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紫菱,貝淑華.“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應用于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大眾文藝,2019(18):236-237.
[2] 周凱,楊永,楊王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碎片化學習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微型電腦應用,2019,35(8):26-28.
[3] 孔燕.碎片化學習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9(4):21-22.
[4] 岳少博,王清河,王曉春,等.基于移動設備的碎片化網絡教育學習平臺發展路徑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2):161.
[5] 黃建鋒.碎片化學習: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J].教育探索,2018(5):21-26.
[6] 趙海洋,陳桂娟.淺析“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應對挑戰之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06-207.
[7] 何海棠,周華.構建“互聯網+”時代學生“碎片化”學習體系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20):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