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
摘要:伴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開展傳統教學中受到新教學模式的沖擊。為此,本文從信息化在學校教學管理的應用出發,對信息化教學管理進行分析,從而為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和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教學管理;實踐
一、教學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優勢分析
1、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管理的新特點
一是質量更高。依托互聯網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在教學管理中可以利用海量的信息輔助推進,依賴于全新媒體平臺,傳播除文字外,還包括影音、圖片、表格等全媒介信息,傳播更具體、更直觀。
二是范圍更廣。傳統的教學總是圍繞老師傳授知識開展的線性傳播,因此對教學地點的依賴性較大。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傳輸效率更高,教師和學生可以依托網絡、計算機、手持媒體設備等設備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交流,不限時間、地點學生接受數據信息的機會增多、時間更自由、地點更廣泛。在這種背景下,教學不再限于傳統教室,教學范圍被無限擴大了。
三是模式更新。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管理模式由傳統的我將你聽的單向灌輸變為更加人性化的雙向互動,教師更多的由傳授知識變為思想行為引導和學習方法培養。
2、信息化在現代教學管理中的優勢
一是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如果學生的視、聽等多種感覺器官共同作用時,更會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運用全新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通過動畫、圖象來表述知識點,不僅直觀,而且生動,可以快速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快速的捕捉到知識點,達到教學目的。
二是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只靠教師的講解,如果遇到一些諸如古詩詞中抽象晦澀內容,就會讓學生很難得到有效記憶。而通過信息化教學,晦澀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圖文,影音,讓學生更能接受,課文的重點、難點也在豐富的信息演示過程中迎刃而解了。
三是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意識。信息化背景下,教學內容十分豐富,通過生動的課堂表現手法,講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地調動起來,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學習、我要學生的沖動,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讓他們自主地進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強烈的探究精神都調動起來了,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自信心也會得到增強。
二、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管理的實踐探索
1、互聯網+教學管理
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深入推進,各地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將教學網絡化、線上化,以發揮出教學資源的最大作用,特別是落后地區的學校也可以利用全新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共享最先進的教學管理資源,逐步引導學生在學習時,思維向廣度擴張。
2、啟發式教學管理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管理,已經不同于“填鴨式”的傳統模式,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判斷知識的真偽,針對某個知識點,為學生提出幾種假設,把學生帶入到多重可能式的當中,讓學生自己通過互聯網、博物館及圖書館等途徑,整理各類知識資料,主動去探尋,去挖掘,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否定思維和論證思維。
3、多元化教學管理
摒棄傳統的書本教學方式,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影音資料、相關影視作品、歷史劇等多種先進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讓學生更真實的觸碰知識,綜合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就教學中的一些重點、難點知識開展討論和交流,讓學生通過自己搜集信息資料、合作研究、分組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充分交換信息,互學互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提高創新性思維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存在問題
一是全面普及尚需時日。很多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信息技術硬件設施還未實現全覆蓋,有些地區信息技術平臺剛剛建立,且缺乏專業技術指導人員進行培訓,如何操作運用,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適應,一個環節出現不同步,都會讓信息化教學管理遇到障礙。同時,由于信息化的介入,傳統教學模式需要推到重建,而將信息化技術與課程相結合,形成一套全新的完善的教學體系,也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是限制學生思維。傳統教學中,通過傳授文字知識,學生可以利用現有的知識在腦海空間建立一組模型,與文字相對應,培養了學生這種空間想象能力。而由于信息技術的介入,面對更加直觀的圖文并茂的信息,學生第一時間接觸的圖片、影像反而產生先入為主的潛意識,限制了學生對文字進行再次空間想象的過程。
三是降低教師的教學魅力。傳統教學中,優秀教師往往擁有較強的教學控制力和個人感召力。隨著信息化的進程,一些年輕教師或經驗不足的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彌補了教學經驗和教師魅力上的不足,雖然短期內教學效果相對不錯,但長期以往,這種教學會讓教師逐漸淪為死板的多媒體技術交換器,教師地位收到沖擊。
2、一些建議
一是加大信息技術的普及力度。鼓勵各地區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硬件網絡架設,特別是為農村學校搭建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平臺,實現多媒體技術全覆蓋。
二是樹立信息化教學管理意識。學校應該加強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對信息的敏感程度,幫助教師樹立信息化教學管理意識,利用先進的信息硬件平臺和信息數據分析平臺,開展針對性教學引導。
三是鼓勵聯合教學,提升信息化率。可以開展“結對子”活動,依托先進的網絡、新媒體平臺,加強先進地區學校與相對落后學校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大城市學校和農村地區學校之間的聯系。依托先進的信息傳輸平臺和信息對接技術,利用大城市學校的優質師資力量來幫助其他相對薄弱的學校,開展遠程教學,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結語:
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管理方式得到全面改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促進教育教學新模式的推廣,為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晗,馬群,李印龍.教學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及應用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02):187-190.
[2]王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7,15(34):115+117.
[3]管恩京,林健,任傳波.教務管理者視野下的高校教學信息化改革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04):92-98.
[4]黃連強.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信息化研究[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8(04):96-9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