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鈺妮
摘 要:海外經營人才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海外市場開拓、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目前中交天航局等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員雖總量與企業發展規模基本匹配,但成熟骨干人才較少,人才效用有限,質量和結構亟待提高。對此,中交天航局從提高海外經營人才招聘準入門檻、依托培訓提升海外經營人才的量與質、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和推進人才屬地化建設等方面入手,探索海外經營人才培養路徑并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海外;人才;培養;探索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尋求進一步發展。而企業到國外發展必需足夠經營人才支撐。本文以中交天航局為例,對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培養進行探討。
一、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外經營人才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海外市場開拓排頭兵。企業要進入海外市場,首先需通過經營工作獲得海外項目,隨后才能實施項目并派出施工、財務、安全管理等人員。因此,海外經營人員是海外市場開拓的排頭兵。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雖全球疏浚市場發生深刻變化,以基建疏浚、維護疏浚和吹填工程為主的傳統疏浚工程市場日趨飽和,各大疏浚企業都在積極往新業務領域轉型,但是未來海外市場競爭仍將集中于大型國際疏浚公司。中交天航局擁有一流的裝備和先進疏浚技術,然而面對波斯卡里斯、德米、楊德努和范奧德這歐洲四大疏浚公司,能否在海外取得市場份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外經營團隊的競爭力。因此,海外經營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崗位適應性更強。疏浚企業作為施工類企業,成熟的經營人才具備市場開拓能力、熟悉疏浚施工技術、了解各國投資和財稅等政策,可適應較多崗位,是企業“以一抵多”的復合型人才。
二、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現狀
中交天航局是國內主要疏浚企業之一,歷史悠久,業務已拓展到東南亞、中亞、東北亞、非洲、歐洲、大洋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經營人才的狀況在業內具有代表性。
截至目前,該局海外經營人才總量占全部海外從業人員的20%。從人員結構看,35歲以下人員占比81.25%,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99.17%;具備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占比40%。從從業經歷看,具備10年以上工作經驗人員僅占9%,具備3-10年工作經驗人員占33%,3年以下工作經驗人員占58%。
綜上,目前中交天航局海外經營人員呈現學歷高、年輕化、活力強的特點;雖人員總量與企業發展規模基本匹配,但成熟骨干人才較少,人才效用有限。在國內疏浚市場逐步飽和、海外市場開拓壓力激增的情況下,海外經營人才隊伍的質量和結構亟待進一步優化。
三、影響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培養的因素
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主要受如下因素影響:
一是行業的小眾和專業化。疏浚是一個小眾且專業性很強的行業,經營人才必須了解生產基本情況,難以從其他行業直接挖掘,只能以自身培養為主。
二是經營工作周期長特點。施工企業經營工作從啟動到結束有一定周期,一個項目跟蹤往往耗時數月甚至數年。例如中交天航局正在實施的馬來檳城項目工程,是跟蹤了近8年才成功簽約。而一名合格的經營人才需完整經歷多個項目經營工作才能具備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培養周期較長。
三是各國政策、文化的差異。各國政策、文化、經濟情況均不相同,此國經營策略和手段未必適用于彼國,這進一步加大了海外經營人才的培養周期和難度。
四是人員的流動性強。受家庭、婚戀等綜合因素影響,海外經營人員流動性較大,難以保證長期培養效果。
四、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培養實踐探索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此前海外經營人才培養實踐,中交天航局創新思路,從多方面探索海外經營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
(一)立足源頭,提高海外經營人才招聘準入門檻
在海外經營人才招聘過程中,中交天航局不僅注重應聘人員的專業能力,還對英語能力有較高要求。應屆畢業生一般要求英語六級425分以上,優先考慮研究生、雙學位及有海外留學經驗的畢業生。立足源頭,提高選撥標準,招募優質適崗的新員工,在有效縮短海外經營人才培養周期的同時提升人才質量。近幾年,中交天航局共招錄儲備海外經營崗位新員工近90名,其中研究生和留學生超過30名,有效提升了海外經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二)依托培訓,提升海外經營人才的量與質
一是依托內部培訓推進傳統業務人才向海外經營人才轉型,提升海外經營人才總量。近三年來,中交天航局自主策劃舉辦了海外商務人才培訓、境外項目外賬培訓、稅務策劃及融資業務培訓、海外工程項目管理培訓等專題培訓,受訓300余人次,有效盤活了存量人才,推動傳統人才向海外經營人才轉型。
二是借助外部培訓平臺提升現有海外經營人才質量。利用國資委、天津市商委等外部培訓平臺,為海外經營人才開展了定制式、針對性強的特色培訓。如FIDIC施工合同條件的變更與索賠管理實戰工作培訓、“一帶一路”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培訓、海外工程項目“納稅結構設計、稅務優化與融資運作”高級研修班、國際工程爭議解決機制與仲裁案例解析及中東區域市場開發、風險防范與經營管理實務等培訓,豐富了現有海外經營人才的知識儲備,拓展了他們的國際視野。
(三)創新思維,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通過對近年來成熟海外經營人才的跟蹤,發現具備海外施工項目工作經歷的人員成長速度明顯快于無施工項目經歷人員。為使新錄用大學生盡快成長為合格的海外經營人才,中交天航局創新思維,打破了以往單純“師帶徒”的單一培養模式。自2017年開始對新員工實行海外經營業務窗口單位與境外項目聯合培養模式。即選送海外經營業務后備力量到各子公司海外項目進行見習,系統學習工程項目基礎知識、境外商務管理等。同時,由所屬境外經營機構對選派員工進行海外經營業務基礎知識和流程等方面的指導。培養對象同時學習疏浚項目知識和海外經營策略,接觸面更廣、內容更豐富,可有效將項目施工要素與經營業務相結合,更利于學習、掌握經營業務要點。從近兩屆聯合培養的新海外經營人員考核結果來看,效果良好。
(四)借助外力,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借助上級單位——中交集團、中交疏浚集團,及兄弟單位中國港灣等外部力量,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將海外經營人員培養對象借調至兩級集團的海外公司及中國港灣等單位進行培養,學習對方先進的海外市場經營及商務經驗,提升海外人才的能力水平。截至目前,該渠道已培養較高質量的海外經營人才30余名,有效緩解了人才缺口。
(五)循序漸進,推進人才屬地化建設
人才屬地化作為海外經營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不僅可緩解海外人才壓力,也可降低人工成本。但因各國法律、文化差異,且駐外機構大多不具備法人身份,人才屬地化存在一定的風險。為此,中交天航局循序漸進,借助中交集團、中交疏浚集團兩級集團的平臺,大力推進海外經營人才屬地化建設,先后聘用多名屬地化經營人才,為境外項目招投標工作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結論
疏浚企業海外經營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企業各部門和全員的深度參與,并循序漸進。中交天航局海外經營人才從最初的極度匱乏,逐步發展到人才總量基本與業務量匹配,甚至當前已能將部分優秀海外經營人才輸送到上級集團,同樣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摸索。總而言之,各疏浚企業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和海外市場特點,積極探索有效的、符合自身要求的海外經營人才培養方式、方法,以更為強大、優質的海外經營隊伍帶動企業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