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娟娟 葉萬紅 程其勇 黃皓 劉翠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和走發展創新型道路變得尤其重要,德陽是四川轄地級市,也是成渝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因此對德陽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探討是必要的。本文首先給出了創新型城市的介紹,其次給出了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最后提出了關于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建議與政策,為政府部門提供了參考依據和價值。
關鍵詞:創新型城市建設;發展模式;創新能力;德陽
1 創新型城市的內涵
創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識、人力、文化、體制等創新要素驅動發展的城市,對其它區域具有高端輻射與引領作用。創新型城市的內涵一般體現在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機制體制創新、對外開放創新、企業管理創新和城市管理創新等方面。創新型城市的構成要素包含:(1)創新資源;(2)創新機構;(3)創新主體;(4)創新環境。此外,創新型城市主要有如下四種范例:第一種范例為服務創新型城市。屬于此范例的城市有東京和紐約等;第二種范例為文化創新型城市。屬于此范例的城市有倫敦和巴黎等;第三種范例為科技創新型城市。屬于此范例的城市有班加羅爾和硅谷等;第四種范例為工業創新型城市。屬于此范例的城市有哈德斯費爾德、堪薩斯和大田等。
2 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按照上面對創新型城市的概念和建設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的設計原則等問題的敘述,因而提出了一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四個一級指標、八個二級指標、二十五個三級指標。詳細的指標體系見表1。
3 德陽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3.1 德陽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基本框架
在參考了國內外有關創新研究評價及結合我國城市的創新發展實踐的基礎上,探索構建了德陽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有四大部分構成:創新資源、創新主體、創新績效、創新環境。這四大部分是一級指標,它們自成一個體系,每一部分形成一個獨立的指標群。
3.2 選擇評價指標和確定權數
3.2.1 創新資源指標群(權數0.1)
創新資源包含如下2個二級指標:(1)經濟基礎面(權數0.60),包含了3個三級指標,分別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權數0.35)、一般財政收入增長率(權數0.30)、人均GDP(權數0.35);(2)人才資源(權數0.40),包含了2個三級指標,分別是每10000人高校在校生(權數0.60)、每10000人專業技術人員數(權數0.40)。
3.2.2 創新主體指標群(權數0.25)
創新主體包含如下1個二級指標:(1)企業創新能力(權數1.00),包含了3個三級指標,分別是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園區數量(權數0.30)、企業R&D投入的比例(權數0.50)、技術產業化的指數(權數0.20)。
4 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對策與建議
德陽怎樣才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于是筆者提供如下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創新基礎設施的共享,培育集群環境
創新基礎設施是創新能力的載體,是保障創新活動開展和創新體系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由于我國許多城市產業集中度低,產學研之間有機結合的機制尚不健全,公共創新平臺亟待加強,創新基礎設施過于分散,造成部門機構之間的基礎信息共享程度差、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因此,加強創新平臺、信息網絡、共享數據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創新基礎設施的共享水平,不僅有利于科技人員進行創新活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育城市集群環境,加強產學研及中介組織之間的緊密合作。
二、加強創新政策的協同性與集成度
德陽市要結合實際,鼓動勉勵群眾思維創新,觀念創新是創新的前提條件。在理論上不斷的開闊新的視野,為德陽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添增新的內容。在進行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時,要深入熟悉德陽文化資源和探討文化資源怎樣才能有利于城市的整體發展。弘揚創新文化,一方面便是城市精神的培育,塑造城市靈魂。另一方面便是加強文化育人,提升市民的素質。
三、加大科技投入仍然是創新政策的核心問題?
第一,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同時科學技術的投入必須看成預算保障的重點。第二,有關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和支持自主創新的金融政策都要進一步的得到實施。第三,建設推進科技創新基地。
四、培養與吸引創新型人才?
如果要想實現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必須首先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高上去,而原始創新是科學技術進步的源泉,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其次,要不斷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城市創新發展的形式和科技加速前進便是集成創新。最后,要不斷完善引進消化,在自主創新的同時,不能排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最主要的就是引進他國比較先進技術的同時,必須做到消化吸收與創新三方面緊緊結合在一起。
五、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與保護,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關鍵便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因此要做到如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鼓動勉勵企業建設創新機構,具備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產物要開發出來,這樣有利于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二是要鼓勵條件比較優越的企業去建立博士后科研平臺。準備科研基礎建設需要的資金,對建立的博士后科研平臺給予一些資金方面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杜輝.創新型城市的內涵與特征[J].大連干部學刊,2006(2)
[2]代明.自主創新型城市的四大功能標志[J].特區經濟,2005(12)
[3]李強.用改革創新精神推進特色小鎮建設[J].今日浙江,2015(13):8-10.
[4]新年,董丹紅.建設創新型中心城市提升區域創新自主創新能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3)
[5]李暉.揚州建設創新型城市現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4.
[6]王瑞文,張嘉.創新型城市建設中人才創新資源的聚集[D].科學管理研究,2011.
[7]李劍文.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建設創新型城市——南安市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建議[D].海峽科學,2012.
[8]朱琳.金融支持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3.
[9]楊煜.創新型都市圈發展困境與治理機制研究[D].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
[10]劉孝斌,胡繼妹,沈佳文.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及政策建議——以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湖州市為例[D].中共湖州市委黨校, 2016.
[11]顧玲琍,李雪艷.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政府職能定位[D].管理觀察,2014.
*基金項目:德陽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項目(項目編號:DY18C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