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磊
摘 要:我國的企業集團面臨著不可預測的國際和國內形勢。金融資源的風險管理能力正在經受嚴峻的考驗。部分企業開始針對金融資源管理進行研究。本文以建筑企業金融資源管理為切入點,對其特征以及采取何種舉措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金融資源管理的了解。
關鍵詞:建筑企業;金融資源;管理舉措
引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業在我國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企業集團的發展和生存過程中,財務資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對資本密集型的建設企業集團來說更為重要。在中國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轉型的過程中,建筑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效益也在不斷增長。然而,建筑企業普遍具有技術發展不平衡、資產負債率高、工程風險管理體制有待完善等特點。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中,建設企業集團對財務資源的認識不足,管理不足,效率低的現象。
一、金融資源概述
金融資源一詞在實際部門和學術研究中具有較高的頻率,但其含義是科學規范的,研究較少。可能不需要一個學究式的規范,只需要大部分人認可,它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基金和可以流通的證券。社會成員之間、社會成員與政府之間對信用的接受也可以稱為財政資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可以作為經濟發展的因素,可以帶來附加值。政府宏觀調控必須抓住資源,包括財政資源;金融資源配置與經濟的宏觀調控密切相關。在這一階段,政府的宏觀調控實際上除了政策和法規之外還有兩個資源,即貨幣資金和土地。因此,對我國金融資源配置進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非均衡特征
(一)居民方面
一是居民金融資源供給不平衡。我們常常羨慕美國人的富裕,因為美國人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豐富的金融產品,以最大化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利益。對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來說,不斷提高社會福利是目的。財政資源是提供居民的重要手段。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居民的金融資源是有限的,這反映在個人投資、理財、經濟便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極度匱乏。此外,政府的財政政策也沒有對居民給予足夠的重視。例如,在證券市場改革和金融產品設計中,仍然強調企業和政府的利益。因此,金融應帶來的財富效應嚴重不足。個人很難分享經濟和金融問題。發展的好處。居民利益所強化的金融改革和政策選擇,可以使金融更具有現代的服務特征。
(二)企業方面
二是金融資源供給不平衡。首先,企業生產仍缺乏穩定的長期信貸供應。在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規模經濟和產業升級都要求企業進行大規模的長期投資。在中國資本市場還不發達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商業銀行的短期存款和長期貸款的信貸資金。在這方面,有兩個問題不容忽視。一方面,需要特殊的長期信貸銀行為長期投資提供穩定的金融支持。這種長期信貸銀行往往具有政策特征,并得到發展銀行和住宅儲蓄銀行等特殊政府的支持。我們知道,當前的政策性銀行改革是以商業轉型為基礎的。我們必須注意避免這一政策的極端,有必要保留和發展一套以政策為基礎的金融體系。另一方面,企業融資產品的發展開始于企業債券。各國的經驗表明,公司債券是企業成長的重要融資來源,但是目前的債券市場監管和公司債券規模不能滿足公司的基本需求。建筑企業需要盡快理順公司債券發展機制,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為其創新打下基礎。此外,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農村企業的金融供給和需求也不夠。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是創新機構。健全的金融體系需要多元化的機構。銀行還必須有不同的規模和業務領域,并在不同的層次上配置金融資源。農村金融部門已經開放,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今后,我們要進一步轉變觀念,發展各類私營金融機構。
(三)地方政府
三是地方政府財政資源供需失衡。在快速城市化時期,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需要不斷提高。除了現有的政府績效評估機制外,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自然也很大。由于稅收制度不完善,債務發行不足,地方政府只能通過銀行貸款、出售土地或利用各種投資公司獲得建設資金。前兩種方式將由中央政府的監管政策來管理,通過信托、證券化、投資公司的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經濟混亂和金融風險的積累。應該說,這種金融失衡不僅會影響當前的經濟穩定,還會對城鎮化進程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我們主張盡快賦予地方政府發債的權利,使地方隱性債務明朗化,永遠超過弊端。此外,應根據城鎮化的需求,開發多樣化的城市投融資產品。
三、建筑企業金融資源管理舉措
(一)統一規劃并統籌實施金融資源發展戰略
根據企業集團中長期規劃,制定年度財務資源開發計劃,包括總計劃、資金計劃、債務融資計劃、財務投資計劃、年金管理計劃、保險計劃、財務人才計劃、信息系統建設計劃等內容。
(二)明確金融資源配置思路
建筑企業集團的金融部門結構初步形成。金融業務已從單一的現金管理轉變為現代金融與工業與金融的結合。根據金融資源的流動,金融服務可以分為五類:流動性管理、信貸、租賃、投資等業務。集團一級的財政資源的二次分配。其中,第一個配置是服務配置,即首先將財務資源分配給每個服務類型。二是制度配置,即按照“誰能對誰做”的原則,在內部金融機構之間分配各類服務資金。
(三)優化金融資源監管方式
建筑企業集團的財務資源監管體系包括頂層設計、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人員員工的四個方面。建筑企業集團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金融資源監管活動。基于金融資源的運行過程,確定金融資源監管策略,建立“三級監管”、“三線防御”和“一防火墻”監管體系,使波動性得以穩定,避免名譽和財務損失,以及適度的風險收益。金融資源監管戰略是一種結構框架體系,是金融資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融資、授信、投資、資本交易、日常經營管理等各種金融資源活動建立風險管理目標和邊界,并提供風險。管理指導。企業需要明確相關各方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以資本約束和配額制度為核心的風險戰略的實施和實施機制。
四、結束語
建筑企業集團應建立完整的風險防范體系,采用有效的評估目標和激勵機制作為風險偏好的有效傳導機制。企業還需要建立一種健康和有效的風險文化,以支持在集團業務的各個層面有效地傳播風險偏好、戰略和定位。風險偏好的描述包括定量指標,如風險剛性指標、風險持續性資本、企業實際占用資本、可持續損失的最大金額、收益的波動性指標;定性指標,如軟風險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的態度是大力發展,或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謹慎前進,接受無法量化的風險和平衡因素的態度;確定零容忍風險。總之,加強建筑企業金融資源管理對于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企業應該不斷加以完善與優化,保障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荔,姜樹博等.金融資源理論與經驗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2]王曙光.金融自由化與經濟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振山.金融效率論—— —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4]陳元.金融要用嚴格的信用約束機制配置資源.中國投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