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 要:用電成本控制的研究對采油廠具有重要意義。控制電費成本需著重解決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哪些因素導致用電成本偏高?第二,如何充分合理運用現有的電價政策,有效實施用電成本控制策略?為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需要分析采油廠用電成本現狀及問題;然后重點要對采油廠用電成本的優化控制策略進行研究。從采油廠用電成本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基本電費、電度電費及力調電費,電度電費占比很高,平均達15%。因此我們運用作業成本管理對電費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以達到更好的發揮經營活動分析支持決策和促進管理提升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經營指標;電度電費;管理提升
前 言
通過對采油廠近幾年基本運行費構成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電度電費占比很高,平均達15%。因此我們運用作業成本管理對電費進行詳細分析。作業成本管理的基礎是作業成本計算,它將成本計算深入到作業層次,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并動態反映。此外還要進行成本鏈分析,包括動因分析等,從而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指導企業有效地執行必要的作業,消除和精簡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1、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基本依據,根據生產產品過程中發生和形成的產品與作業、作業鏈與價值鏈的關系,對成本發生的動因加以正確分析,選擇“作業”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費用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
其中,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的工作。由一系列相互聯系、能夠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作業集合稱為作業中心。作業鏈是指相互聯系的一系列作業活動組成的鏈條。資源是指為了產出作業或產品而進行的費用支出,換言之,資源就是指各項費用總體。動因是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具有相同性質的某一類重要的事項,動因量是成本動因的量化表現。
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生產導致作業的發生,作業間接導致費用或間接成本的發生。它的實質就是在資源消耗與產品成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作業的分離、歸納、組合,最后形成各種產品的成本。具體的圖示如下:
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把復雜的油氣產品成本通過作業過程的劃分,從作業過程角度考察資源消耗的動因,通過對動因的分析和有效控制,改進企業的作業鏈,提高作業效率,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作業成本法的實際應用
目前采油廠的核算體現了作業成本管理法的思路,將油氣生產成本劃分為作業過程,與傳統的油氣操作成本核算思路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成本核算側重于所耗資金的對象化,關注的是產品成果本身;作業成本管理法不僅關注產品成本結果,更關注產品成本形成過程和成本形成的原因。下面具體分析采油廠電費實際支出:
2.1電度電費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
2.1.1 采出作業電度電費分析及對策
通過電量與產液量曲線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影響采出作業電費消耗的動因為產液量。并且噸液單耗呈逐年上升趨勢,將產液量動因細分為抽油機、輸油泵、工藝流程。在采出作業這一流程中我們盡可能的采取各種措施延緩噸液單耗的快速上升。
首先是針對抽油機:關停高含水井、對低效井間開或撈油;加大安裝變頻器并加強用電管理;優化抽油機系統;優化電加熱運行。其次是針對工藝流程采取儲水罐電加熱改水循環加熱;適時更換相應功率電機;對部分適合改直輸的站及時改直輸。
2.1.2 熱注作業電度電費分析及對策
通過注汽量與電量曲線可以看出,注汽量是影響熱注作業過程電費消耗的動因,但注汽單耗曲線呈下降趨勢,將注汽單耗動因細分為柱塞泵、工藝流程、取暖、照明等。
通過對以上因素的分析,采取以下措施使注汽單耗逐年降低。柱塞泵:加強變頻器用電管理,確保變頻器正常運行;工藝流程:及時對停用鍋爐管線掃線,停用打循環用的電機;活動爐集中擺放,減少用電單元;對軟化水、取樣水、溢流水等流程改造,減少污水泵的啟動次數;從4月底開始,停用生水泵。
2.1.3 油氣處理電度電費分析及對策
通過處理液量與電量曲線可以看出,處理液量是影響油氣處理作業過程電費消耗的動因,但噸液單耗曲線呈不規則形態,將噸液單耗動因細分為各類泵、加熱帶、脫水器等。
為保證噸液單耗處于較低狀態,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采暖泵、摻水泵、污水泵增加變頻器;二是減少電熱帶運行時間及整合電熱帶減少功率;三是停運陶粒、電脫水器,二次緩沖罐采取直接放水的方式,降低脫水泵、底水泵的運行時間。
2.1.4 污水處理站電度電費分析及對策
通過污水量與電量曲線可以看出,污水量是影響污水處理站作業過程電費消耗的動因,而污水單耗曲線呈下降趨勢,在2016年污水單耗對比2015年下降較大,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停用部分污水泵、污油泵、污泥泵;二是工藝流程改造,改造功率匹配的泵,新三聯和錦一聯通過改變“邊進邊輸”方式,減少水泵運行時間,停運部分加熱爐電機,反洗水自壓進調節水罐;及時匹配各聯合站處理量。
2.1.5 注水作業電度電費分析及對策
通過注水量與電量曲線可以看出,注水量是影響注水作業過程電費消耗的動因,而注水單耗在2016年大幅上升,2017年繼續呈上升趨勢,將注水單耗動因細分為注水泵、工藝流程等。原因為2016-2017年為保證水平衡,加大了注水量,而注水配套的注水泵卻沒有隨著注水量的增加而匹配,導致部分注水只能采用老式的工頻注水泵,導致能耗大幅上升。
3、取得的認識
通過對電費的分析得出,人員、規模、工藝流程等有進一步優化潛力;利用“峰-谷-平”各時段電費價差,及時合理安排電器設備使用。
通過上述作業成本法的實際應用可以看出,實施作業成本法,掌握每一個作業過程需要消耗的資源、動因,從根本上分析成本增減的因素。通過對每個作業過程的分析,掌握成本超支在哪個環節,不斷改進工藝流程,或采取一定的措施,達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
目前,作業成本法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理論體系。油氣田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和硬件條件也已基本具備了實施作業成本的條件。相信隨著作業成本法整體設計的不斷完善,橫向部門配合的加強,人員素質的提高等,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在成本控制上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文娟.如何實施有效的企業成本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1(08).